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排名第二,门店超2.8万个的便利店巨头——揭秘鲜为人知的易捷便利店传奇

是的,你说得没错。
"易捷 (Yijie)" 确实是中国规模非常大的便利店网络之一,并且符合你描述的特点:
1. "全国排名第二:" 按照门店数量计算,易捷是中国第二大连锁便利店品牌,仅次于娃哈哈旗下的一品天下(或称“新源”体系,具体排名可能因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但稳居第二梯队头部)。 2. "门店超2.8万个:" 易捷的门店数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超过2.8万个是符合其当前规模的。 3. "大多数人没听过:" 尽管易捷规模巨大,尤其是在其覆盖的主要区域(如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非常普及,但由于其品牌营销和扩张策略与娃哈哈的一品天下不同,易捷在品牌宣传上相对低调,导致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远不如7-Eleven、全家、罗森等国际品牌,甚至在非其核心区域,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
"总结来说:" 易捷是中国便利店市场的“隐形冠军”之一,以其庞大的规模和深入下沉市场的网络著称,但在品牌影响力上相对较弱,符合“规模巨大但大众认知度不高”的特点。

相关内容:

这期我们继续聊便利店品牌。

之前咱们提到,美宜佳凭借3.8万家门店,成为便利店之王。

但美宜佳当上第一,也就这两年的事情。

而且美宜佳的门店,基本都是靠各种加盟干出来的,含金量差点意思。

如果论综合实力的话,门店数量排名第二的“易捷”才叫真大哥,人家的2.8万家门店几乎全是直营。

易捷,这个名字你或许感到陌生,又或许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似乎和2.8万家门店的规模不匹配。

有这个感觉就对了,因为易捷是中石化下属的便利店品牌,99%的门店都开在加油站里。

榜单排名第三的“昆仑好客”同样如此,它是中石油的配套便利店。

这期我们就以中石化易捷为例,带大家了解这类特殊便利店背后的故事。

01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有加油站配套便利店的做法。

甚至壳牌这样的石油巨头,它的加油站非油品销售业务,包括便利店、餐饮、广告等,能贡献一个加油站总利润的50%左右。

如此高的含金量,自然吸引了咱们国内油企的关注。

2002年,中石化北京公司率先提出,将试点探索加油站的非油品业务,并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便利店。

之后天津、上海快速跟进,三年左右时间开设了70家便利店。

现在我们无从得知当年试点的销售成绩,但有新闻报道,2006年,时任中石化总裁的王天普宣布:非油品业务,已成为中石化的重点业务之一。

由此可推测,加油站开便利店应该是挺赚钱的。

2008年,中石化正式官宣成立非油品业务处,推出“易捷”便利店品牌。

到2013年,仅仅5年的时间,易捷已经拥有了2.3万家直营门店。

大家要明白,那可是2013年,美宜佳连广东省还没有走出去呢,这速度简直是商业奇迹。

易捷的底气,毫无疑问来自中石化。

作为常年排在世界五百强前五名的大型石油集团,中石化最不缺的就是钱。去年中石化净利润503亿,相当于日赚1.37亿。

事实上,早在2007年,易捷品牌诞生的前一年,中石化就投了15亿,启动加油站的非油品业务的装修改造计划,为易捷铺平了扩张的道路。

除了不用担心钱,中石化还给易捷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

众所周知,开便利店前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选址和租赁店面。

但易捷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作为中国石油市场“双雄”之一的存在,中石化在全国拥有超过3万座加油站,覆盖各个省份跟地区。

而且在加油站里开便利店也不会有复杂的审批程序。按照加油站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像便利店、洗车房、汽车修理店这种提供便利性服务的门店,本身就可以合规经营。

所以,背靠中石化,易捷可以轻轻松松的快速扩店。理论上,中石化名下有多少加油站,它就能开多少家便利店。

店开好之后,还需要考虑运营成本。

根据行业报告,在不考虑销售成本的前提下,一家便利店最大的支出就是租金和人力。

其实,易捷即使开在加油站里,仍然需要付给加油站场地租金。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经营主体,但相比其他便利店,租金要少很多。

人力方面,中石化也给易捷提供了支持。

早在易捷起步的2009年,中石化就宣布为非油品业务提供1个多亿的薪酬计划。而且加油站里的加油员,也会承担便利店里的部分简单工作,进一步帮助降低用人成本。

除此之外,易捷平时的经营,也得到了中石化的大力支持。

2011年,彼时的易捷已经开出了1.9万家门店,但收入只有82.6亿元。这让时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的傅成玉非常不满意。

他批评到:“守着中国最大的成品油零售连锁终端,你们怎么会穷得要饭吃?”

随后在他的领导下,中石化对易捷进行了系统性的洗牌和帮扶。

比如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推出B2C的易捷网购平台。

接着张罗着各大品牌的入驻,最典型的莫过于和贵州茅台签署协议,把国酒引入易捷便利店。

甚至易捷还构建了很多自有品牌矩阵,比如卓玛泉、长白山天泉、鸥露纸等多达13个品牌。

当然,易捷作为央企,也会承担着扶贫重任。

旗下的卓玛泉就是2014年专门为援藏打造的,此前有报道,卓玛泉年销量超3亿瓶,高峰期3年卖出13多亿瓶。

背靠易捷,目前卓玛泉已成为西藏第一大水产业,被视为产业扶贫和企地合作的典范。

02 央企身份,众多资源加持,门店数量接近3万家。

理论上这样一个便利店巨头,应该是门赚钱的好生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中石化从未公布易捷的利润情况,仅在财报中提到非油业务的收入情况。

2024年突破1200亿元,占整体营收的18%,看似还不错,但这个非油业务收入包含了中石化旗下超9800座充换电站的收入,参考价值不高。

我们把目光放在2021年,彼时中石化才刚刚开始建设充换电站,其非油业务收入为35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1.29%

再看中石油,当年的非油业务收入为251亿元,占总营收的0.96%

从两家石油巨头的数据基本可推测,加油站便利店似乎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和成品油的赚钱能力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

关键就在于选址。

常规的连锁便利店,无论是走下沉市场的美宜佳,还是玩中高端的日资品牌,它们都崇尚于密集型选址,即在同一个区域开多家门店。

一方面可以提升存在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商品配送效率。

但加油站便利店的选址,就不能这么做,必须被动的跟着加油站走。

从选址布局来看(2020年数据),国内的加油站在省道国道乡道、高速、水域等场景占了63.5%,城区24.5%,农村12%

这也就意味着,至少一半的加油站,处于消费人群稀少的马路边。

哪怕是城区的加油站,也因为危险性的存在,需要避开人群,很难集中分布在商圈或住宅区。

这就导致,加油站便利店的消费人群有限,只能靠有车一族消费。

但在中国,车主通常在加油站停留时长往往不到5分钟,希望是“尽快加油,尽早离开”。

而且绝大多数车主,如果不是为了上厕所的话,加油都不会下车,更不可能去便利店逛逛了。

就算真的去便利店消费,也大概率是买水或买香烟。

易捷自己曾披露的数据也证明了,水、饮料、香烟这三类产品,能占到整体销售额的50%以上。

03 那么,国外的加油站便利店是什么情况呢?

公开数据可查,欧洲80%以上的加油站开设了便利店,加油站的非油品销售通常占到总销售收入的40%左右,日韩也基本如此。

而在汽车文化、公路文化更加发达的美国,加油站非油业务收入能超50%(2017年数据),这与国内数据相差甚远。

其实说到底,还是国情不同。

以美国为例,人家地广人稀,居住区基本没有24小时的便利店,大型商超也喜欢建在郊区,出门采购物资都要开车来回。这时上下班途中那些加油站里的便利店,正好填补了空缺。

而且美国的加油站通常会和维修店、餐厅、咖啡店、便利店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汽车服务站,即使你不加油,也能去吃个快餐喝杯咖啡。

相反在国内,人口密度高,只要不是太偏远的地区,都能随处吃饭或者简单购物,完全没有去加油站日常消费的习惯。

最最最重要的是,加油站便利店的商品种类很少,烟酒、饮料、零食为主,价格也不便宜,实在没有去购物的欲望。

其实易捷早就意识到了这个,这些年也在不断尝试跨界。

比如武汉的易捷和中百超市合作,不但将商品种类增加到上千种,还能代缴的水、电、话费、武汉通等各项业务。

2019年易捷还建了咖啡馆,推出自有品牌“易捷咖啡”,里面的92#、95#、98#不是汽油编号,而是分别对应着黑白咖啡、时尚特饮和精品系列的三款产品。

但易捷咖啡发展缓慢,五年过去了,门店数也才刚突破500家。

此外,为了获得更多客群,易捷不但将部分门店上线美团外卖,还破天荒的走出了加油站。

早在2019年,各地的易捷社区便利店就风风火火的开业,甚至不乏开在校园、医院和工业园区内的。

04 易捷走出加油站,看似违和,倒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它已经很难靠加油站去扩张。

如果对比易捷的门店数量变化就会发现。

2012年突破两万家,但最近的统计才仅仅2.8万家,十多年来增长极为缓慢。

倒不是易捷不想开店,而是它高度依赖加油站,但中石化加油站的数量就那么多,而且还在不断关闭。

众所周知,加油站是燃油车的补给站,但最近几年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成品油的需求量开始下降,加油站慢慢有被“冷落”的迹象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4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加油站整体数量将从当下的11万座减少到9万座。

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内,每五个加油站就会消失一个。

在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新能源车目前渗透率已超50%,大概率三年内就会达到70%,意味着以后充电站密度将进一步提高。

那么,是否可以在充电站里开设便利店、餐饮、咖啡馆等配套服务呢?

毕竟目前主流的电车充满电都要半小时左右,车主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完全可以吸引车主在等待时间进店消费。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