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近年来一些国际大牌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有时会因风格、比例或文化理解等问题引发争议,甚至被一些网友戏称为“贴标式”中国风,感觉是为了蹭热度而略显生硬。
不过,这恰恰凸显了本土品牌在演绎中国风上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与那些可能更偏向符号化、表面化的尝试不同,中国本土品牌往往能更深刻、更巧妙、更自信地将东方美学融入现代潮流,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时尚潮范的作品。
"本土品牌的中国风,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种“美”:"
1. "深度融合,而非表面符号:" 本土品牌更懂得“取其神韵,而非其形”。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使用龙、凤、祥云等传统图案,而是将水墨画的意境、传统服饰的廓形、传统工艺的质感、东方哲学的智慧等,巧妙地融入到服装的剪裁、面料、色彩和细节设计中。这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文化表达。
2. "现代演绎,而非古板复刻:" 优秀的本土品牌知道如何让传统元素“潮”起来。他们会将传统纹样进行解构、重组,与现代的廓形、材质、廓形结合,创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和国际视野的设计。让中国风不再仅仅是“老气横秋”,而是充满活力和未来感。
3. "文化自信,而非亦
相关内容:


∧本土设计师品牌密扇对中国风元素的运用新颖、时尚,获得业界好评
若问今年本土时装领域表现出怎样的流行趋势?“传统文化元素”绝对是业内人士口中的高频词。
不过,鉴于不少国际大牌推出的一批辣眼睛“中国风”单品,不少消费者对于时尚领域的中国风植入多多少少有那么点抵触。
毕竟说到“中国风”时尚单品,大家脑中首先跳出的多是这样的画面:

或者这样的画面:

这些品牌对中国风的运用停留在了“贴标式”的生硬符号呈现,对于文化内涵的探究不足,因而让中国元素与时尚单品之间产生了尴尬的“文化排异”现象。
两相比对,在近期举办的上海时装周现场,本土设计师品牌对于中国风的使用让人眼前一亮。
不少品牌的时装中,缎面布料、刺绣工艺、民族图案等中国风元素随处可见,却又藏得很深——生硬的“贴标式”展现已经被符合当代生活逻辑的个性表达所替代。
今年上海时装周期间,入驻上海久光百货的本土设计品牌密扇,便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风在当下时装领域的潮流实践。这个创立于2014年的品牌,主打“潮范儿中国风”,背后的创始人是一对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夫妻档组合。
不得不说,密扇的服装非常吸睛:


传统戏曲中的旦角服饰元素与男装面料、西服剪裁来了个混搭,古典柔媚之外,又多了一份现代化的硬朗与决断,俏皮活泼中暗藏对女性身份认同的思考:


唐传奇中的女侠故事,被用八十年代港漫风画出,又被绘制于特殊符合材料制成的面料上,一件件时装上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时尚化演进轨迹,耐人寻味:


中国元素为何能在密扇中呈现出趣味,鲜活的特质?
密扇设计师韩雯的一番话点出了品牌对传统文化的有机开发态度:“历史文化是创作者取之不竭的宝藏,也是将中国人团结起来的一张网,但绝不是禁锢创造力的沉重包裹。中国风不只是一味循古,更需要在创新中继承。毕竟时空已变,人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兼具实用与展示功能的服装不得不变”。
这番见解多多少少也是浸润传统文化成长,又兼具国际眼光的本土设计师们的某种共识——中国风是发展的,一方面其深入扎根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浅出切中时代脉搏。
在学者看来,这些年来本土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从未止步,一代代设计师背后的不同时代基因,让挖掘与运用“传统宝藏”的手势不断更新。
在密扇久光店的楼下,就有不少更早入驻的中国风“前辈”,这些品牌的云集是中国风流行的最佳佐证,两相比对又展现出中国风的“流动性”。
密扇以重工刺绣、艳丽撞色与现代剪裁为特点,传递出特立独行、张扬犀利的当代个性:

而一些更早入驻的品牌则多走质感飘逸,用色清淡、平面剪裁的路线,展现出沉稳内敛的气质:

“近年传统元素的大密度回归,归因于中国新一代设计师与消费者高度的文化自信。这些年轻人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视野十分开阔。传统文化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根植于生活的自我探索、自我游戏与自我表达,而不再是一个需要严阵以待的沉重消费符号。”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陈彬分析。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当下的本土设计师来说,中国风已然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性格流露。
文中涉及密扇图片均由品牌方提供,其他图片综合自网络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