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国产运动鞋。这几年国产运动鞋确实发展得非常快,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品牌崛起与多元化:"
"老牌升级:" 像"李宁 (Li-Ning)" 和"安踏 (ANTA)" 这两个品牌,曾经更多是国际品牌的代工厂,现在已经成功转型,推出了大量具有自主设计、技术和品牌的鞋款,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获得了更高的认可度(比如李宁的“中国李宁”系列,安踏收购 FILA 亚太业务等)。
"新锐势力:" 也涌现出很多专注于特定领域或风格的本土品牌,例如:
"361°:" 在跑步领域投入很大,技术积累不错。
"特步 (Xtep):" 同样在跑步和篮球领域有较强实力。
"布鲁克斯 (Brooks) 中国:" 专注于跑步,设计和技术比较受跑者欢迎。
"亚玛芬体育 (Amer Sports) 旗下品牌:" 如"始祖鸟 (Arc'teryx)"(户外)、"索康尼 (Saucony)"(跑步)、"威尔胜 (Wilson)"(球类运动)等虽然源自国外,但在亚玛芬的体系下,它们在中国的设计和生产也更贴近本土市场。
"一些更
相关内容:
对绝大多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一提到经典鞋款,你会想到什么?是耐克 Air Force 1,阿迪 Superstar,彪马 Suede,新百伦 990v2,匡威 All Star,Vans Old Skool……如果你还熟悉这些品牌的英文名,那么你自行替换一下,这些鞋款就只剩下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了。。。此情此景,只想配一张时局图,客官请看——
开个玩笑哈,可别上纲上线。最近正好想买双运动鞋,之前买过太便宜的鞋子,穿着体验实在拉胯。我想到了投资经典鞋款,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些感悟。国外品牌的鞋子,质量好、有科技、设计也已经占领了许多年轻人的心智。但是我们的本土品牌,真有那么不堪?
The first echelon of domestic brands国产品牌第一梯队
在我心中,毫无疑问,是安踏、李宁和特步。安踏以超22%的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一,有自研的氮科技加持。今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鞋类国际标准《ISO 20537:2025》,安踏正是这一标准的制定参与者。李宁在青少年市场中吃得很开。如果你家孩子今年参加了中考体育,那么大概率都听过李宁赤兔系列的威名。李宁自研的是䨻科技,把国潮玩得很溜,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步主要深耕跑步竞速,如果你常跑马拉松,就不会对特步陌生。全马破3什么水平?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3小时以内跑完。换算一下,要用每公里4分15秒左右的配速,一口气跑完42次男生1000m体测。特步早已建立起了竞速霸权,它的160X系列助力全马破3选手占比高达28%。很多专业赛事的冠军,都是穿着特步摘得桂冠的。
A series that non-professional sports enthusiasts can buy非专业运动爱好者可买系列
不是专业运动员,仅仅是业余爱好者,建议不要上碳板。碳板承担推进功能,过度依赖碳板,会导致足踝、小腿肌肉力量退化,长期可能引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这可是无数半马爱好者的经验教训。另外,青少年足部骨骼未定型,碳板的刚性支撑可能抑制足弓发育,增加扁平足风险。所以,青少年也不要盲目上碳板。一般说来,对于普通运动爱好者,一双缓冲良好、支撑稳定的运动鞋,就足够使用了,而且比专业竞速跑鞋更经济。作者是运动鞋小白,但经过一番认真研究后,我发现这些系列不错。在此声明,这不是广告!如果有大神更懂,积极留言哈,我也在不断学习,嘻嘻~
国产好评系列一 安踏马赫系列(体测竞训)
二 李宁赤兔系列(体测竞训)
三 安踏旅步系列(慢跑通勤)
四 李宁越影系列(慢跑通勤)
五 特步两千公里系列(长距离跑鞋)
六 匹克态极系列(慢跑通勤)
还有其他系列吗?当然有。不管是安踏还是李宁还是其他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多如牛毛的产品系列,让研究者眼花缭乱。幸运的是,每个品牌都有它的主力产品,上面的六大系列都是各家的中高端产品,科技功能接近国际品牌,但是却远远低于国际品牌的溢价。上识货APP或拼多多,基本上300元以内都能拿下,这不比部分无核心科技只卖牌子的耐克阿迪强!
What is the gap between domestic brands and international brands国产品牌差在哪
作者研究国产运动鞋花了5天时间,不得不承认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虽然部分国产品牌掌握了超临界发泡技术(李宁䨻科技、安踏氮科技),但技术沉淀仍不足,实验室数据很漂亮,但却与实际穿着体验存在差异。国产品牌对于国际品牌来说还相当年轻。国际品牌拥有数十年运动生物力学数据支撑,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在专业性设计积累方面比较薄弱。耐磨性指标上,国际品牌平均为3–6mm,而国产品牌为5–10mm。全球影响力方面,国产跑鞋在海外市场份额不足5%,溢价能力较弱。当国潮兴起时,各国产品牌争相入场,产品同质化严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国产品牌研发太集中于竞速领域,大众慢跑鞋迭代缓慢,导致普通用户可选产品少。大多数消费者哪有什么竞速需求,我们买鞋子是为了通过跑步锻炼身体,而不是和邻居和大爷大妈比个输赢。但可喜的是,国产品牌正在奋力追赶。正是因为国产品牌实力还有待加强,溢价能力不高,所以普通消费者才能以更低的价格换取到接近国际品牌的科技好鞋。看到安踏不停收购,李宁、特步不断赞助顶级赛事,我们知道国产品牌正走在崛起之路。
The author's feeling作者的感悟
其实研究这个话题研究到一半,就有点怀疑自己了。买一双鞋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买鞋,只要好看、舒适、简约、百搭不就行了吗?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市场上那么多鞋子,我到底买哪一双?只是听导购员介绍吗?我只相信自己。我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外观、质感、科技、功能、耐用性都到位的鞋子。好的国际品牌鞋太贵了,所以我研究到了国产鞋子。我的钱不多,没办法一双鞋一双鞋地试错。只有深入地了解一双鞋的发展历史、功能科技、面料材质,我才能清晰地把握住购买它的意义。以上算是我学习研究国产运动鞋的笔记,纯属个人观点,这样分享出来。有不足之处请在评论区指正,嘻嘻~希望国产品牌越来越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