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指的是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PCA)发布的《汽车流通行业半年度市场分析报告》中,基于零售终端成交量的数据。
这份报告通常在每年7月发布,总结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根据近几年的报告数据:
1. "比亚迪 (BYD)" 在上半年销量上确实遥遥领先,其零售终端销量达到了 "197万辆" 左右(具体数字可能因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但都非常接近这个量级),这使其稳居“最好卖”的国产车品牌第一名。
2. "奇瑞 (Chery)" 位列第二,其零售终端销量约为 "95万辆" 左右,是第二名的国产车品牌。
所以,这个说法是准确的:"比亚迪" 以巨大的优势领跑,"奇瑞" 则是第二名的国产车。紧随其后的是吉利(约80万辆)、长安(约65万辆)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的数据通常指的是"零售终端销量",即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的新车数量,这比车企的交付量更能反映终端市场的真实情况。
相关内容:
上半年国产车销量炸场:比亚迪狂甩197万台,奇瑞出海赚大钱,合资品牌还香吗?

你有没有想过,刚进小区地下车库,找个燃油车位比抢春运票还难?现在充电桩反而多得有点尴尬,感觉自己回错了时代。

2025年上半年,国内车圈直接炸锅。比亚迪半年197万辆,差不多一天就得卖出去一万多台,这速度谁顶得住?前十销量榜里,新能源车占了七成,老合资燃油那帮子直接集体隐身。奇瑞排第二,72万辆海外订单,俄罗斯那边卖得比国内还贵20%,利润翻着倍地赚。吉利也不玩虚的,银河、极氪、博越全价位段通杀,生态圈那套玩得越来越像互联网。

有意思的是,大家以前总觉得国产车走量靠低价。可这波比亚迪直接靠三电自研,刀片电池、DM-i混动全上了高端车,80万的仰望U8现在订单都排到了2026年。你说溢价能力?人家高配能卖到BBA价位。一线城市大V晒图,买车不是看品牌logo了,直接问“带城市NOA没?激光雷达几个点?”搞得像买手机看CPU一样。

不过别只看台面上的风光,底下也有一堆水。新势力这波有点掉队,蔚来、小鹏都没进前十,特斯拉更是被国产品牌围剿到二十名开外。某些国产二线品牌为了冲量,配置一减再减,电池和底盘还用着十年前那套,表面新能源,实则“油改电”。有车主冬天续航砍半,抱怨群都快成售后热线了。还有的品牌海外走贴牌维修站,德国那边换保险杠能等仨月,这体验,真不敢恭维。

高端化这事儿,不是嘴上喊喊就行。仰望U8卖得再火,二手行情直接打七折,懂行的都说有钱人买回去玩票,普通人真没兴趣花BBA的钱尝鲜。反倒是五菱农村包围城市那路子,银标系列在县城卖疯了,充电桩直接装进村委大院,老头乐都能算进新能源销量,别说,谁家还没个亲戚在用。

国际上也不是一路绿灯。东南亚刚加了15%关税,和当年国产手机出海被卡脖子的节奏一模一样。吉利、奇瑞现在赚得欢,政策变脸一夜回到解放前不是没可能。俄罗斯市场今年火,但大家都知道,那边局势一变,库存一堆压在港口也没人收。还有那帮靠补贴冲量的品牌,量上来了,服务跟不上,最后砸的还是自己招牌。

但国产新能源能卷成这样,背后真不是靠砸钱。比亚迪智能驾驶装车量干到100万台,不怕烧钱,就怕你不敢玩命投。奇瑞搞鲲鹏混动,八个海外基地,土豪订单撑起半个芜湖工厂。这波技术自研和全球布局,才是真的硬核。你看投诉榜,续航虚标、车机卡顿、简配漏油,基本全出在低端冲量那批里。

有意思的是,身边人换车心态都变了。以前买车,亲戚还喜欢比谁家合资牌子大,现在直接拉微信群找“新能源老司机”推荐,问的都是续航、智驾和售后,没人再问“这车是哪国的”。长安UNI-V溜背轿跑比思域便宜五万,五菱星光续航500公里只卖12万,红旗H5混动版开始抢凯美瑞饭碗,捷途旅行者带露营套装上市就断货,这些故事,搁三年前谁信?

提醒下准备买车的朋友,现在有些二线品牌简配严重,买车别只看配置,碰撞测试和电池安全一定得查清楚。外表再漂亮,安全没保障,真出事儿谁都不想碰。

国产车这盘棋还没下完。头部品牌靠技术和自研突围,二三线靠价格和补贴冲量,海外市场机会和风险并存。高端化这条路,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反正我觉得,县城充电桩都铺到村口了,国产新能源卷赢合资这事,八成真成了。

#国产车# #新能源# #比亚迪# #汽车行业# #消费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