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讲述一下四位在中国商界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大佬与广州的故事。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自然成为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梦想舞台和奋斗起点。这四位大佬——"王传福、陈东升、张近东、马明哲"——他们的故事与广州紧密相连,也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
1. "王传福:从“电池专家”到“新能源汽车教父”,定义广州智造新名片"
"与广州的渊源:" 王传福与广州的缘分始于他创办的比亚迪(BYD)。虽然比亚迪的总部和早期工厂主要在广东(深圳、深圳坪山、深圳龙华、清远),但其根基和发展壮大离不开整个广东,尤其是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业生态和配套能力。可以说,广州是比亚迪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支撑区域。
"广州故事:" 比亚迪将广州(及其周边)视为其新能源汽车制造版图上的关键节点。其位于广州南沙区的超级工厂(比亚迪智能网联汽车工厂)是比亚迪全球领先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化技术的集中展示。这座工厂不仅生产比亚迪自身的品牌汽车,也为其他车企提供电池等核心部件。王传福带领比亚迪从电池供应商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并在广州南沙落地如此大规模、高技术的
相关内容:
“有没有看过中国地图呀?西边高,东边低,北边高,南边低,广东在中国的东南,也就是中国最低的地方。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全国的水都流到广东,水是什么,水为钱,水就是财呀,所以广东会有钱,这是天注定的……”这是本世纪初一部名为《我的美丽乡愁》的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讲述了几个外地青年到广州打拼的故事。透过这部电影,很多人感知到广州的无限机遇,以及这座城市对外地人巨大的吸引力。在现实中,网易创始人丁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唯品会创始人沈亚、希音创始人许仰天、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与楼天城、欢聚时代创始人李学凌、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家,都曾在广州实现梦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峥嵘岁月。不过,正如有人说,广州这座城市的优点是务实,缺点是太务实,这样一种城市文化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这座城市的企业家。可以看到,广州的老板们不喜欢面对镜头高谈阔论,也不喜欢混圈子,他们更喜欢闷声搞产品,给人“少说多做”的感觉。所以,也有人说,广州企业家的优点是低调,但缺点是太低调。根据公开信息,我们挑选了其中四位故事性较强的企业家,讲一下他们与广州这座城市相互成就的故事。01何小鹏与广州
1977年11月,何小鹏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媒体报道称他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摆摊,很早就帮家里减轻负担。1995年,18岁的何小鹏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从此在广州,一待就是30年。




02张小龙与广州张小龙是湖南邵阳人,在武汉上的大学,199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毕业之后,先是被分配到人人羡慕的电信部门,但是很快,这位湖南小伙就耐不住体制内的寂寞,毅然南下到广州。
1994年的珠三角,是一片随处都冒着热气的热土,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这里已经吹拂了十几年,而彼时的长三角才刚刚宣布浦东开发,张小龙来到广州,既是个人的抉择,也是时代的召唤。
可能连张小龙自己也没想到,从1994年南下广州到今天,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挪过主场。外面的诱惑不是没有,公开信息显示,雷军、周鸿祎、马化腾都曾到广州与他洽谈,但其一直不为所动,坚持在广州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据说周鸿祎每次到广州就会拉着张小龙一起去买碟,当时已在广州生活多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祎说: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变化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腾讯并购博大,张小龙及其作品foxmaill作为陪嫁,也一起被腾讯收编,并担任QQ邮箱的总负责人(博大曾于2001年收购foxmaill,并任命张小龙为首席技术官)。
foxmaill曾是一款颇为有名的邮箱软件,拥有400万用户,在中国可与微软的outlook相对抗。YY语音创始人李学凌曾描述:“在1997年,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 Foxmail 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足见当年的foxmaill在中国互联网的存在感。

然而,加盟腾讯之后的张小龙,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去深圳总部,据说还是马化腾让步,决定在广州设立一个研发中心,由张小龙当总经理。正是这个研发中心,后来孕育了微信。
媒体还多次报道过一件小事,周鸿祎在结束硝烟弥漫的3Q大战之后,约张小龙在广州喝毋米粥,桌上摆着海鲜、鱼片、米粥和油条……张小龙有点委屈地告诉周鸿祎,“你们是不知道,当时最想干掉微信的不是米聊,而是手机QQ。”
言外之意,如果微信团队在最初不能独立发展,可以想象有多大的阻力。
据了解,腾讯当时有3个团队同时在做微信类产品,另外两个是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由资深元老领衔,而张小龙的团队无论在人脉、资源还是经验方面都处于下风,集团的大多数人觉得他过不了“内部关”。但远离深圳总部的张小龙,却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张小龙当初执意留在广州,才保持了微信独立发展的地位,也才有了腾讯今天的行业地位。
张小龙对广州情有独钟,广州对张小龙亦爱护有加。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TIT创意园是微信的发迹地,张小龙也一直把微信总部放在这个旧改园区。
2014年,由于广州“四馆一园”建设拆迁,TIT创意园部分办公楼被划入拆迁范围,其中有两幢是微信办公楼。为此微信团队找到了海珠区政府,请求在办公场所上给予支持。在政府多方协调之下,微信获得了两家企业转让的办公楼,才得以继续留在TIT。
为了给微信团队找一个更好的办公场地,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亲自到广州选地。由时任广州市领导陪着,马化腾一起站在400米高的广州塔上,尽览全城。
最终,马化腾选择了珠江边上的琶洲。
2015年,腾讯竞得琶洲地块,并将这幅地块建设成微信总部大楼。此后,阿里巴巴、唯品会、抖音等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在琶洲拿地,微信总部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见一斑。

03沈亚与广州
沈亚,1971年出生于浙江温州鹿城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沈克成是著名文字学家兼汉字编码学家,后来弃文从商,经营震旦电子仪器厂以维持生计。
1990年,沈亚从上海铁道学院(现已并入同济大学)电信专业毕业之后,先是接手父亲的工厂,随后南下广州与朋友合伙创办了赫赫有名的唯品会。
有人可能会问,作为一个浙江人,沈亚为何选择到广州创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商机无限,包括浙江商人在内的全国各地的老板,都会到广州寻找商机。
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商人鲁冠球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但当时广交会的展位很少,鲁冠球没有拿到,他就干脆在广交会外面摆起了地摊,并真的拿到一家外商的订单,从此打开国际市场。

同样在广交会门口摆过地摊的还有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
另一位到广州创业的浙江人是丁磊,1995年5月,在宁波电信局过了两年稳定生活的丁磊,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来到广州。
刚来到广州的丁磊,先是加入了一家叫做Sybase的外企,整天安装调试数据库,觉得意思不大,一年后,他到另外一家公司做技术助理。
1997年,在广州打了两年工的丁磊,在淘金路的一间8平方米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创办了网易。
后来,有人问丁磊为什么去广州,而不是北京和上海?他当时是这样的: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100块钱,然后去做生意,上海人会留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州人会再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当宁波人丁磊在创办网易的同时,温州人沈亚与合伙人洪晓波在广州成立能越进出口公司,沈亚负责国内供应链,洪晓波开拓欧洲渠道,以手机电池、蓝牙设备等配件为主业,两年内获利超500万元。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骤降至每块电池不足5分钱,二人决心转战新领域。
2005年,沈亚与洪晓波进入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充电”,课程中接触到法国奢侈品限时抢购平台VentePrivee的案例。
在法国生活的洪太太是这家网站的忠实粉丝,她常在早上七点就坐在电脑前抢购奢侈品。太太的行为让洪晓波充满好奇,他发现,这家网站的特点就是囊括了各类世界名牌,并且在限定的时间内推出折扣,供用户抢购。
沈亚与洪晓波决定模仿VentePrivee,从奢侈品闪购切入电商。三位EMBA同学以天使投资支持了他们的想法,五人凑齐约3000万人民币创办唯品会。
说干就干,2008年12月,主打“名牌折扣”的唯品会在广州正式成立。

和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蜗居”在民房不同,沈亚创办唯品会之初,在荔湾区的信义会馆租下了1200平方米的办公室,“高调”出发。他的理由很充分:“我们要和知名品牌打交道,太寒酸了,没人愿意和你做生意。”
不过,定位奢侈品特卖的唯品会在国内有点水土不服,首月仅成交18单(其中12单来自亲友),三个月后日单量仍不足百。面对初期挫败,沈亚迅速调整策略。
他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千元以上网购商品接受度低,且国际奢侈品牌对电商授权严苛,遂将定位转向二三线时尚品牌,提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新口号,主打库存清理与过季商品折扣。
广州作为全国服装产业核心基地,汇聚了大量二三线时尚品牌资源,为唯品会打造“品牌特卖”模式奠定了供应链基础。
这次终于找对方向,让唯品会开始步入快车道,2012年3月,成立不到四年的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仅仅两年时间,股价从6.5美元一路涨到180美元,成为了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一匹黑马。
2015年,唯品会在琶洲拿地建设电商总部,与阿里巴巴、腾讯比邻而居,成为广州珠江边上的一道风景线。

2024年,唯品会实现净营收 1084 亿元,净利润90亿元,GMV达到 2093亿元。
唯品会在财经圈的存在感不高,但其业绩却稳扎稳打、屡创新高。和其他电商激烈内卷不同,唯品会一直过着闷声发财的日子,主要围绕自身擅长品类以及小部分忠实群体进行挖掘。

04许仰天与广州
许仰天,一个80后,希音(SHEIN)公司创始人,曾与另外两名80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并称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势力。
在国内,说起希音公司,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在海外市场,它可是叱咤全球的跨境电商,其APP在美国的下载量,长期超过亚马逊。
1984年,许仰天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期家境贫寒,高中时期,他便开始勤工俭学,大学期间更是半工半读完成了青岛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业,并自学了计算机专业。
2007年大学毕业后,许仰天选择在南京一家外贸公司从事SEO优化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跨境电商的巨大潜力。一年后,他踏上了创业之路,与朋友共同创立了一家公司。

2009年,许仰天敏锐地洞察到跨境电商的机遇,他迅速行动,低价向海外消费者提供定制婚纱服务,并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网站Sheinside,后来进军跨境女装领域。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2014年7月,许仰天在香港成立了SHEIN GROUP LIMITED。2015年,Sheinside正式更名为SHEIN,其“小单快反”模式已初见成效,但南京的供应链体系已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广州番禺作为国内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拥有数万家服装厂和作坊,具备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为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许仰天果断决定将总部迁至广州番禺。


05广州民企新势力——科学家创业自古以来,广州都是一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拼搏进取的创富沃土。
在中国历史上,广州称得上是唯一一个绵延2000年而不衰落的国际商都,特别是明清两代的“一口通商”,广州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诞生过潘振承、伍秉鉴等世界首富。
改革开放以来,丁磊、何小鹏、张小龙、沈亚、叶国富、许仰天等民企大佬陆续到广州这片热土打拼,以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谱写了广州民营经济的传奇,让这座千年商都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最近几年,广州民营企业家中又冒出一股新势力,就是科学家创业群体:
例如文远知行联合创始人韩旭曾是美国知名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和终身教授,还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2017年从硅谷到广州创业。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曾是斯坦福大学博士,在谷歌与百度担任重要职位,CTO楼天诚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姚班”,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得意门生,他们也是2017年从硅谷回到广州创业。
百济神州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王晓东是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启动建设,王晓东曾表示,“百济神州进驻广州,对于我们来说是‘All in’,把所有的牌都压上了。”
以打造超轻薄AR眼镜著称的广纳四维,也是典型的科学家创业,其创始人李晓军曾在国家纳米中心工作十多年。2019年10月,广东省广纳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李晓军应邀来到广州创业,他曾表示,“广纳院给了我们很多资金、技术、政策以及资源上的支持。”
一批科学家南下创业,正在重塑广州的科创气质。科学家群体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敢搞硬科技、敢闯无人区”的新创业文化。
当广州的茶楼里开始讨论AI算法,当珠江新城的咖啡馆坐着穿格子衫的程序员,这座城市的商业文化,已经从“商贸基因”进化出“极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