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货”只卖“白菜价”,揭临期食品背后的百亿市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临期食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所谓临期食品,是指距离最佳食用日期或保质期还有一段时间的食品。这些食品通常因为即将过期而被商家打折销售,从而吸引了大量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临期食品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形成了一个百亿规模的市场,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消费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临期食品市场的崛起
临期食品市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价值和性价比。临期食品以折扣价格提供与全新商品相似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
2. 商家对成本控制的追求:对于商家而言,临期食品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损耗。通过打折销售,商家可以快速清理库存,减少因过期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售额。
3. 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浪费问题。购买临期食品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符合绿色消费的理念。
二、临期食品市场的商业逻辑
临期食品市场的商业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库存管理:商家通过临期食品销售,可以有效地管理库存,避免因过期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临期食品的折扣
相关内容:
之前天眼妹加班的时候,每次晚上到便利店里都会看到一些价格低至1折的面包,因为临近保质期,所以商家会把这些面包低价出售。
其实这种现象在平日里也非常普遍,而且不仅是面包,像零食、饮料、生鲜...总之只要是临期的食品,价格一般都会比平时便宜很多。
天眼妹甚至看到过原价十几块钱一瓶的依云水,被商家以五毛钱的价格出售。

原本天眼妹以为这只是商家处理库存,以减少损失的一种方式。可没想到这个看似亏本的买卖,却有人靠着卖临期食品年赚百万。

临期食品到底有多赚钱?
在电商平台搜索“临期”我们可以发现,相关店铺数量众多,各种低价食品应有尽有。

甚至豆瓣上还有专门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大家在里面互相种草,分享买临期食品的心得。

他们倡导“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因而省钱、实惠自然成了他们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过“临期食品”?
所谓临期食品,是指保质期临近到期的食品,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类食品的安全性,但其实临期食品属于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符合安全食品的范围。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临期食品一共可以分为6种。

图片来源:北京市工商局
一般而言,不同食品的临界期限也会不同,比如保质期一年或更长的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前45天左右为临界期;而保质期在一年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在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
大家在买促销或打折食品时也可以着重注意一下其临界期哦。

其实不管是线下的超市、便利店,还是线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会在仓储、运输上耽搁时间,有些食品可能一不小心就拖成了“临期”。
不过即便临期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但你可能也难以想象其市场到底能有多广。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556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11000亿元。
而《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908.1亿美元。
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了八百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瞄准这个好机会,打起了卖临期食品的主意。
虽然看似不太起眼,但是大额的销售流水、高利润率和高复购率,都让这个曾经的小众生意逐渐变得热门。
目前,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包括大型商超便利店的供货商、大型临期食品囤货商、进口食品滞销积压库存等等,在58同城、百度贴吧等网站上,收售临期食品的信息不在少数。甚至一些供货商还会自营自己的临期食品店。
据知乎网友爆料,某专注临期零食的平台“有临期”,之前拿了一批三只松鼠的货,一个星期就走了一千多万流水。

图片来源:知乎
一位临期食品批发商在接受@豹变 采访时也称,以一批价值五十万的临期巧克力为例,批发商只要三四万的价格就能拿下,最后能卖出十五万。这样一买一卖,中间的利润可是翻了好几倍呢。
另外天眼妹还从@新零售商业评论 了解到,一位合肥折扣店的店主在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店,就能塞下超过三百种临期商品,单日营业额也经常可以达到一万以上。
店主算了一下,临期食品的毛利率在70%左右,如果去掉人工、运输、租金等,综合利润率可以达到40%。这样一来,每天的净利润就有4000元,年入百万完全没有问题。
要知道一般的食品店综合利润率也只有20%。

除此之外,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团购APP首页也时常会出现打折促销的食品,很多时候它们为了促销活动引流还会特地选择临期食品。
甚至很多品牌类的临期食品如今也在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出货。
不少资本也盯上了“临期食品”市场,纷纷入局,天眼查信息显示,以“日期越近越便宜”为卖点的电商平台“好食期”,2015、2018年接连获得阿里巴巴两轮融资,其中最近一轮融资超亿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另一个平台“甩甩卖”也在去年拿到了豪钥科技3500万的投资。

图片来源:天眼查
还有将校园作为首要落地场景的微信小程序“善食者联盟”等也在开拓临期食品市场。
可见,关于临期食品的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临期食品”的灰色地带
虽然临期食品行业日趋火爆,但不得不说目前该行业也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关于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之前就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买的饼干出现长毛变质的情况,还有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到,收到的临期巧克力和蔓越莓都已发霉,却被商家拒绝退货。因为许多网售临期食品的商家都标注了“不支持7天退货”字样。
而且在“期限”的压力下,临期食品中是否存在修改生产日期的情况,也让人存疑。即便很多临期食品供货商都对此否认,但随着行业的扩张,难免商家也变得鱼龙混杂。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7月,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就查处了一家修改食品保质期再销售的进口商,涉案金额达百万。

其次,一般临期食品的种类限制较大,货源也不够稳定。很多热销产品都不能保证随时供应,有时候消费者还得加钱才能买到,这就不如去买正价食品了。
另外我国有些品牌对供货商有区域保护政策,即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供货商供货,不允许跨区域卖货,而这也是导致临期食品货源不稳定的很大原因。
天眼妹还从@豹变 了解到,一些临期食品囤货商甚至会自己去国外注册一些品牌生产零食,再冒充进口食品来卖。

所以大家也不要被“便宜”冲昏了头,省钱固然是好,但身体健康也同样重要哈。
最后,对于“临期食品”你怎么看呢?会购买吗?留言跟天眼妹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