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超”这个词很有趣,它将湖南的“湘”字和足球界的“中超”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湖南文艺界也要像中超球队一样激烈竞争、涌现顶尖人才的感觉。如果我们要用这个比喻来形容湖南文艺界的现状和期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湖南文艺界的“湘超”特征:"
"人才济济,竞争激烈:"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文化高地,人才辈出。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等领域,都涌现过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今,湖南文艺界人才依然聚集,各路精英争奇斗艳,竞争非常激烈。
"底蕴深厚,风格独特:" 湖南文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例如,湘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独具特色,湘楚文化也深刻影响了湖南文艺的创作。
"创新活跃,敢于突破:" 湖南文艺界一直保持着创新活力,敢于突破传统,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例如,湖南广电在内容创作上就非常活跃,推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节目。
"市场活跃,机制灵活:" 湖南的文化市场非常活跃,文化产业也发展迅速。这使得湖南文艺界在机制上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湘超”的比喻意义:"
"鼓励竞争,追求
相关内容:
7月30日晚,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演艺集团主办的“百团百角唱潇湘”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在长沙落下帷幕。这场历时近3个月的文艺界“湘超”,吸引了湖南省近800家文艺院团、上万名文艺工作者参与,涌现出一批展示潇湘大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精品力作,选拔出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新秀,也展现出湖南文艺守正创新、礼赞新时代的精神面貌。
一场唱响潇湘故事的文艺界“湘超”
两年一届的“百团百角”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始于2021年,前两届的主题分别是“百团百角唱百年”和“百团百角唱新歌”。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百团百角”活动,致力于突出湖南“人、事、景”的情感联结,展现湖南文艺创作的守正创新,以及三湘大地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因此,活动名称确定为“百团百角唱潇湘”。
本次竞演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全省广大文艺院团围绕主题,深挖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用作品展现“湖南文艺工作者最懂湖南”。
决赛舞台上,声乐演唱《水云·山晓》的创作灵感源于湖湘山水人文,作品改编自两首知名的湖南民歌《苗岭的早晨》和《洞庭鱼米香》,以歌声描绘湖湘大地的灵秀风光;舞蹈《我有方寸心》以长沙窑诗文执壶中“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的诗句为创作灵感,通过男子群舞诠释湖湘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信念;花鼓戏《登台》讲述了离开花鼓戏舞台到广州闯荡的高宝华因艺术追求回归舞台的故事,既展现了个人重拾梦想的历程,也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话剧《宣言》以1938年抗敌演剧队的呐喊开篇,以演员杨阿龙的排练为线索,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串联起湖南话剧的百年精神,展现湖湘话剧人的热血传承。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赵成新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以赛促学、以学促创,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湖湘大地,汲取创作养分,真正做到懂潇湘、爱潇湘、共创大美潇湘。”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界“湘超”——
全省注册登记备案的文艺院团均可报名参赛,国有、民营院团同台竞技,各舞台艺术门类同题共答,传统与现代互鉴互学。活动采取“竞演项目+展示项目”双向比拼,并通过“团长发声+院团合影”助力加持,调动台前幕后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全方位展示文艺院团风采。
同时,竞演采用“专业评审+大众评审+网络投票”的多维评分标准,提升群众参与度。在网络平台开设“云展演”专栏,择优推选院团节目和演员以短视频形式参与,同步启动观众网络投票和院团间的掌声“音量”比拼,观众总访问量累计超1200万人次,将专业文艺赛事升华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一方展示文艺创新创造活力的闪光舞台
“参加本次竞演的节目时长不超过5分钟,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说是‘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新’,这是一种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生产和欣赏方式。”此次竞演活动决赛评委刘玉琴说,“竞演活动就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整个湖南文艺创作的生态,全省的文艺院团积极备战,展现了湖南文艺创作的生机和活力。”
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参赛作品戏歌《汉韵》,将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中,实现了传统戏曲的通俗化、时尚化,降低了戏曲的欣赏门槛。
湖南省湘剧院的合唱阿卡贝拉《浏阳河》运用湖南民歌《浏阳河》的经典旋律,巧妙融入湘剧传统音乐元素,采用阿卡贝拉的无伴奏合唱形式进行全新演绎,用时代新声高歌“红色潇湘”。
长沙交响乐团的长笛独奏《湘之舞》以湖湘特色歌曲《洗菜心》的旋律为灵感,用电子音浪叠搭中音长笛、长笛与短笛,呈现出动感的脉冲音效。
通道侗族自治县萨岁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创作的侗歌合唱《我来教你说侗话》以原创侗语歌曲为主线,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结合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传统音乐元素以及现代音乐元素,搭建民族文化交流桥梁。
一次检阅选拔文艺人才的练兵演习
声乐演唱《水云·山晓》开场,隔着一道朦胧幕布,演员莫娟娟用人声花腔模拟山雀啼鸣,全场寂静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参加此次竞演使我的演唱技巧得到很大提升。”莫娟娟说,“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团友每天坚持反复排练,对声乐艺术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不仅是演员,这场全省文艺界广泛参与的竞演活动对舞台艺术各岗位工作者都是一次练兵和检阅。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以“戏中戏”的方式创新演绎京剧《竹林记》,让观众的目光聚焦那些在后台默默为舞台艺术奉献的人。节目一开始,先从演员做登台准备的化妆室、服装室开始呈现。随后,演员钱安妮登台,长枪挥舞,身段翻转,上演了一番刚劲有力、干净利落的打戏。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响起,钱安妮向观众介绍了化妆师被刨花水烫得又红又粗糙的手,以及灯服道效十几个部门共同为舞台呈现所作的付出。“‘角儿’不过是站在大家伙肩膀上的那个人,这光是我们一起追来的。”舞台上的这句呐喊升华了节目的主题,也道出了无数幕后工作者对文化艺术传承的热爱与坚守。
本次竞演活动评选出“十佳演员”“十佳节目”“优秀节目”“优秀演员”等奖项。这些优秀节目和演员将在“雅韵三湘”等全省重大文艺演出中亮相。此外,总决赛排名前三的演员莫娟娟、钱安妮和李锦还将登上2026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的舞台。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志勇说:“对本次竞演活动表现优异的青年文艺人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名师传艺、名校联培以及量身打造等方面给予重点培养,并依托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的相关专项资金向竞演表现优异的院团和个人倾斜,同时,运用全媒体形式多维度展现优秀院团及演员风采,扩大湖南文艺品牌影响力。”(本报记者 张 玲)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