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说得没错。"凯狮啤酒(Cass)" 在韩国被广泛认为是国民级啤酒之一。
以下是关于凯狮啤酒的一些关键信息:
1. "品牌归属:" Cass 是韩国大型啤酒酿造商 "乐天制糖 (Lotte Chonghaeng)" 的旗舰啤酒品牌。
2. "市场地位:" 它是韩国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之一,与同样国民级的 "OB啤酒 (OB Liquor)" 和 "Hite啤酒 (Hite Jinro)" 长期占据市场份额前三,深受韩国民众喜爱。
3. "特点:"
"口感:" 相比OB和Hite,Cass的口感通常被认为稍轻一些,泡沫丰富,略带一点甜味,整体比较清爽,容易入口。这也是它能够获得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包装:" 最具辨识度的是它独特的绿色玻璃瓶和瓶口处的拉环设计。
4. "普及度:" 在韩国,无论是在便利店、餐馆、酒吧,还是在家庭聚会、体育赛事(尤其是韩流明星演出或韩国球队比赛)、路边摊等场合,Cass都非常常见,是韩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
5. "文化象征:" 作为销量领先的国民品牌,Cass已经深深融入了韩国的社会文化,成为许多人记忆里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总而言之,凯狮(Cass)凭借
相关内容:
凯狮啤酒(Cass)作为韩国极具影响力的啤酒品牌,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市场博弈与品牌蜕变的故事。

1994 年 5 月, 真露(진로)集团与美国库尔斯(Coors)啤酒合作,推出了 “真露库尔斯啤酒”,这便是凯狮啤酒的前身。当时,它与 1993 年率先诞生的海特(Hite)啤酒一同风靡整个 90 年代。不过在推出初期,受海特啤酒热潮的影响,两者市场表现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时间推移,品牌命运因企业并购发生重大转折。由于真露集团陷入经营困境,决定出售公司,美国合作方库尔斯与 OB 啤酒展开了激烈竞争。1999 年,OB 啤酒最终确定收购,同年 12 月 8 日,公司名称正式更改为凯狮啤酒。2001 年 3 月,凯狮啤酒被 OB 啤酒吸收合并,自此由 OB 啤酒负责生产和销售。而另一边,真露集团后来与海特合并组成海特真露,2014 年又成为比利时啤酒公司百威英博(AB InBev)的子公司。
凯狮啤酒在韩国啤酒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 它是韩国首个以 “非热处理啤酒” 为卖点推出的产品,并且在电视广告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特性,即酿造过程中不经过加热处理,力求保留啤酒的新鲜口感。

进入 2000 年代初期,凯狮啤酒仍被海特压制,处于市场劣势。但凭借持续的努力,其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到 2010 年代实现了彻底逆转。2017 年,以拉格啤酒为标准,凯狮的市场占有率攀升至 45.8%,登顶韩国啤酒市场榜首。这一成就的背后,一方面是海特啤酒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失败,另一方面则得益于 OB 啤酒对凯狮 “全押” 战略的成功实施。颇具戏剧性的是,在海特推出之前,OB 曾是韩国啤酒市场的领头羊,通过收购凯狮,OB 重新夺回市场王座;而开发出凯狮的真露集团,在并入竞争对手海特后,反而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压制,沦为市场第二。此后,海特旗下的泰拉(Terra)啤酒虽有一定回升,但截至 2020 年代,凯狮与泰拉仍是韩国啤酒市场的两大主导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 OB 啤酒工厂所在的地区,凯狮的市场占比极高,几乎难觅其他品牌的踪迹。
如今的凯狮啤酒产品线丰富多样,除了经典的原味之外,还有去除碳水化合物、比传统啤酒减少约 33% 卡路里的凯狮轻啤(Light),添加 5% 意大利柠檬汁的凯狮柠檬(Lemon),以及酒精度达 6.5 度的强化型啤酒凯狮红(Red)等。

作为 OB 啤酒的代表性品牌,凯狮在市场中表现强劲。2019 年的调查显示,在韩国超过 53% 的饮酒者将凯狮列为最喜爱的啤酒品牌;在便利店渠道,500 毫升罐装的凯狮长期占据销量榜首。2023 年,凯狮创下 1.5171 万亿韩元(约合78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同年韩国啤酒年出库量达 88 万立方米,相当于人均饮用约 17 升。韩国啤酒市场规模(2023年为准)约 4 万亿韩元(约合200亿人民币),是比烧酒更大的酒类市场,在便利店和大型超市中,啤酒销售十分活跃。

凯狮啤酒以其清爽提神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从诞生之初的市场追赶者,成长为如今韩国啤酒市场的领军品牌,其发展轨迹也折射出韩国酒类市场的竞争与变迁。从1994年初出茅庐到2017年登顶“拉格之王”,凯狮的故事是一部“战略制胜”的商业教科书:OB的聚焦收购与资源倾斜、产品线的精准拓展(如轻啤、柠檬款)、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如健康化、风味多样化),共同推动其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

在韩国街头,无论是便利店的冷藏柜,还是烧烤店的塑料桌,凯狮的绿色包装始终是最醒目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瓶啤酒,更是韩国啤酒市场近30年变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