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重慎入,不止因为剧透
2. 儿童不宜,大量人性暗黑可怖情节,震撼三观
3. 不贩卖官能血腥但见血封喉
暑假好像应该写卡通动画。
但《章鱼哔的原罪》极端儿童不宜,它强烈、沉重、矛盾、残忍、世故、剧痛,绝望,非常深刻,虽未算最精彩,但剧烈重口。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原创漫画绝对震撼了日本社会,非但成为洗版热话,更是首次单日阅览次数超越200万次的话题作品,在IMDB获得9/10的高分!动画刚在Netflix推出,播出前带了多少个头盔?先是製作委员会黑底白字严正声明:「本作品中描写了一部分与生命有关的敏感议题。在尊重原作的意图下,以影像方式呈现,绝不代表推崇该行为。这是章鱼哔和孩子们勇敢面对坎坷命运的悲喜故事,希望大家能观赏到最后。」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别以为是例汤例水的包胶免责温提,它之后还提供了 Netflix 自家的防止自杀网页,连结到所在地区的防止自杀机构联繫方式,大堆急救箱药油胶布给大家责袋。
关于欺凌、家暴、遗弃、毒亲、自杀、误杀、埋尸,主角都是小学四年级生,信息(重)量会否太大。我小四时未够十岁。
故事明明关于来自HAPPY星的外星人章鱼哔(音:P),外型糖衣可爱,任务是来地球散播快乐;像叮噹/多啦A梦,章鱼哔有很多法宝,一番好意千方百去帮被欺凌的小静快乐起来。点解会惨到hi hi……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可惜小静不是大雄,「坏蛋」茉莉奈也不是技安胖虎,她们并不活在以前天真简化的漫画世界,却在现代写实的赤裸悲哀。一切法宝无补于事,一知半解的瞎正能量治标不治本添烦添乱,把小静从17层地狱直摔落第19层。
我明明想帮你想你快乐,错在那里?一脸无辜。被害小静和加害茉莉奈明明童颜,但狠、怨、毒都起来令人不寒而慄,一脸可爱、同时阴沉。去地狱的路从来是好心的人舖出来的,天真无脑是恶魔的其中一种面相。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道德意识还未成形,孩子冇性,稚气是真的,不但邪恶歹毒起来情真意切,连逻辑扭曲起来,价值观残障起来,一念成魔也不归纯粹。
这儿童成魔悲剧,被誉为「年度最强致郁作」、「恶梦版多啦A梦」,「不想推荐朋友看」,「但叫你看的朋友要下地狱」。区区六集短篇,尽见日本漫画文化世界级的软实力,一个国家,有创作、承载、讨论、反省这题材(及那么多不同主题)的能力,执行和完成度之高,必须讚叹这民族兼容和伟大的一面。
有一种恶魔叫丁蟹。章鱼哔是丁蟹的变种。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用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世,把帮助和快乐硬塞给你,未了解问题,就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谁可忘记玲姐死得多荒谬地惨。盲积极头痛医头忽略了冲突核心,背后盘根错节的历史因果,几百集恩怨情仇,纠结出无数阴差阳错误会伤痕,就凭你、贴块胶布,叫人握手可以从此快快乐乐生活下去?它是外星人,不明白人世间的对错,善意和头脑简单从未如此disgusting。
为什么你不能快乐起来?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欺凌小静的茉莉奈,是被情绪极端妈妈剧烈家暴兼情勒的受害者,她妈妈是被爸爸情感欺凌始乱终弃的失婚妇人;小静的母亲在夜总会工作,和茉莉奈的爸爸有姦情,一个不负责任的缺席母亲,令小静像被遗弃的垃圾,野孩子一样贫穷邋遢地过活,舞女母亲唯一出现,就是以冷漠和厌恶的姿势嫌弃自己个女。如果茉莉奈终日的拳打脚踢侮辱是热暴力,母亲施于小静身上的是冷暴力,一个父亲亦缺席、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没人要的孤儿,连唯一陪伴自己的狗狗都失去,还会想活吗?她甚至不觉自己值得友情和被拯救,只能无感卑微存活逃避,被迫到临界点时自毁和毁灭。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一套「导人快乐」的动画,直视社会问题、家庭故障、人伦溃疡,不逃避,不美化,真实呈现霸凌,绝望与人性的黑暗。小学生已是百年身,沧桑破碎,血液渗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区区肤浅正能量杯水车薪。章鱼哔要时光倒流多少次,生关死劫轮迴多少次,方能洗涤理顺纠缠不清的因果共业。
都未说东同学一家,每天虎妈对孩子迫子成龙的期待暴力,再施加兄弟之间的比较暴力,又是另一种欺凌,幼子何罪。
人生好难,能活着变成大人前要破多少个地狱。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结局被指突然乐观,章鱼哔领悟到沟通、陪伴、慢慢拆解,了解背后,比盲正能量有用。人性複杂、情感矛盾,既可以同时是好孩子和坏孩子,同时是受害和加害者,也同时正邪,这就是人世。它最后用自我牺牲作为救赎,普渡了小静和茉莉奈,她们化敌为友,不因为法宝,因为无私的爱令人面对、修正,和解,出于我们都是受害者的物伤其类。
什么是「原罪」?无知?单纯?家庭?社会?
有人说是父母,片中父母个个故障。但谁造成故障的父母?父母的父母?
还是人性。
故事里的「坏人」十恶不赦吗?又不是,可怕是他们:平凡。平凡地自私、软弱
、任性、逃避、不负责任、怪罪他人,欠同理心,追求快乐。

(图片来源:《章鱼哔的原罪》)
平凡,已足够推孩子去万劫不复。很容易,最可怕。
德国哲学家Theodor Adorno说过”The most dangerous man in America was Walt Disney“。
迪士尼的浪漫主义童话化世界,扭曲了事实和人性,製造虚假的期望,落差引发愤怒与怨恨,剥夺了对现实的理解,唯有学会面对不完美,接受也明白磨难是人生的必然部份,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安身。
完美家庭,完美父母亲,完美子女的期望,是太大压力的诅咒。
章鱼哔那个P,可能是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