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东南网的报道标题“莆田电商自主品牌:别再从‘傍大牌’起步”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许多新兴电商自主品牌,特别是可能源自莆田鞋服产业的品牌,在发展初期容易陷入模仿和追随知名品牌的陷阱,这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订单,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品牌的独立发展和价值提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标题和其背后可能蕴含的观点:
1. "“傍大牌”现象的普遍性:"
许多电商新品牌,尤其是缺乏品牌积淀和设计能力的初创企业,可能会通过模仿知名品牌的样式、营销策略甚至渠道,来快速吸引消费者注意,获得初步的市场认可。
这种策略短期内可能有效,因为消费者对大品牌有信任基础,模仿品可以提供类似的外观或功能,价格又相对低廉。
2. "“傍大牌”的局限性(为何“别再”):"
"缺乏核心竞争力:" 模仿无法建立真正的品牌壁垒,一旦被模仿,产品失去独特性,竞争陷入价格战。
"品牌形象受损:" 过度模仿可能被视为“山寨”或“低端”,难以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感,消费者忠诚度低。
"易被大品牌挤压:" 知名品牌一旦发现并采取行动,新品牌很容易被边缘化。
"创新动力不足:" 依赖模仿会扼杀原创
相关内容:
其实,这些商标都是莆田网商们在打造网销自主品牌时所起的名字。据统计,安福小区目前入驻的自主品牌已超200个,涵盖鞋服、箱包、金银珠宝首饰等多个行业。其中,有着不少“傍大牌”的商标,希望能打个擦边球,靠大牌的影响力迅速打开销路。
仔细思量,这其实是一些从做仿冒鞋起步的莆田网商们的山寨思维使然。过去,依靠仿冒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等国际大牌,这些网商赚得第一桶金。如今,面对执法部门的严格管理,他们走上打造电商自主品牌的转型升级之路。然而,由于长期做仿牌形成的惯性思维,部分网商在迈出转型第一步——注册商标时,又习惯性地踏上“傍大牌”之路。
其实,山寨大牌不一定能获利,而不打擦边球一样有创牌成功的机会。以莆田电商自主品牌的佼佼者莫蕾蔻蕾为例,没有山寨任何一个大牌,其品牌女鞋每天在网上的销售量可达几千双,公司成为首批销售额过亿元的莆田电商企业。因为现在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更理性,不再盲目崇拜大牌,而是更看重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曾经指出,品牌商标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山寨别人的品牌不是长久之计。国内企业在注册品牌商标的时候,不能只贪图一时便利,想要走捷径,而要将眼光放远,打造自主品牌,为企业赢得这最宝贵的资产。
目前,我省和莆田市都出台了进一步扶持电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网商们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难得的创牌机会,电商们理应抓住这一机遇,着力打造自主品牌。而电商行业主管部门和工商注册登记部门,也应加强引导,认真把关,将山寨品牌和打擦边球的行为挡在登记注册的大门之外,避免企业因想走捷径而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