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时尚界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Zimmermann 作为澳洲知名的“仙女风”(Fairy Grunge 或 boho-chic 的代表)品牌,以其标志性的飘逸雪纺、层叠设计、天然材质和浪漫氛围深受喜爱。
它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和看点:
1. "品牌定位契合度高:" 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时尚、个性、有故事性的品牌有很高需求。“仙女风”恰好满足了追求浪漫、自由、略带复古气息的风格偏好,这与Zimmermann的品牌调性高度契合。
2. "抢占细分市场:" 奢侈品和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非常饱和,Zimmermann选择进入一个相对垂直但仍有增长空间的细分市场——浪漫主义、度假风、设计师品牌市场。
3. "利用澳洲品牌形象:" 澳洲通常与阳光、海滩、自然、健康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与Zimmermann的品牌形象不谋而合。在中国市场,这有助于品牌建立独特的身份认同和吸引力。
4. "渠道策略是关键:"
"线上优先?" 考虑到品牌定位和目标客群(通常是年轻、时尚、注重社交媒体分享的女性),Zimmermann很可能首先通过官方线上渠道(如微信小程序、天猫旗舰店)进入中国市场,利用电商和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和销售。
"线下体验?" 未来
相关内容:
记者 | 张馨予
一说起澳大利亚本土时尚品牌,许多人的脑海里也许会迅速涌现出碎花、蕾丝、薄纱、镂空编织以及荷叶边,毕竟没有什么国家比澳大利亚更擅长营造轻松的度假氛围。
到底谁才是最先让全世界认识到澳洲风格的品牌?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许多时尚圈人士的答案会是Zimmermann。随着澳洲“仙女风”品牌在国内越来越火,Zimmermann也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时尚市场跃跃欲试。
据《女装日报》消息,Zimmermann创始人Nicky Zimmermann和Simone Zimmermann本周在上海展开了一次商务之旅,她们透露中国会是品牌进军亚洲市场的第一站。Zimmermann计划明年初在天猫开出线上商城,并会尽快在中国开出线下实体门店,首店或将开在上海、北京或者香港。



许多爆红的网红澳洲品牌都是2010年前后创办的,创建于1991年的Zimmermann和它们比起来要年长不少。
Zimmermann创始人Nicky Zimmermann于1989年从大学毕业,随后她在悉尼的帕丁顿市场摆了一个小摊,出售自己设计的衣服。Nicky的一位朋友是当时澳大利亚版《Vogue》杂志的员工,经常穿着Nicky设计的服装去上班,于是Nicky的小服装摊登上了《Vogue》杂志,成为了一篇长报道的主角。
这篇长达两页的特写是Nicky设计生涯的转折点。Nicky对时尚媒体Fashionista回忆道,文章发表后她很快就收到了大量国内订单,并且在悉尼开出了品牌首家实体门店。为了更好地经营品牌,Nicky了姐姐Simone担任品牌创意总监。

1990年代其实也是澳大利亚时尚产业的转折点。18世纪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澳洲对纺织品的需求都高度依赖进口,本土设计几乎是一片空白。加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目录购物——看购物信息手册,挑选后邮寄订单,再等待邮寄到货——成为1990年代之前澳洲最常见的购物方式,本地居民很难跟上快速变化的时尚潮流。1990年左右,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培养本土设计师的政策,Zimmermann姐妹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1996年,Zimmermann首次在澳大利亚时装周亮相,原本只推出上衣与裙子的Zimmermann开始逐渐推出全套成衣系列。
按理来说,Zimmermann的下一步应该是推出泳衣系列,但Nicky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泳衣产品纳入整个成衣系列的大分类,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Nicky的意外之举让许多人注意到了Zimmermann品牌,美国CNN的记者Elsa Klensch专门对Zimmermann进行了报道,打开知名度的Zimmermann因此将版图扩张到了美国纽约,并且开始参加迈阿密泳装周。


目前Zimmermann在全球共有37家实体门店,也通过Barneys、Bloomingdales、Harrods、David Jones等百货渠道以及Net-A-Porter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虽然Zimmermann还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们已经为品牌做了许多宣传。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上共有4084篇有关Zimmermann的笔记,许多在澳洲生活或者旅游的用户都在分享Zimmermann的服装穿搭,而她们给品牌贴上的标签无一例外都是“仙女裙”、“宫廷风”、“复古风”。

社交媒体和电商的发展缩小了澳大利亚和中国时尚市场的距离。不少澳洲时尚品牌还未在国内开出实体门店,但消费者已经可以通过品牌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商城以及代购购买到商品。
C/MEO Collective是国内比较有知名度的一个澳洲品牌,它经常出现在各个网红博主的穿搭街拍里,在小红书上拥有1968条相关笔记。3月3日C/MEO Collective正式开设了天猫旗舰店,单品售价在600元至3000元之间。
不过在社交媒体上挺火的C/MEO Collective并没有获得非常突出的销售成绩。界面时尚查询到,品牌销量最高的单品是一条售价590元的牛仔半身裙,总销量为56件,大部分商品的销量在10件左右。


澳洲品牌ELLIATT同样因为风格“仙女”而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品牌天猫旗舰店里商品的价格区间为1000元至3000元,而大部分商品的销量没有超过10件。
小红书平台上,许多用户对C/MEO Collective以及ELLIATT的评价是“设计感强”。也许正因为许多消费者更看重澳洲品牌的设计性而非质量,价格跳水的品牌仿款反而比正品拥有更高的销量。
Zimmermann和不少澳洲时尚品牌一样,都是国内网店的重点抄袭对象,而Zimmermann的价格还要比C/MEO Collective、ELLIATT、Finders Keepers、Keepsake、The Fifth、Alice McCall等品牌高出一些。随着中国时尚市场变得越来越拥挤,价位不算低的Zimmermann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品牌设计掏更多钱,也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