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指出了一个现象: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洋年货”(指国外的年货、特产、礼品等)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中国的“双十一”等购物节期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那么,是谁把这些“洋年货”送到我们身边呢?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链条,涉及多个角色:
1. "国外品牌商/生产商 (Foreign Brands/Manufacturers):" 他们是产品的源头,负责研发、生产,并可能直接或通过代理商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
2. "跨境电商平台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 这是最核心的渠道之一。像速卖通(AliExpress)、亚马逊(Amazon)、eBay 等国际平台,以及一些专门做跨境购物的平台,直接连接了国外卖家和国内消费者。它们负责搭建交易网站、处理订单、提供支付和物流解决方案。
3. "海外仓 (Overseas Warehouses):"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很多跨境电商企业会在目标市场(如中国)附近的国家或地区建立海外仓。当有订单产生时,商品直接从海外仓发出,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比如,很多欧洲或美国商品会从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或澳大利亚等地的海外仓发出。
4. "保税仓 (Bonded Warehouses):" 中国境内(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保税仓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国外商品先运到
相关内容:
新春将至,许多家庭纷纷忙着置办年货。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市民采购年货的清单里,“洋年货”越来越多,种类也更加丰富。特别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为“骨架”,打开更广袤的国际贸易新路,使采购渠道更加畅通、方便、多元,为团圆增添了更多“洋味道”。
“洋年货”渐成家常菜
春节前夕的各大卖场,人头攒动。在盒马重庆财富中心店,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等大海鲜,在水箱里扑腾,一些市民正在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鲜。

“往年团年都是鸡鸭鱼这些传统菜,全家老小都吃腻了,今年过年想来点不一样的。”市民姚女士选了一只帝王蟹和4只波士顿龙虾,准备作为年夜饭的海鲜主菜。
商场另一侧,来自西班牙的猪五花、丹麦的猪肋排、德国的猪蹄,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眼球。“今年进口肉类可以说是市民餐桌上较常见的菜。目前来看,来自国外原产地的产品更受欢迎。”工作人员介绍说。
家住江与城的陈小姐,今年的“年货清单”新添了一箱德国的黑啤、一份澳洲原切牛排主食,还采购了马来西亚的榴莲、智利车厘子。“之前想开‘洋荤’,需要通过海淘下单,然后是漫长的等待。现在中欧班列就可以将这些美食快速送到重庆,自己在家门口就能够购买,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也很实惠。”
“重庆市民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在南坪会展中心,来自澳大利亚巧克力GOODKAKA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到重庆来参加年货消费节。在她看来,重庆市场的销售额增长十分明显,“为此,今年我们拿下的展区面积比去年更大,带来的进口商品数量也更多。”
大通道带来新商机
对于像GOODKAKA品牌这样的贸易商,依托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自贸试验区及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海外采购的渠道更加畅通、方便、多元,也让“洋年货”加速直通重庆消费者“购物车”。
近日,位于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空港功能区的两大“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正广大市民带来一站式年货购物体验。
在水港功能区布局的“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引进了20个国家特色商品馆,5万个商品品类。法国的红酒、俄罗斯的糖果、东南亚的生鲜水果……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美酒,在交易中心都能以最优价格最正宗的品质买到。

精美的家居、生活用品也是过年必囤商品。在位于两路口“一带一路”智能体验馆,瞅准年货采购这一旺季,这个月初刚刚开业迎客,来自日本的家居用品、韩国的护肤用品、捷克的水晶制品等等,居民均可一站式搞定。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今年铁路口岸首次举办的进口商品年货展销中,“许多搭乘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抵渝的进口商品甚至低至市场价对折”,商品售价基本达到了正常清关渠道售价的最下限,让市民享受到更多实惠。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