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量霸主却在中国市场遇冷,三星为何难获国人青睐?占比不足1%的真相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虽然三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但在体量巨大的中国市场,其市场份额确实相对较低(近年来通常在1%以下徘徊)。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
1.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本土品牌崛起:" "华为的强大影响力:" 在高端市场,华为曾经长期与三星竞争,虽然受制裁影响,但其在技术、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情感连接上仍有深厚基础,依然是重要的参照物。在低端和中端市场,华为的子品牌(如荣耀)依然强势。 "小米、OPPO、vivo的精准定位:" 这些本土品牌深刻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在性价比、拍照(尤其人像)、快充、系统优化(针对国内应用)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并建立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它们往往能以更符合国人消费力的价格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市场高度细分:" 中国手机市场极其庞大且多样化,不同价位、不同功能(如游戏、拍照、续航)的需求都被细分品牌满足得很好,留给三星全面开花的空间相对较小。
2. "价格因素:" "性价比感知:" 对于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三星旗舰机型的价格处于金字塔顶端。相比之下,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在同等或相似配置下,往往能提供更高的性价比(即“花同样的

相关内容: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20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三星手机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其在第三季度达到了三年来最高的出货量,环比增长47%。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三星手机的占有率却不足1%,存在感极低。对于三星,教授只想叹一句「爱过」。


这样的局面,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很多小伙伴认为是当年的Note7爆炸门让三星迅速衰落,但事实上,三星的衰落源于2013年,那一年三星还霸占着中国手机出货量榜首。



国产厂商异军突起


2011年,横空出世的小米凭借低价、高性价比俘获了中国年轻人,此时的三星还并未将小米视为竞争对手。



随后,华为、vivo和OPPO等国产品牌加入混战,而魅族、锤子、一加等品牌也想从中分一杯羹。面对苹果手机无法撼动的地位,和国产手机的步步紧逼,三星逐渐败下阵来。



2015年,小米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华为第二,苹果第三,ov分列四五。中国手机市场五强争霸格局正式形成,三星成为了「others」中的一部分。



品牌内部固执且傲慢


2016年,原先被寄予厚望的三星Galaxy Note 7提前发布,却因电池过热发生了爆炸。三星宣布在韩、美等10个市场实施召回,总计超过250万台,但这次召回并不包含中国。



中国消费者先是等来了「国行电池不同所以不存在问题」的回应,在国行Note 7爆炸了几次之后,终于在40天后等到了「立即停产、召回」的声明。



而40天,足以引爆舆论,前后打脸的「放心购买」「不存在问题」等公关,造成了品牌形象的坍塌、用户信赖的缺失。


这也不是三星第一次对中国用户实行「双重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双重标准」,致使三星品牌在中国用户心目中的好感度直线下降。



缺乏中端机建设


在产品定位上,三星原来将定位瞄准高端旗舰机市场。后来由于竞争力下降,在中端机型市场也有所拓展。



不过,在中端机型三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无法用性价比和亲民机培养新的品牌粉丝。在性价比高的国产旗舰机型面前,三星完全失去了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其实是三星不了解中国市场,也不重视国内用户的体验,让其自身一步步走下了「神坛」。


在安卓体验差异化越来越小的今天,世界第一的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不足1%,或许说明中国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过的市场,是一个更为理性的市场。



你认为三星手机最划时代或者最有特色的机型有哪些?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