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观察到一些女生开始对唯品会上的大牌童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迷上”,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性价比驱动与“薅羊毛”心理:"
"折扣力度大:" 唯品会以“品牌特卖”为定位,经常能以远低于专柜的价格买到知名品牌(如Gucci, Prada, Chanel, Dior, Burberry, St. John等)的童装。对于追求时尚、品质,但又希望控制育儿成本的家庭来说,这种“捡漏”的机会非常有吸引力。
"心理满足感:" 能够用较少的钱买到心仪的品牌,带来很强的“薅羊毛”或“精明消费”的满足感。
2. "对品质和设计的需求提升:"
"经济条件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家庭不再仅仅满足于童装的基础功能,而是更注重服装的材质、设计感、品牌价值以及是否环保舒适。
"成人化趋势影响:" 童装的时尚感越来越强,设计越来越偏向成人款式的简化或同款,一些追求时尚的女生希望给孩子穿得“有型”,希望孩子的穿搭能跟上潮流,甚至能与自己的穿搭形成呼应。
"品牌价值认同:" 购买大牌童装有时也寄托了家长希望孩子从小接触品牌
相关内容:
在低价女装版型不合身、高端品牌又难以负担的双重困扰下,现在的很多年轻女性消费者,似乎正陷入设计、品质与预算的三重博弈中。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面对这样的市场夹击,她们却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选择——大牌童装区域。
例如现在在商场的童装区域,不仅能看见小孩,还有不少看着刚参加工作的女性也在挑衣服。而商场的童装区,也有不少“160码,小个子成年女性可穿”的标签显示。

还有在种草平台上,很多小个子女生都在分享大码童装心得,而且甚至都40多岁的女性,都惊呼在童装区找到了本命衣服,现在一整个深陷童装区难以自拔。
但细看可以发现,她们的目光不仅是放在了大码童装,还盯上了大牌的童装。像什么拉夫劳伦、迪卡伦、ZARA这样的大牌,是不少年轻女性首要选择。

而如果要问为什么,得到的不少都是:同样的预算,在大牌童装却能买到版型、质量都很符合她们预期的衣服。
例如在价格方面,有网友分享到,fendi的斗篷,成人款要2万,但是大码儿童款却只要8000多就能拿下,这其中的差价有1万多。

而对于版型,其实一些国际大牌的童装,对于亚洲女性很友好。例如欧美一些大牌童装为考虑青少年的生长空间,特意将尺码设计到了160-170,刚好亚洲女性的平均身高就在这个数值之间。
还有质量,在大家的印象中,儿童用的东西质量比成人多少是要好上不少的,事实也是如此。如国家对童装的甲醛含量检测标准是成人装的1/3,色牢度要求都要高2个等级等。
说了这么多,还得看大码童装数据卖得怎么样。数据显示,过去一年160cm以上童装订单量激增25%,其中18-25岁的北上广深年轻人占比不少。还有品牌特卖的唯品会,像ELLE kids、斐乐、拉夫劳伦等大牌的160以上的尺码,几乎都被买断货了。

甚至都有不少大朋友女性出现在评论区反馈。

总的来看,年轻女性选择大牌童装,不仅不是被女装逼得走投无路的选择,反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就像她们说的,同样的预算,在套装里面能够买到版型质量都可以说是上层的大牌,“花小钱办大事”的这笔开销,还是算得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