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Eileen Gu)的经历确实充满了戏剧性,从备受赞誉的滑雪天才到引发巨大争议的人物,中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以下是她经历的主要阶段和事件,这些事件共同塑造了公众对她的复杂看法:
1. "滑雪天才的崛起 (Rise as a Skiing Prodigy):"
"早期成就:" 谷爱凌自幼展现出惊人的滑雪天赋,在美国和加拿大接受训练。她很早就获得国际级滑雪比赛的冠军,技术高超,尤其在U型场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表现突出。
"选择代表中国参赛:" 2020年,她正式宣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滑雪比赛。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她此前一直代表美国参赛,并且拥有美国国籍。她解释说,这是出于对中国的感情和希望为中国的滑雪事业做贡献。
2. "备受赞誉与商业成功 (Praise and Commercial Success):"
"体育界的宠儿:"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她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成为当时中国代表团表现最出色的运动员之一。她因其滑雪技艺、时尚感、流利的双语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形象,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国际知名度。
"商业价值:" 她的商业价值也随之飙升,签约了多家国际品牌(如Puma、Moncler、Nike、Neutrogena等),成为品牌大使。她的生活方式
相关内容: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个“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的内容!


文|木易
编辑|布咔历史
前言前几日,谷爱凌现身上海浦东机场的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距离去年在北京冬奥会的出色表现,过去了快一年的时间,这是谷爱凌首度回国。

出乎意料的是,她这次重返中国,不仅被韩媒冷嘲热讽回国捞金,在国内的风评也两极分化,不少网友阴阳怪气,质疑她的动机。
从为国争光,人人夸赞的天才少女到现在争议不断,谷爱凌究竟做了什么?

一、恐怖的商业价值
谷爱凌,中美混血儿,去年在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
以前无古人的傲人成绩,成为了第一个在一届冬奥会,取得2金1银奖牌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整个北京冬奥会还有无数国人的心。
赛事结束之后,谷爱凌自然而然成为了耀眼的明星,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为她鼓掌;赞美声、喝彩声更是连绵不绝,俨然成了国宝级的存在。

不少网友表示要是能够近距离看到爱凌公主,就没有遗憾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被媒体捧上神坛,大家眼中的天才少女,前几日再次返回中国的时候,却却遭受到了众多质疑声和骂声。

质疑最多的就是,这位滑雪公主,是不是利用国内的名气,再次回来捞金?因为这次现身上海,不是为了训练和比赛,主要是广告的拍摄还有社交活动。
这才引起了网友们的议论,关于谷爱凌究竟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体育运动员还是以商业利益为重的“吸金狂人”?

网上这样的言论或许有些偏颇,个人主观意识太重,但不可否认的是,谷爱凌的商业价值属实令人震惊。
去年谷爱凌夺金之后,社交平台关于她的热搜话题不断,粉丝量暴增,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迅速走红。不可避免的成了赞助商眼中的香饽饽。

其实早在冬奥会之前,她的商业价值就足以令人震惊了。
很早就和国际一线大品牌有了商业合作,横跨了诸多领域,例如美妆、体育、服装、家居等等。在各大商场关于她的视频和海报随处可见。

之后更是和国内的一线品牌合作,短短一两年的时间,谷爱凌的代言品牌就多达二十多个。

毋容置疑的是谷爱凌的代言费一定是水涨船高,身价暴涨,品牌代言费用直接高达千万,一年下来收入轻轻松松突破上亿元。
福布斯榜单就是最好的证明,身为运动员的谷爱凌赚钱能力确实恐怖。

我想这次网友们对谷爱凌一反常态,回国的事情竟然能引发舆论,很大原因就是她恐怖的商业价值。
得奖之后,代言接到手软,不断出席商务活动,恐怖的商业价值背后是巨大的变现能力,才有了大家质疑回国捞金的行为。

因为大多数的网友觉得走红后的谷爱凌商业化过于严重,和其他体育运动员的差距过大,给人感觉是另有所图。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得奖是不争的事实,接一些代言也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那些阴阳谷爱凌捞金的网友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二、国籍争议
伴随着谷爱凌的走红,关于她的国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去年比赛结束,她在拿下那么多代言之后,回到美国上学。
临近出发的时候,谷爱凌更新了动态,几张自己的美照,没想到的是配图的一句话一时之间引爆了话题。
谢谢中国

很多人觉得不应该是谢谢祖国吗,这样说总感觉很别扭,潜意识是根本没有把自己当中国人,对中国过于疏远了。
还有人说这是在中国把钱赚够了,回美国花。

有些网友的话确实不好听,谷爱凌的本意可能就是想要表达对中国的感恩与分别的不舍,却被恶意解读了。
加上后面她发布的视频,返回美国乘坐的是豪华私人飞机,再次让评论区沦陷。网上骂声一片,谷爱凌也不得不删除了视频。

之后网友又翻出了谷爱凌此前的一则采访。记者对她的国籍问题发出提问,但是谷爱凌在此问题上打了马虎眼,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
我在美国我就完全是个美国人,我在中国我就完全是个中国人。

大家一听这显然就是在躲避这个问题,的十分模糊,国人十分不解,所以就使得有些人开始抵制谷爱凌。
事实上她不仅是在中国遭受到了网友的攻击,谷爱凌在决定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和赛后回国也遭到了美国人的言语轰炸。

他们主要是议论什么呢?无非就是讲谷爱凌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离不开美国的环境的。
谷爱凌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在美国,享受着非常好的设施装备,有着超高水平的教练指导等等这些都是美国提供的。结果学成之后代表中国出战,还拿了金牌,这是叛徒行径。

不论网上怎么说,谷爱凌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网上骂她的那批人似乎是忘记了她代表中国参赛,拿下金牌的事实。
对于谷爱凌来说这真的是无妄之灾了。她本身就在美国出生,长大,这次回去不过是很正常的事情。回到之前的生活状态罢了,而且回去的主要任务也是接着读书,无可厚非的事情。

谷爱凌作为体育运动员对中国的贡献是十分大的,在关键时刻为国争光,打破记录,也没有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一直是以积极阳光的一面出现在大家视野中。
所以希望有些人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不要过多的去揣测她人的事情,过度解读别人的行为。

三、过度宣传
谷爱凌的爆火,让大家很快认识了这个年轻的小女孩。她的个人信息完全暴露在大家面前。
夺冠的她只有18岁,同龄人还在奋笔疾书的学习,她却已经到达了事业巅峰,实现财富自由。

当然也不是说谷爱凌把重心放在了体育发展而荒废了学业,因为当大家看到她的求学经历的时候,都被彻底惊讶到了。她的天赋异禀不仅仅体现在滑雪项目上。
2020年在满分1600的SAT考试中取得了1580分的优秀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这样的成绩已经超过99.8%的考生,要知道她还需要匀出一些时间来训练,也难怪被媒体还有大众称作是天才少女了。
是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很多人无法复制的存在,因为这里面是需要很多条件的。

谷爱凌曾经说过,一定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想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实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谷爱凌也是在试了很多项目之后,才喜欢上了滑雪,找到自己热爱的背后是付出了很多成本的代价。她家庭富裕,这对她来说是很轻松的事情。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长期坚持下去发展成自己的事业的话,其实非常困难。
大家都知道了她所说的是对的,可偏偏自己走不了。谷爱凌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焦虑。

还有她说过的每天要睡10个小时。这也让很多网友产生了不满情绪,现在的多数人或忙于学习或埋头工作,休息的时间肯定达不到10个小时。
自己这么努力却被谷爱凌远远甩在身后,她的开挂人生就像是小说里的爽文女主,吊打同龄人。

是这样极大的落差感,放大了网友的嫉妒心理。所以大家才会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如此关心,不断去放大她的私人生活。
谷爱凌口碑下滑,遭遇网暴事情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媒体的过度吹捧与宣传。

媒体人们看到了谷爱凌带来的流量,都想去蹭她的热度,所以那段时间,各种软件上到处都是谷爱凌的新闻。
什么天才少女、开挂人生等等,这种无处不在的感觉是会引起大家的反感的。透过媒体,我们看到谷爱凌的生活显然和众人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媒体的宣传也要适度,过度用力是会引起反感的。
事实上谷爱凌就是在按部就班有计划的在生活和学习,天才少女的人设本就是一些人擅自给她的定义。

在谷爱凌爆火的时候无限去捧高,赋予她太多的光环,一旦有些地方不符合自己认为的标准,就会去攻击她,诋毁他。
大家在吹捧宣传甚至批评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谷爱凌背后的努力。

四、背后的努力
在被问到自己的滑雪天赋的时候,谷爱凌是这样的:
我觉得可能0.1%以下,我从小是非常努力的。

网上铺天盖地的天才少女、天赋异禀,让大家忘记了这羡慕的背后,还有多数人熬不了的苦痛。
谷爱凌3岁就开始接触滑雪,到场地训练的路上要坐车4个小时。一开始她的身高是劣势,就只能多花时间加强训练,尽可能的让自己变得轻盈。

训练的日子,她经常是第一个到练习场开始练习,然后最后一个离开。
韧带断裂,胳膊骨折,甚至脑震荡对运动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只有十几岁的她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明白伤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谷爱凌在训练上从不偷懒,在生活中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十分自律。
她每天坚持健身,因为她知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十分重要。

所以她一直坚持着,未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天赋是一方面,但是没有努力和勤奋做支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
在她的众多采访中,我们不曾听到一句抱怨的话,训练多苦多累,相反,她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9岁夺冠,14岁拿50块金牌,18岁代表中国队夺金
谷爱凌的成功完美诠释了,你有多努力,才能有多幸运。这优异的成绩就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五、结语
谷爱凌从来都不认为是天赋成就了她,她每次强调的都是自己的努力与自律的生活。在她成功的背后,同样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与努力。冠军没有那么容易拿的,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的勤奋与努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与学习。
20岁的她就已经非常成功,但于此同时也饱受舆论的压力,对于她的成就与优越的生活,虽然不需要过度宣传,但也不要恶语相向。
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事情,网友们都应该理性地去思考和判断,良好的互联网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