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解读一下内部代号“L”、“H”、“AB”所代表的国产车企在高端市场逆袭的故事。这通常指的是"吉利(Geely)"在这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成功。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汽车品牌如何通过精准的战略、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在短短五年内(大致从2020年前后至今)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跨越式发展的经典案例。
"战略核心:产品矩阵分层与品牌升级"
吉利的高管们(如李书福、陈冬等)很早就意识到,要实现高端化,不能只有一款车,而需要构建一个"分层的高端产品矩阵"。这个矩阵的核心就是以内部研发代号区分的三大主力品牌/系列:
1. "“L”系列:领克 (Lynk & Co)"
"定位:" 现代豪华科技品牌,面向全球市场。
"内部代号“L”:" 代表了其品牌名的首字母,也象征着"“引领”(Leading)、“领先”(Leading-edge)、“引领者”(Leader)"。
"战略:" 定位在传统豪华品牌(BBA)和主流合资品牌之间,主打"科技感、设计感、年轻化",并提供"高性价比"。
"代表车型:" 领克01, 02, 03, 05, 06,
相关内容:
“长安CS95半年只卖2918台”——这条旧闻现在听起来像笑话,可它真真实实发生在2020年。
那时候,谁要是说国产高端能翻身,大概率被当成段子。

三年后,长安把内部代号“AB”的小黑屋项目推上台面,名字一改叫“阿维塔”。
2024款06Ultra增程版,330公里纯电续航听着一般,但5C超充把“十分钟补电50%”从PPT塞进现实,成了行业里第一个敢把双5C塞进轿车的狠角色。
同一天,智己L6甩出“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四个字,续航直接破千。

发布会没讲情怀,只给了一张充电曲线图,台下媒体安静得能听见快门声——这不是炫技,是把焦虑甩给还在实验室里的小伙伴。
再看销量榜。
2024年前十一个月,自主牌子卖了快1590万辆,市占率53.2%,头一次把合资压到桌子底下。

比亚迪375万、吉利196万、长安243万,数字冷冰冰,但把“国产只能便宜”的老印象撕得稀碎。
有人担心:新能源渗透率都54.4%了,燃油车是不是要完?
别急,1857万辆燃油车还在路上跑,占比59%。

就像家里的老冰箱,不坏谁舍得扔?
高端电车再香,也拦不住有人惦记加油三分钟就走的踏实。
所以,别急着给燃油判死刑,也别把高端电车当神话。
国产牌子只是悄悄把“高端”从价格标签换成了技术标签,再把选择权塞回消费者手里——想尝鲜的冲5C超充,念旧的继续闻汽油味,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