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是一个很常见的消费纠纷,尤其是在潮流品牌领域。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情况的分析和通常的处理方式:
1. "“假货”疑虑的普遍性":
"市场原因":国际潮牌通常价格较高,市场需求旺盛,这为假货的流通提供了土壤。高利润驱使不法分子大量仿制。
"鉴定难度":对于非专业人士或没有丰富经验的消费者来说,辨别真伪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品牌方有时也会故意让某些细节难以模仿,但有时仿冒品做得非常逼真。
"销售渠道":线上(尤其是某些社交媒体、直播平台、非官方网店)和线下(部分无资质的店铺、跳蚤市场)都可能是假货的来源。
2. "消费者心态:“都是套路”":
"信任危机":当市场上假货泛滥,或者消费者多次遭遇不愉快的购物体验后,很容易产生“被套路”的感觉,认为商家或销售平台存在欺诈意图,故意销售假货或隐瞒真伪。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劣势,难以完全掌握辨别真伪的知识和渠道,容易相信销售方的宣传。
"维权成本":有时消费者即使发现是假货,也可能因为证据不足、维权流程复杂、时间成本高而选择放弃,加深了“都是套路”的印象
相关内容:
原本以为是国际大牌
结果发现是“山寨”杂牌
真让人尴尬
近日
长沙的谭先生
本想买几件国际品牌的服装
结果发现衣服
压根就不是国际品牌
而是实打实的“山寨”杂牌
每每想到这事
谭先生就感到非常没面子

当事人 谭先生:
我买的这几件衣服的标志和潮牌“MLB”很像,但是根本就不是那个牌子的,现在我感觉自己花钱买了个山寨货。我之前还送了一件衣服给我的朋友,我跟他说是潮牌“MLB”,他到时候知道了,我会很丢脸。

从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到
与正品相比
谭先生买到的衣服上的标志中间
多了一条白线
没有连在一起

而且帮助记者来到
谭先生购买衣服的门店发现
门店招牌上的商标
也与“MLB”有所不同
后面多了一个“AC”

谭先生告诉帮助记者
该门店内衣服的价格比正品便宜很多
自己在该门店购买了
一条短裤、一件polo衫和一件T恤
原价是2148元
因为参加了“买一送二”的活动
最终只支付了788元

当事人 谭先生:
我当时还问了,是不是正品,店员很确定地说是正品,我才买的。我感觉就是套路,忽悠人买的。
随后
帮助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进入该门店
店员十分肯定地告诉帮助记者
这里就是潮牌“MLB”的门店

可当帮助记者和谭先生
再次进入门店采访时
MLB&AC门店工作人员
又换了种说法

最终
门店工作人员现场查验了
谭先生的小票和衣物后
为他办理了退货退款
来源: 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