乔丹体育(361 Degrees)刚刚败诉给耐克(Nike)和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败诉对其品牌形象和财务状况构成了重大打击。收购英国体育品牌茵宝(茵宝 Aigle)被外界广泛视为乔丹体育试图重振品牌形象、摆脱“乔丹”关联、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然而,这次收购能否顺利,并最终达到预期目标,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潜在的机遇与优势:"
1. "品牌重塑契机:" 收购茵宝可以帮助乔丹体育摆脱对“乔丹”名字的过度依赖,利用茵宝在欧洲市场的知名度和历史积淀,构建一个独立于“乔丹”的新品牌形象。茵宝在足球、网球、跑步等多个领域有产品线,与乔丹体育现有业务有一定互补性,也有拓展新市场的潜力。
2. "技术协同:" 茵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运动科技经验(尤其在鞋类和服装领域),双方在研发、设计、制造等方面可能存在协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
3. "渠道拓展:" 茵宝在英国及欧洲市场拥有成熟的零售网络和渠道资源,有助于乔丹体育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实现地域多元化。
4. "提升品牌价值感:" 茵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欧洲品牌,其品牌价值感通常高于乔丹体育目前的定位,有助于提升整个集团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
相关内容:
据茵宝(Umbro)官网显示,美国品牌管理公司艾康尼斯(Iconix Brand Group Inc.)与中国乔丹体育全资子公司香港乔丹投资有限公司(HK Qiaodan Investment)达成协议,乔丹体育购买艾康尼斯所有的茵宝中国(Umbro China)股权以及茵宝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的品牌知识产权。本次交易对价为6250万美元(约合4.4亿人民币),交易预计将于2020年9月15日完成。
本次交易的对象茵宝,是英国知名运动品牌,拥有近百年历史,专注于足球相关运动装备。但近年来,其经营出现严重问题,2013年就曾因经营问题退出过中国市场。同时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在足球运动装备上市场份额的逐步壮大,茵宝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最终成为了整体出售和再次转手的资产。2007-2008年,茵宝被耐克以2.8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2012年底,耐克又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将茵宝出售给美国品牌管理公司艾康尼斯。同时艾康尼斯又以564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了茵宝在中国合作方Novel Fashion Brands Limited所有的50%股权,实现了对茵宝中国的完全控股。
本次交易的卖方艾康尼斯,本身业绩也十分堪忧。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财年艾康尼斯年销售额为1.49亿美元,同比下降21%,财年净亏损1.12亿元。而在2019年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中,其CEO也表示“中国市场依然是艾康尼斯的重要市场之一。然而运动品牌茵宝在中国的业绩并不理想。我们正在为茵宝寻求其他中国市场运营商。“为此次交易打好了前站。
本次交易的买方乔丹体育,更是刚刚在长达近10年的商标案中败诉。2020年4月8日,最高法院对美国耐克旗下“飞人乔丹”(AIR JORDAN)品牌状告乔丹体育商标侵权案做出判决,终审裁定结果为乔丹体育败诉,撤销25类“乔丹+图形”商标。
乔丹体育(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注册“丹桥”商标,2000年企业更名为乔丹体育。自2000年后,乔丹体育发展迅速,2010年已经发展到年销售额近30亿的规模。同时,乔丹体育也开始尝试资本化路径,2011年11月,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就通过了乔丹体育IPO的申请,计划于2012年3月正式挂牌上市。但在上市前1个月,迈克尔·乔丹本人及其团队一纸诉状,拉开了此次商标侵权诉讼的马拉松序幕,同时也阻断了乔丹体育IPO的进程。2019年4月,乔丹体育提交上交所主办上市的申请再次通过初审,有望于2020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但此前的败诉判决,又成为其上市之路的重要不确定因素。
本次乔丹体育收购茵宝中国的股权及大中华区的品牌知识产权,在本土运动品牌发展进程中并不是首次。贵人鸟曾收购美国篮球装备品牌AND1中国地区独家商标运营权;李宁拥有意大利品牌Lotto在大陆地区商标权;安踏在2019年更是通过斐乐FILA产生品牌收益约150亿元。同时,乔丹体育收购茵宝中国的股权及大中华区的品牌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摆脱擦边球、山寨品牌等不良形象,加大力度进行正规品牌运营的态度。
疫情影响下,奥运会延期、赛事停摆,体育行业遭受不小打击。同时,体育用品行业中各家零售出现了不小的下滑,一季度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品牌零售额同比降幅在20%左右。乔丹体育此次通过收购进行品牌重塑和加码,不失为在逆境中实现自我突破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