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湾与韩国两位策展人刘俊兰(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朱铭美术馆主办,汇集来自亚洲各地共 20 位艺术家,包括台湾、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印尼、泰国等,聚焦探索的殊异意义,并藉由当代雕塑作品为观众开展关于的新视野。
朱铭美术馆集结史上最多国艺术家的大型群展
由台湾重要雕塑艺术家朱铭所创办的朱铭美术馆,位于新北市金山区,是台湾最重要的艺术场馆之一。自1999年开馆以来,致力于典藏研究及推广雕塑艺术,定期策划不同主题之雕塑展览、论坛、工作坊,以及丰富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2023年3月美术馆正式成立,以深化建构台湾现、当代雕塑艺术发展之主体性。2024年,美术馆进一步提出及两大年度计画主轴,并积极拓展国际伙伴关係以创造更多对话与交流。
这一次展览由文化部黑潮计画所支持,希望为国内艺文场馆与国际艺术社群建立连结,以传达台湾的文化能量并进行经验交流。展览也是朱铭美术馆主办过集结最多国籍艺术家的重要大型群展。透过来自亚洲各地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呈现一场多元文化的雕塑盛宴。朱铭美术馆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雕塑艺术,为更多优秀的国内外艺术家提供展示舞台。
亚洲文化之间,与的对话
原指地方产物,也具有描述或识别的意义。这次展览意图从出发、以为立足,探索新的物质观点。藉由的异质与多元、複杂与变动,不论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传统知识、历史文化或社会生活等,为物质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打开展望潜在新地平线的多方路径。
中国艺术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传统木建筑碎片,尤其是构件,叩问传统智慧的承继和物质文化的今昔。来自台湾的艺术家刘柏村所作的《天地一方》,延伸他与台湾史前冶铁文明对话的系列创作,以铁为媒介、构筑陨石风景,表现人类的微渺存在,也融合人类与非人类世界。出身中医世家的香港艺术家苏咏宝的《散发》,从药用植物取材发想,探索人类与植物的互文性,以及万物存有的相对关係。
韩国艺术家李受径的作品《瓷瓶转译》以传统的修复手法,用纯金熔接、重组瓷器碎片,探讨文化传统可能的起死回生与异变发展。同样来自韩国的艺术家金维政所作的《渗流的森林》则呈现了蔓延室内墙面的无根植物,暗喻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碰撞与共生。印尼艺术家赫立.多诺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兽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赛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发展,并反思其可能对人类文明带来的潜在风险。
策展人刘俊兰表示,本展重新反思作为雕塑基础的物质,不但视其为媒介或材料,而是承认其能动性。此观点回应了新物质主义,亦即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发展而来的物质理论。然而,本展不仅在召唤对人类与物质关係的深刻思索,更意图透过重新审视人类与物质的关係,解构阶级支配与从属逻辑,从而突显万物并存共在的相对性、突显亚洲作为的独特性乃至的意义,探寻亚洲当代雕塑的重新定义。
方物-亚洲当代雕塑展
Fāng Wù – Asian Contemporary Sculpture Exhibition
展期|2024.09.13 – 2025.01.12
地点|朱铭美术馆(新北市金山区西势湖2号)
除了展览内容,也将不定期推出针对各个年龄层观众特别设计的系列工作坊、文化体验营等丰富活动,相关场次资讯及报名方式请见朱铭美术馆脸书粉丝专页。
参展艺术家|詹士泰(CHAN Shin-Tai,台湾)、陈淑燕(CHEN Shu-yen,台湾)、赫立.多诺(Heri DONO,印尼)、傅中望(FU Zhong Wang,中国)、FX哈索诺(FX HARSONO,印尼)、金妲芭(KIM Dabal,韩国)、金维政(KIM Yujung,韩国)、岸 かおる(KISHI Kaoru,日本)、李明学(LEE James Ming-Hsueh,台湾)、刘柏村(LIU Po-Chun,台湾)、罗懿君(LO Yi-Chun,台湾)、大卷伸嗣(OHMAKI Shinji,日本)、申美璟(SHIN Meekyoung,韩国)、苏咏宝(SO Wing Po,香港)、成东勋(SUNG Dong-Hun,韩国)、鸟光桃代(TORIMITSU Momoyo,日本)、杨伟林(YANG Wei-Lin,台湾)、李受径(Yeesookyung,韩国)、潘娜潘.尤蔓妮(Pannaphan YODMANEE,泰国)、延伎栢(YUON Kibaik,韩国)
延伸阅读:
作品拍卖价击败毕卡索!雕塑大师贾柯梅蒂,灵感源自集中营受难者【专访】蕨知苑雕塑艺术家生于大自然的孤独绝美专访二十代雕塑艺术家游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