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品牌名称和定位! “桂字号”农业品牌系列中,“桂平黄沙鳖”被称作“浔郁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这个定位既有地域特色,又形象生动。
以下是基于这个品牌定位的一些构想和阐述:
"品牌名称解析:"
"桂字号:" 代表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现地域归属感和品质保障。
"桂平黄沙鳖:" 清晰标明产品产地(桂平市)和品种(黄沙鳖),具有地域唯一性和产品识别度。
"黄沙鳖:" 黄沙鳖本身是一种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的特种水产,具有市场潜力。
"品牌定位阐述:"
"浔郁大地:" 指广西桂平市所在的地理区域。“浔”取自浔江,“郁”取自郁江,两江交汇于桂平,这片土地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合黄沙鳖等水生生物的生长。这里代表了产品的优良生长环境。
"璀璨明珠:" 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璀璨:" 形容黄沙鳖的外形(色泽、光泽)、肉质(鲜美、细腻)、口感(爽滑)以及其带来的营养价值(丰富、珍稀)。
"明珠:" 暗示了桂平黄沙
相关内容:
在八桂大地的特色农业版图中,桂平黄沙鳖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蕴含着现代农业的创新智慧,是“桂字号”农业品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0年“桂平黄沙鳖”通过了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桂平黄沙鳖”成功纳入广西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获得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独特品质初显光芒
桂平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南亚热带;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市内黔、郁、浔三江交会,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河流支流有45条,形成了水域面积广阔、水质优良的独特自然环境,是发展鱼虾龟鳖等渔业资源的理想家园。
20世纪90年代,金田镇当地渔民发现野生黄沙鳖裙边宽厚、胶质浓糯、不肥不腻、鲜嫩鲜香,肌肉发达结实,食之韧劲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为了提高野生黄沙鳖的产量,渔民开始尝试小规模养殖。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技术不断传承和改进,从最初的粗放式养殖逐渐发展为科学、规范的养殖模式。
早期桂平的黄沙鳖养殖主要集中在沿江村落,以家庭为单位,养殖规模较小。但凭借着独特的口感和品质,黄沙鳖在当地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馈赠亲友的佳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黄沙鳖养殖的行列,养殖区域也逐渐扩大到全市各个乡镇,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桂平县志》记载,桂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物资源中爬行类主要有龟、鳖、蛤蚧(大壁虎)、壁虎、斑蜥等。长期以来,广西黄沙鳖以其优异的品质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尤以桂平黄沙鳖名声更大。
实干续写传奇的养鳖人
《浔州府志》有“与鱼鳖同处”记载,说明当时鳖在当地江河、水库、池塘到处可见。由于鳖的营养价值高,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沙鳖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桂平当地商贩收购个体0.5公斤以上的野生黄沙鳖价格达300元/公斤,商贩沿江坐“飞跃”贩卖到广州黄沙市场,价格整整翻了一倍达600元/公斤。
随着捕捞量的增多,野生黄沙鳖也越来越少。“能不能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养殖效益呢?”桂平市金田镇禾益村村民吴矗华一边思索,一边着手实施。1992年初,吴矗华收集当地江河边的野生黄沙鳖在自家池塘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试养,在池塘四周建起了围墙防逃防盗,并在池塘边搭建沙池让鳖产卵,仿野生投喂小鱼虾。经过两年时间的养殖,池塘里的鳖越长越大,外观品质与野生鳖无多大区别,同时鳖也爬到沙池里产卵了。吴矗华非常高兴,还到书店买了中华鳖人工繁育养殖技术书刊,边学习边操作,尝试将鳖蛋进行人工孵化。经过一个半月的日夜观察和精心呵护,一只只小鳖苗从沙堆里爬了出来,“终于成功了!”吴矗华当时真是高兴极了。
鳖苗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培育,从出壳时2克长到10克,周边村民看到吴矗华养鳖成功后,不少农户纷纷到其家参观学习,有部分农户还买苗回去试养(当时鳖苗单价50元/只),吴矗华也收到了人工养殖黄沙鳖的第一桶金。吴矗华养鳖致富的消息在桂平市金田镇当地传开后,很快在金田、江口、垌心等一些乡镇开始有农户跟着养殖。后来,随着中华鳖等甲鱼养殖价格持续下滑,养殖效益低下,而养殖黄沙鳖的效益却越来越显出优势。
多元模式共促产业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黄沙鳖养殖生产,自治区渔业主管部门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制订并由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审定和发布了《黄沙鳖》《黄沙鳖人工繁殖技术规范》和《黄沙鳖养殖技术规范》三个广西地方标准。此后,在桂平市范围内开展黄沙鳖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2003年桂平市委、市政府在“玉贵走廊”沿线建设以金田镇为主的13个乡镇养殖万亩黄沙鳖基地,并作出了发展养殖规划,并于2003年桂平市财政拿出120万元和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安排黄沙鳖项目资金30万元,投入到金田镇彩村建设小区庭院式黄沙鳖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推动全市黄沙鳖养殖发展。
为了提高养殖集约化程度,2003年桂平市渔业主管部门鼓励、引导和扶持当地养殖大户成立了桂平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以协会为核心基地,示范带动了农户开展黄沙鳖养殖,当年桂平市养殖黄沙鳖就达到了1500多户,面积2600亩,产量670吨,产值9780万元。“协会+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为桂平黄沙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田黄沙鳖养殖基地也通过了无公害标准化产地认定,2006年取得了原农业部颁发的黄沙鳖无公害产品认证。
实施品牌战略增实力
近年来,桂平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刻意识到,要实现桂平黄沙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各级领导带头深入黄沙鳖养殖村调查研究,在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注册商标、产品宣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2020年8月,桂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桂平黄沙鳖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提升桂平黄沙鳖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桂平黄沙鳖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推动桂平黄沙鳖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打响区域特色品牌,强化质量标识和可追溯管理,推动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打造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其中,投入资金105万元,委托有资质、经验丰富的专业品牌营销机构对桂平黄沙鳖进行品牌策略规划、形象包装。同时,加强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建立使用桂平黄沙鳖地理标志的经营主体目录和全程质量安全管控档案,接入广西农产品信用信息平台,并按照《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实施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或使用智慧生产、营销、监管、服务等信息化平台,保证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桂平市还利用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发展资金和桂平黄沙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项目资金共150多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00万元对桂平黄沙鳖亲本进行了选育更新保护,为发展桂平黄沙鳖养殖提供种苗保证。目前,桂平市以金田镇为重点,南木、垌心、江口、白沙等乡镇全部发展黄沙鳖养殖,以协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核心的基地养殖示范效应和“桂平黄沙鳖”品牌的建设、保护,为桂平市黄沙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胡倩(广西桂平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股)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