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确实有关于“二线奢侈品集体降价”的讨论和观察,但这更像是一种"市场趋势和部分品牌的策略性调整",而非所有品牌同步、统一宣布的“集体行动”。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市场压力增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给奢侈品市场带来了压力。一线奢侈品牌虽然相对稳健,但二线品牌(通常指定价在一线品牌之下,如 Michael Kors, Kate Spade, Michael Jeffrey, Tory Burch 等)可能感受到更直接的影响。
2. "库存调整":许多品牌为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不得不采取降价、打折或推出限时促销活动。这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3. "竞争加剧":随着更多设计师品牌和快时尚品牌进入奢侈品领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一些二线品牌通过价格调整来吸引消费者。
4. "线上线下渠道差异":线上渠道的竞争通常更激烈,一些品牌可能会在线上平台进行更大幅度的折扣,以平衡线上线下价格体系或清理积压库存。
5. "具体品牌策略不同":
有些品牌可能通过"直接降价"来促销。
有些则通过"频繁的折扣、买赠活动、会员积分加速等"方式变相降低实际支付价格。
还有些品牌可能暂时"停止提价",维持原价以
相关内容:
11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Burberry博柏利、Mulberry玛葆俪等二线奢侈品品牌在最新财报中都强调了降价策略。
Burberry将降低皮具售价并优化批发和奥莱渠道;Mulberry则计划将60%的产品定价低于1095英镑。另一边,爱马仕、LV等头部奢侈品却依旧走在涨价的道路上。
业内人士指出,单纯的涨价和降价都不能根本解决奢侈品品牌面临的问题,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客户运营能力,“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奢侈品行业已经进入专业化、精细化运营阶段。

博柏利降价
二线奢侈品们正在集体降价。业绩下滑之际,Burberry、Mulberry等品牌都在最新财报中不约而同地宣布了降价策略。Burberry 2025财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收入下跌20%至10.9亿英镑,毛利率为63.4%,调整后营业亏损为4100万英镑,上年同期盈利2.2亿英镑,同店收入下跌20%。
痛定思痛,Burberry集团推出了一系列品牌重振计划。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Joshua Schulman表示,未来将谨慎经营品牌,并将其定位为永恒的英国奢侈品,聚焦品牌经典和外套品类,降低皮具售价,优化批发和奥莱渠道,并削减库存以帮助恢复产品稀缺性。Joshua Schulman还透露,该品牌正在采取紧急措施纠正方向、稳定业务并恢复可持续的盈利增长,该战略包括一项4000万英镑的成本节约计划,旨在未来实现30亿英镑的营业收入。
同样业绩大幅下滑的Mulberry也选择了降价销售。新任首席执行官Andrea Baldo计划将60%的产品定价低于旗舰产品Bayswater手袋的价格1095英镑,以此扩大吸引力并提高销量。根据Mulberry最新财报数据,该公司在截至9月28日的26周内,税前亏损扩大至1570万英镑,收入下降了19%至5610万英镑,其中亚太地区零售销售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1%。
实际上,二线奢侈品的降价趋势早已显现。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巴黎世家平均折扣率从30%增加到40%。范思哲的平均折扣从2023年初的40%,提升至今年的50%以上。目前,Mulberry天猫旗舰店中,经典款手袋Bayswater正在进行满一件8折的优惠,原价10800元的产品折后为8640元,并可享受12期免息,Mulberry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折扣结束日期;Burberry天猫旗舰店更是直接推出了“2024秋冬私享优惠活动”,折扣力度在5折左右,其中一款印有品牌LOGO的针织衫原价11200元,折后价为5600元。
两极分化加剧
在奢侈品行业整体业绩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头部奢侈品选择了与二线奢侈品们截然相反的策略。伯恩斯坦最新数据显示,Burberry、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等中档奢侈品牌正试图通过降价重夺市场,然而爱马仕、LV等头部奢侈品牌却依旧走在持续涨价的道路上。
在2023财年财报电话会议中,爱马仕方面曾表示,2024年将对旗下产品进行全面涨价,涨幅在8%—9%,而去年这一数字大约为7%。爱马仕方面坦言,通过提高客单价有效弥补了客流量的下滑;香奈儿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也曾表示,涨价政策推动2023财年销售额增长约9%,品牌未来将继续实施每年两次提价的政策;LV自7月2日起也进行了全线涨价,涨幅约为5%—7%,而这已是LV在最近三年内第十次涨价。
虽然头部奢侈品品牌暂未改变涨价策略,但涨价已无法为品牌带来高速增长。LVMH集团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营收同比下降3%至190.8亿欧元,其中,LV、Dior等品牌所在的时装与皮具部门三季度有机销售额下降5%至91.51亿欧元,为近两年来最差表现,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营收也同比下降2%至608亿欧元;2024年前三季度,爱马仕集团综合销售收入达到112亿欧元,同比增长11%,但较去年同期也有所放缓。
据潮新闻报道,与之前LV专柜在涨价前排起长队,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进店不同,今年7月涨价之际,在专柜前排队的顾客似乎“消失”了。LV涨价前的7月1日,有媒体走访了杭州湖滨、万象城等多家LV专柜门店,均未发现排队现象,北京商报记者在SKP等商场中也发现,排队人数相比以往有明显减少。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中,消费者对于头部奢侈品频繁涨价的吐槽声也此起彼伏,有消费者对比了自己购入LV手袋时的价格和目前售价,部分款式涨幅高达60%,并直言,“涨幅惊人,不值得入手了”。
客户运营能力是核心
一降一涨的背后,是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速的放缓,品牌方们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的现实。贝恩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按当前汇率计算,全球销售额与去年相比预计将下降2%。这一趋势直接导致奢侈品消费人群在过去两年中减少了约5000万人,具体表现为对奢侈品品牌的拥护度逐年下降。
然而,单纯的涨价和降价都不能根本解决奢侈品品牌面临的问题。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奢侈品品牌们现在面临的是战略问题,而非策略问题,即高端化发展还是大众化发展,前者需要做品牌、引领生活方式,以及提价要基于合理性价比;后者需要提高产品性价比,降低成本和压缩利润,而后者必将让品牌价值逐步减弱,“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客户运营能力,是基于品牌、产品和服务等形成的综合能力,‘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奢侈品行业已经进入专业化、精细化运营阶段”。
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也认为,一涨一降反映出奢侈品品牌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涨价和降价实则都是品牌们短期的调控策略,是阶段性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品牌的发展问题,“奢侈品品牌真正的竞争核心是基于品牌价值的,也就是基于品牌的历史文化沉淀。不过,从消费者视角来看,品牌的价值跟价格息息相关,保持价格稳定更利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心和忠诚度”。
周婷进一步指出,在消费两极化背景下,奢侈品品牌两极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未来大部分的传统品牌将退出奢侈品阵营,变成高端大众消费品,少部分超高端奢侈品牌仍然会保持奢侈品牌定位,并越来越高端,只服务少数客群,这也会导致奢侈品牌的圈层标签属性更加明显。
(记者 蔺雨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