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设计师平台ICY推出独立杂志,聚焦“中国人的穿衣文化”,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前瞻性的举措。这不仅能提升ICY的品牌形象,也为中国时尚界和读者带来新的视角。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消息的看法和可以探讨的点:
1. "主题的深度与广度":
"深度":探讨中国人的穿衣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潮流,更可以深入到历史、地域、民族、阶层、生活方式、审美变迁、哲学思想等多个维度。这为杂志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挖掘空间。
"广度":这个概念可以涵盖从传统服饰的复兴与创新,到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穿搭,再到街头潮流、特定群体的穿着习惯(如年轻人、职场人士、不同地域居民等),甚至可以是“穿着”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2. "ICY的平台优势":
"设计师视角":ICY本身就是设计师的平台,杂志可以很好地结合设计师的作品和理念,讲述他们如何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语言。这能提供一个独特的、来自创作者的视角。
"社群连接":ICY拥有一定的设计师和创意社群,杂志可以作为这个社群的延伸,促进交流、展示才华,并建立更强的品牌认同感。
"品牌定位":这有助于进一步巩固ICY在独立设计、文化自信、关注本土创意方面的品牌形象。
3. "潜在的挑战与机遇":
"
相关内容:
记者 | 张馨予
编辑 | 周卓然
ICY全球设计师平台即将推出独立杂志,首期将于11月1日正式发布。
ICY首期杂志限量200本,由ICY特别委托创意咨询工作室poptag策划和主编,纸质版可在ICY线下空间免费取阅,电子版内容也即将持续解锁。
ICY是创立于2017年1月的设计师服装店商品平台,其通过与设计师品牌联名合作,让独立设计师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也通过规模化的智能供应链降低产品成本。据了解,ICY已签约400名左右设计师。
ICY对界面时尚表示,首期杂志将按照时间脉络,梳理近百年间中国时尚的发展进程,用不同时期的人物故事,构成中国人和衣装之间关联的记录和描述。

ICY首期杂志共计有超过60位时尚行业从业者参与编写,包括10余名行业资深老师,20余名时尚媒体从业者,以及30余名独立设计师。
首期杂志中,服饰收藏者廉子雎会分享自己收集的民国古着记忆,时尚学者Christine Tsui会对1980至90年代对中国时尚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列举,《甜蜜蜜》服装造型设计师、金像奖及金马奖获得者吴里璐会分享电影《甜蜜蜜》中的90 年代着装流行,前《Vogue服饰与美容》时装总监、时尚自媒体人吴岭会介绍千禧年时尚记忆。
在聚焦过往20年的版块中,ICY了不同领域的行业领袖分享从业心得,包括时尚媒体人及品牌顾问崔丹、复兴锐正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方未以及SUSAN FANG、SHUSHU/TONG、FENGYI TAN等独立品牌设计师。此外,现代传播集团时尚编辑总监、yehyehyeh创始人叶晓薇则会对时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提出自己的想法。

时尚公司一向热衷于推出杂志,因为杂志既能传递品牌态度和理念,也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事实上,一些品牌主办的独立杂志甚至会被读者奉为经典。
瑞典时装品牌Acne Studios推出的半年刊杂志《Acne Paper》是一份艺术且先锋的杂志,首期于2005年刊发,一共出版了15期。这本杂志不仅聊时尚、聊艺术,也会聊历史、聊科学,是一份话题丰富、包容性强的刊物。

日本资生堂集团也有一本声名在外的刊物——《花椿》,这本杂志创刊于1937年内,前身是资生堂集团的内部刊物,内容涵盖美容、化妆、文艺、时装、饮食、流行趋势等信息,贴合25岁左右年轻女性的生活诉求。2020年6月18日,《花椿》2020年夏・秋合并号中文版正式在中国大陆发行,这是《花椿》杂志创刊83年以来首次推出中文版。

2019年8月,优衣库推出半年刊杂志《Lifewear》,内容由日本潮流杂志《POPEYE》前主编、优衣库现任快消创意总监的木下孝浩负责。这本杂志的内容包括人物访谈、造型Lookbook、城市导览等。目前《Lifewear》已经出版到第3期,除了纸质刊物,优衣库官网也提供电子版供读者阅读。

距离中国读者更近的,或许是香港时尚集团I.T从2007年推出的半年刊杂志《I.T POST》。这本杂志每一期会确定一个主题,主编兼创意总监Kawannam Chu会根据主题适合的撰稿人、摄影师和造型师并进行内容创作。Kawannam Chu曾对界面时尚表示,《I.T POST》对于集团的销售并不会有直接的促进,但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是肯定有帮助的。
不过,现在找到一本《I.T POST》并不容易。在连续出版10年共计20期之后,《I.T POST》不再出版纸质杂志,而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