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比真货多”这个说法,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品牌,尤其是头部品牌,在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高品牌价值与利润空间:" 头部运动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等)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其产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溢价。这使得仿冒者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生产和销售假货,试图分一杯羹。
2. "生产规模与供应链复杂:" 大型运动品牌的全球供应链庞大,产品种类繁多,流通环节复杂,这为假货的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虽然有严格的品控,但完全杜绝几乎不可能。
3. "消费群体的追求:" 部分消费者出于虚荣心、追求时尚潮流或节省开支的目的,会购买假货。假货在款式上模仿得很快,有时甚至能以较低的价格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如今烂大街又掉价”的现象:"
"“烂大街”:" 随着假货的泛滥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一些曾经很“潮”、很“贵”的款式变得非常普遍,失去了稀缺性和独特性,让人觉得“烂大街”。
"“掉价”:" 品牌为了应对假货泛滥和维护市场秩序,有时会进行清仓甩卖、推出更低价位的副
相关内容:
“李宁接棒奥委会,安踏却悄悄把店开进五环里。

”——刷到这条热搜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国产运动品牌,到底谁在偷偷超车?

先说结论:2025上半年,安踏+李宁+特步+361°四家营收总和逼近660亿,耐克阿迪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第一次被国产压到50%以下。
别急着鼓掌,折扣率也飙到7折以下,库存堆得比山还高。
一句话:赢了面子,还在苦熬里子。
李宁最炸的动作不是148.2亿营收,而是把“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从安踏手里抢过来。
过去十年,安踏靠这个身份把国旗印到每一件羽绒服上,硬生生把一件199的T恤卖到699。现在轮到李宁,但画风变了:不再满屏“中国李宁”四个大字,而是把跳水队、田径队的实测数据直接印在吊牌上——跳远鞋前掌回弹提升11%,竞速背心风阻降低3%。

国潮退场,参数党登场。
安踏的反击更鸡贼。
一边把冠军店开进北京SKP负一层,门口摆着谷爱凌同款雪板,一边在三四线城市狂开奥莱店,把过季的KT8代打到299。最绝的是FILA,上半年增长全靠老爹鞋和网球裙,精准收割中产妈妈。
网友总结:李宁抢国家队的面子,安踏抢老百姓的里子。
特步闷声发财。

索康尼的碳板跑鞋卖到1299,居然断货三次。
秘诀很简单:把原来给国外品牌代工的碳板技术直接下放到大众线,配个荧光绿配色,小红书博主一晒,秒变“中产夜跑身份证”。361°更野,把AG系列篮球鞋做成盲盒,抽中隐藏款能换郭艾伦亲签,黄牛把价格炒到原价三倍。
但所有品牌都绕不开一个尴尬:设计还在“借鉴”。
安踏的冬奥会主题店被吐槽像耐克LAB翻版,李宁的飞电3代侧面线条撞车Alphafly。
一位在安踏干了八年的设计师私下说:“我们每季度开选题会,第一件事就是翻墙看SNKRS。

”
库存危机也藏不住了。
为了清掉2024年的旧款,特步把员工内购价打到3折,朋友圈全是“特步员工代购”小广告。
安踏更狠,直接把过季羽绒服塞给综艺《奔跑吧》当道具,镜头一扫,嘉宾全员撞衫。
最魔幻的是女性市场。

安踏旗下MAIAACTIVE的瑜伽裤把提臀线缝得比Lululemon还翘,结果评论区最高赞是“建议出产后修复版”。
李宁干脆把女子健身线做成“月经友好”系列,裤腰能放暖宝宝,直播间小姐姐当场示范,弹幕刷屏“比男朋友贴心”。
说到底,国产运动品牌现在玩的不是“超越耐克”,而是“在中国先把耐克卷死”。
当李宁开始用国家队数据讲科技故事,当安踏用奥莱店打价格战,当特步用碳板跑鞋切中产,国产已经走出“国潮”的青春期,正式进入“拼刺刀”的成年期。
至于谁能活到下一轮?

看谁家库存先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