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巨亏380亿,月销量跌入个位数,极星汽车能否守护中国市场?

极星汽车(Polestar)在中国市场的困境确实非常严峻,6年亏损380亿人民币、月销量跌至个位数,这表明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利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能否保得住中国市场,取决于多个因素的博弈:
"面临的严峻挑战:"
1. "持续的巨额亏损:" 6年亏损380亿,说明其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远超回报,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亟待验证。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生存是第一要务。 2. "销量断崖式下跌:" 月销个位数意味着其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极低,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或渠道策略可能存在严重问题。这直接影响其收入和现金流。 3. "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卷的市场之一,不仅有特斯拉这样的巨头,还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众多本土强手,以及众多新势力品牌。极星作为相对小众的豪华品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4. "产品定位与竞争力:" 极星主打环保、豪华、科技,但在产品力上是否能持续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需求?其产品线相对单一,定价也处于高端水平,面临被更受市场欢迎的豪华品牌或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挤压的风险。 5. "渠道建设与体验:" 在华经销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可能不足,影响

相关内容:

个月只卖了6辆车,北欧豪华电动车品牌极星汽车(Polestar)在华遭遇“滑铁卢”。

多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仅售出69辆汽车。其中,3月仅卖了1辆,4月和5月未有销售记录,6月销量为6辆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极星汽车财报发现,该公司在2019年至2024年的6年间累计净亏损超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亿元),且亏损额从2022年的4.7亿美元扩大至2024年的20.5亿美元。

随着销量和业绩持续下滑,8月以来,极星“退出中国市场”传闻甚嚣尘上,极星中国对此回应称“业务正常运转”。而另一边,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不久前通过旗下公司向极星紧急注资2亿美元,能否为极星中国带来转机呢?

注资2亿美元“拯救”极星

极星是由沃尔沃和吉利控股集团合资打造的电动豪华品牌。“在极星,天空才是极限”是极星汽车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的口号。如今,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销量呈大幅下滑趋势:今年1月售出56辆,2月售出6辆,3月降至1辆,6月小幅回升至6辆;4月和5月则无销售记录。

在不久之前,李书福试图拯救极星汽车。

今年6月17日,极星汽车发布消息称,李书福通过旗下PSD Investment向极星注资2亿美元,以每股1.05美元价格认购1.9亿股A类美国存托股。交易完成后,李书福对极星的控股比例升至66%,沃尔沃持股则从18%降至16%。

这笔资金对于极星当前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截至2024年底,极星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总负债达73.83亿美元。不仅如此,注资消息还为极星带来了短暂利好。注资前,极星股价在1美元附近波动,面临纳斯达克退市风险。注资消息短暂提振了股价,但截至8月初,股价较2022年高点仍下跌约90%。

这种利好并不持久,极星首席财务官Jean Francois Mad公开表示,极星每月现金消耗约为1亿-2亿美元,2亿美元仅能维持较短时间的运营。

对于李书福的注资,在业内看来,吉利控股集团正推进“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整合,在完成极氪与领克合并后,需要稳定旗下品牌架构,而极星是吉利高端电动车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部分,对吉利集团而言有着独特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吉利集团内部资源竞争加剧,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集团资源向核心品牌倾斜。吉利汽车高管桂生悦曾明确表示,极星、Smart、路特斯属于集团品牌,不会由吉利汽车收购,划定了资源支持的边界。

从对标特斯拉到月销个位数

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为何会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究其根本,还在于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摇摆不定。

2019年4月12日,极星Polestar 1在上海车展前夕上市,定位为限量超跑,中国配额每年100台,售价高达145万元。

但在短短一年后的2020年7月22日,极星Polestar 2上市,首发版41.8万元,次月下调价格至29.8万元,虽然这是走量车型,但依旧给消费者留下了“价格腰斩”的印象。

到了2023年7月10日,极星推出重返高端的车型Polestar 3,售价69.8万元起,定价高于蔚来ES8、理想L9(45.98万起)。在各家造车新势力崛起的冲击下,该车型上市半年累计销量不足200辆。

时间来到2023年11月16日,极星推出重返30万元级别的“最后一搏”车型Polestar 4,定价29.99万元起,但没有搭载激光雷达,最后在2024年3月因销量低迷暂停中国产线,仅靠库存维持。

回顾极星来到中国的这些年,品牌定位的频繁调整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而在这背后,极星更换了七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也对管理团队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否认退市,押注轻资产转型

实际上,就在2025年8月初,业内出现“极星年底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8月5日,极星中国官网发布声明:“中国市场业务正常运转,用户服务及渠道运营不受影响”。

但目前极星汽车的中国区员工从2024年初的320人裁至86人,上海总部退租3层办公楼。此外,2023年6月19日极星与星纪魅族分别持股49%和51%成立极星时代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被视为本土化的重要尝试。但在今年4月,该公司已停止运作。

面对上半年仅69辆的销售“冰点”,极星中国正仓促启动轻资产转型。新任负责人胡世闻将赌注押在“直营+线上”模式上,计划砍掉冗余经销商网络,仅在核心城市保留体验店。

需要注意的是,这场转型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口。据报道,接近极星中国的人士透露,四季度是极星的最终考核期,如果销售模式切换后仍无起色,会有更深层的调整。

可以说,李书福的2亿美元注资为极星争取了时间。由于极星本身还面临负33亿美元净资产的挑战,因此极星品牌的市场走向仍需观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穆祥桐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