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区租金波动显著,李宁等品牌抢购昔日奢侈品牌黄金地铺

你提到的现象确实是近年来香港商业地产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多种因素,包括全球经济放缓、香港本地消费能力变化、以及疫情的影响,香港许多繁华地段的商铺租金经历了大幅下调。
这为一些有远见的企业,特别是像李宁这样的本土品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们正利用这个“抄底”的机会,租赁以往可能只有奢侈品牌才能负担得起的黄金地段店铺。
"这个现象背后有几个关键点:"
1. "租金大幅下调:" 许多昔日租金高昂的商场,为了吸引租户、保持活力,不得不大幅降低租金,甚至提供免租期等优惠。 2. "奢侈品牌受挫:" 一些国际奢侈品牌在疫情期间的销售受到重创,部分品牌甚至关闭了其在香港的店铺,这使得空置率上升,业主急于回笼资金。 3. "本土品牌崛起:" 以李宁为代表的本土品牌,近年来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品牌形象和实力都得到了提升,有能力且愿意在此时抓住机遇,扩大在核心地段的布局。 4. "战略布局:" 租赁黄金地段的店铺,对于品牌形象提升、触达高端消费者、以及巩固市场地位至关重要。即使租金暂时下调,从长期来看,这些地段的战略价值依然很高。 5. "市场机遇:" 这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让有实力的本土品牌能够以更合理的

相关内容:

记者 | 陈奇锐

编辑 | 楼婍沁

后疫情时代,香港零售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房地产服务商戴德梁行近日发布最新版《全球主要零售大街》报告。纽约第五大道成为全球租金最昂贵的零售街区,第三季度平均租金为2000美元/平方英尺(约为人民币14万元/1平方米),较疫情前增长14%。

中国香港尖沙咀滑落第二,平均租金相较疫情前下跌41%。在疫情之前,铜锣湾罗素街曾是全球租金最为昂贵的街区,如今排在尖沙咀之后,平均租金和2019年相比累计下跌49%。此前界面时尚曾报道,普拉达和博柏利等奢侈品牌在疫情期间接连关闭罗素街店铺。

疫情是导致香港零售行业下挫的主要原因。尽管香港整体零售业已经开始回暖,但是恢复到过去水平依然需要时日。第一太平戴维斯调研数据曾显示,香港核心地段商铺租金已经下跌至2003年的水平。

目前香港零售业主要由本地消费者支撑。在经历连续多个季度下跌后,全港奢侈零售业态已经触底反弹。据财报,2022年上半年海港城商场业务收入增加1%,营业盈利增加6%,吸引超过70家新店入驻。

而由于当前香港核心商业地段租金普遍下跌,许多过去撤出或层级不同的品牌,相继回归并重塑香港零售格局。

界面时尚曾报道,LVMH集团旗下奢侈品牌芬迪在10月重回铜锣湾时代广场。在2021年初,芬迪因租金问题时代广场业主九龙仓置业产生分歧,随后选择关闭门店。属于同集团的路易威登也一同撤出,至今未见回归迹象。

即使是在此次租金排名全球第二的尖沙咀,也可以看到零售业态变化的迹象。

李宁在近期以每月200万港元(约合183万元)的租金租用了新港中心约630平方米的双层门店。该店位于尖沙咀广东道,临近高端购物中心海港城。此前的租户为香港珠宝品牌周生生,月租金曾一度高达700万港元(约合642万元)。

香港本地媒体称,李宁有意在租金低谷继续抄底,目前正在物色包括中环在内的数个核心商圈店铺。

另一个趁租金下跌进入尖沙咀的是日本药妆连锁品牌松本清。松本清近期租用尖沙咀金巴利道一处约540平方米的门店,每月租金约为40万港元。该商铺的前租户莎莎在2018年续租时,每月租金为134万港元。

而除了李宁和松本清这种租用大型门店的品牌,香港零售租金下跌也利好部分经营模式灵活的餐饮品牌。

成立于上海的连锁咖啡品牌Manner近期在铜锣湾世贸中心围挡。受到品牌名称注册规定影响,Manner在香港将以Maners的名称运营。界面新闻曾报道,铜锣湾附近街道在2014年至2017年租金是约为300万港元,而近期咖啡店等餐饮品牌承租月租金约为40万元。

租金低谷期抄底核心商圈商铺在过去几年已经成为常态。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打击,东京银座等黄金地段租金出现滑落,许多奢侈品牌在此时对日本的旗舰店进行升级。2021年3月路易威登位于东京银座的旗舰店重装开业,古驰也在同时期在银座开设旗舰店。

这和日本加剧的贫富分化现象有关。根据《2021年福布斯日本富豪排行榜》,前50位日本富豪的总资产达到2490亿美元,与2020年的1680亿美元相比增加了48%,即使是排在第50位的富豪资产也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

虽然部分国家已经逐渐从疫情中恢复,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抄底的现象还会持续,尤其是在亚太地区。戴德梁行就在报告中指出,亚洲仍然是零售业受疫情影响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而在全球范围内,整体零售业租金水平仍较疫情前下跌6%。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