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新闻报道标题。它概括了几个关键信息点:
1. "直播间的诱惑:" 暗示直播间里充斥着“低价”和“正品”的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
2. "“捡到宝”的假象:" 指出这种低价并非真实,消费者以为捡到了便宜货,实际上是陷阱。
3. "核心事件:" 明确报道的对象是售卖假冒品牌服饰的窝点。
4. "结果:" 报道了执法部门成功端掉(捣毁)了这个窝点,表明行动已取得成效。
这个标题旨在:
"吸引眼球:" 结合了直播、低价、正品、捡宝、假冒、端窝点等具有冲突性和吸引力的词语。
"揭示真相:" 清晰地指出了直播间低价正品的虚假本质。
"传递信息:" 告知读者有售假窝点被查处,体现了执法行动。
"警示作用:" 提醒消费者警惕直播间低价商品,也可能警示潜在售假者。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新闻报道标题,简洁有力,信息量足。
相关内容:
近年来,户外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热爱,户外运动装备也被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让部分“别有用心”的商家找到了售卖假冒户外品牌服饰的“商机”。记者11月27日从广州警方获悉,增城警方近日捣毁一个售卖假冒品牌服饰的窝点,抓获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嫌疑人6名,现场缴获品牌服饰960件,涉案金额逾80万元。
增城市民小玲(化名)是一名登山爱好者,近期打算购买一件户外潮流品牌的风衣,但正品价格要3000多元,且经常抢不到合适的码数。无奈的她只好苦苦等待商品补货。一天,她在短视频平台刷直播时,看见一家户外潮流品牌店正在直播,“海外代购,原工厂现货,码数齐全,是国内价格的三分之一!”正好看见有自己心仪的款式,小玲心动不已。

“这很难相信是海外代购啊,这个价钱,极大可能是假货。”“也很正常啊,国外现在都不流行这个品牌的,便宜也正常,而且三位数就能买到手。”两种想法一直左右着小玲,她迟迟未下单,担心自己买到假货。
几天后,小玲发现该直播店的库存日渐减少后,毫不迟疑就下单了低价风衣。数天后,小玲拿到了货品快递,在网上找到明辨真假的细节图,经一番“亲自鉴定”,肉眼看不出真假差别。不料,次日,风衣洗涤后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掉色、掉线,小玲才意识到自己买到假货。
今年9月以来,增城警方陆续收到群众举报,并结合工作线索,发现隐匿在新塘镇的一个仓储点可疑。经循线深挖,警方发现该经销商的直播户外潮流品牌店不仅仅是1家,还牵涉到另外10家店铺,关联到其他5名嫌疑人,一条供销一体的制售假冒伪劣知名品牌服饰的线索展现在警方面前。

近日,警方开展收网行动,在新塘镇捣毁一个仓储假冒知名户外品牌服饰的窝点,抓获刘某(男,35岁,黑龙江人)等犯罪嫌疑人6名,现场缴获品牌服饰960件。经价格中心鉴定,缴获的品牌服饰价值80万元。
据嫌疑人刘某供述,自己经常在网上直播间购买东西,认为做直播间服饰生意形式简单且利润多,便开始在直播平台售卖潮流品牌服饰。直播几天后,刘某店里的第一批货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尝到了甜头的他便开始批量购进假冒伪劣服饰,并打着“海外代购”“假一罚三”“码数齐全”“价格低廉”等噱头诱导消费者购买。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增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应选择官方渠道,如遇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一定要仔细甄别、理性消费。增城警方将持续“亮剑”,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叶作林 通讯员:赵子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