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动物园》现身北美馆!儿艺中心带大人小孩一起创意认识静物画

北美馆空间展出丑萌丑萌的动物园,在 Threads 上引起热烈讨论! 

原来邱承宏《水泥动物园》的展出,来自北美馆儿艺中心推出全新教育计画。以为主轴,由馆内策展人王玮婷策划展出王亮尹、吴思嵚、走路草农/艺团、邱承宏、张义雄、莫伊塞斯‧巴瑞欧斯、郭柏川、刘启祥、赖九岑等9组艺术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录像与空间装置等多元艺术形式,其中更包含多件北美馆典藏作品。邀请大小朋友透过艺术重新审视日常物件,开启对的多重想像与体验。


小孩也能欣赏!静物画的流动诗意

(Still Life)在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发展为独立绘画类型。当时,随着经济繁荣,美食佳餚、异国丝绸、精緻瓷器等成为画家笔下的热门题材。然而,静物画的历史可远溯至古希腊,并在不同时期与地域背景下衍生出多样的象徵意涵。本展透过、与三个子题,拆解静物画的多重面向,引导观众探索艺术家如何运用构图平衡、凝结时间与情感,并转化日常经验,让寻常的静物在崭新视角中,展现更多未曾想像的可能。

郭柏川《苹果与花布》,1946,油 彩、宣纸,37 x 50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艺术家透过静物摆设之间,巧妙营造画面的比例与构图,不仅成为召唤记忆、激发想像的媒介,也是本展的起始点。前辈艺术家郭柏川的《苹果与花布》色彩饱满鲜明,融合后印象派、野兽派的用色及精神,不仅展现对家乡台南灿烂阳光的回应,西方油彩颜料与中式宣纸的结合,成为思索东西融合的代表作品;张义雄1950年代的作品《吉他》以强烈的黑色线条勾勒画面,将吉他、乐谱、花瓶等桌上物件呈现出如剪纸般的拼贴效果,作品反映艺术家当时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与内心郁闷,也展现他对画面构图的精心布局与用色技巧。《香蕉恐龙》来自瓜地马拉的艺术家莫伊塞斯‧巴瑞欧斯,描绘恐龙在巨大的香蕉上争吵,隐喻中南美洲长期依赖香蕉为主要经济出口作物的情况下,未曾止息的权力斗争。

张义雄《吉他》,1956,油彩、画布,99.5 x 80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光线在静物作品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探讨其中隐含的时间概念。《最后的愿望》是艺术家王亮尹以着名的流动笔触与滴流色块,描绘生日蛋糕的外包装及樱桃,透过这些物件唤起观众对回忆与愿望的联想,营造情感与自我对话的空间。同样取材自日常经验,刘启祥《桌下有猫的静物》描绘一只花猫趴伏在桌下层板,桌上摆放着柚子、柿子与佛手瓜等蔬果,光线自画面右上方洒落。透过艺术家的视角,观众彷彿与艺术家一同凝视日常一隅,感受光影流动间的宁静与诗意。

莫伊塞斯‧巴瑞欧斯《香蕉恐龙》,1999,油彩、画布,169.5 x 189.5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王亮尹《最后的愿望》,2013,压克力颜料、画布,160 x 160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幽默、新鲜,再创造的可能

在子题中,探索物件在不同情境中的全新意义,激发更多元联想与情感共鸣。吴思嵚的单频道录像作品《I have a good doggy》灵感来自于他在工作室附近捡拾到狗的头骨,以影像纪录使用树脂土逐步还原狗的肌肉与皮肤,最终塑造成迪士尼卡通中的布鲁托,作品在自然物与人造物之间展开辩证,突显生命中荒谬与幽默的本质。赖九岑《零大于壹Ⅲ》组件以微观视角呈现拆解后的玩具,让图像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营造出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视觉惊喜。本次展览更首度将艺术家笔下的玩具零件与作品并置展出,深化对物件与记忆的探索。

吴思嵚《I have a good doggy》,2010,狗头骨、树脂土,20 x 12 x 14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现地製作的《採光》隧道由邱承宏精心打造,以混凝土石刻版画形式呈现,细腻刻画植物及光影纹理,观众可戴上头灯观看隧道里的微观、日常,思考现代化进程中,人与风景、景观的关係转变;另一件作品《水泥动物园》重现1970、1980年代常见于台湾校园、公共游乐空间的水泥动物塑像,朴拙的造型及表情曾经是许多观众的集体记忆。走路草农/艺团《静物剧场》以充气装置呈现静物画常见的描绘对象,将芒果、释迦和莲雾等水果主题装饰瓶身,探索被誉为的台湾与受青花瓷影响而发展出的荷兰之间的关联。作品透过视觉转译历史、讯息与符号,激发对的认同与新记忆。

走路草农/艺团《静物剧场》,2025,委託製作,依现场尺寸而定。图像由艺术家与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大人小孩一起动手玩!4个互动装置区域

这一次的教育计画,也特别自作品延伸规划4个互动装置区域,将小工作坊转化为空间体验室,让观众能实际动手参与,探索物件与人的关係。展期间除了举办多场定时导览、团体导览,亦与囝仔人、末路小花剧团、影像创作者陈含瑜合作推出、、、及等5个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工作坊与互动演出。



更多活动

工作坊

带领参与者一同分析与欣赏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并解读和全新诠释背后的事件与故事。透过物件的摆放与构图的想像,创造出与画面相关的事件、成因与人物,进而以画面构筑出富有想像力的故事。

活动场次:04/06(日)、04/13(日)、05/11(日) 14:00-16:00

活动对象:亲子(6-12岁小朋友)

参加办法:03/25(二)、04/01(二)、04/29(二)10:00起依序于官网开放报名

工作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重视物件的功能和便利性,但除了物件之外,是否有创造的可能性?本场工作坊将带领参与者透过细緻的观察,用全新的视角探索物件,发掘它们在场景创造和角色扮演的潜力。

活动场次:05/18(日)、07/12(六) 14:00-16:00

活动对象:亲子(6-10岁小朋友)

参加办法:05/06(二)、07/01(二)10:00起依序于官网开放报名

工作坊

将日常中物件发出的声响化为节奏,让物件的造型成为发展姿态与动作的缪思。

活动场次:07/13(日)、07/19(六)、07/20(日)14:00-16:00

活动对象:亲子(6-10岁小朋友)、成人(07/13场)

参加办法:07/01(二)、07/08(二)10:00起依序于官网开放报名

末路小花 x 黄思玮互动演出

跟着演出团队从展间的画作寻找线索,听见的行动代号,移动到三楼的3C迴廊,将正好的现在typing下来,用静物画将记忆真空包装。

活动场次:7/17(四)、7/18(五)10:30-11:30、13:30-12:30、15:30-16:30

活动对象:亲子(4-12岁小朋友)及13岁以上可独立参与,共6梯次

参加办法:07/01(二)10:00起于官网开放报名

工作坊

工作坊採用方式结合数位技术製作影像,以为主题,製作专属于自己的明信片。

活动场次:03/22(六)14:00-15:00、15:30-16:30、04/26(六)18:30-19:30

活动对象:亲子(6-12岁小朋友,03/22场)、青少年(12-24岁,04/26场)

参加办法:03/10(一)、03/24(一)10:00起依序于官网开放报名


静 • 物|定时导览(3月25日起)

週二、三、五14:00、週六11:00、双週六(日期偶数日)15:00、双週日(日期偶数日)14:00

集合地点:北美馆地下楼谘询台

参加办法:无需预约,自由参加

注:04/03-04/06清明连假暂停服务

静 • 物|团体预约导览(4月9日起)

週三、四10:00

活动对象:10–30人团体

参加办法:请于每场次7日前至本馆官网活动页预约

静 • 物|故事日(4月起)

双週六(日期偶数日)10:00

活动对象:4-7岁亲子家庭

参加办法:无需预约,自由参加

北美馆儿艺中心官网

延伸阅读:

Art Talk|北美馆《黑潮:赖纯纯回顾展》专访:将世界变成一座模型!融合纸雕与摄影 北美馆 展览5大看点2025北美馆展览一次看 | 2档重量级国际大展、6档跨世代台湾艺术家个展与压轴台北双年展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