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车企包馆抢镜,豪华品牌集体撤退”这一现象,确实是当前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转变。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各方都在下一盘涉及短期利益与长期布局的“大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一、 本土车企“抢镜”背后的“大棋”:"
1. "技术迭代与产品力跃升:" 本土车企,特别是新势力,在新能源、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投入巨大,技术积累和产品竞争力迅速提升。它们不再仅仅是价格优势,而是在核心技术上与跨国品牌一较高下。包馆成为展示最新技术、最强产品的舞台,是实力的宣言,意在抢占消费者心智,提升品牌形象。
2. "全球化战略的加速:" 成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后,本土车企将目光投向全球,尤其是竞争相对缓和或政策友好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在中国车展上高调亮相,既是展示实力以吸引潜在海外合作伙伴或投资者的方式,也是为后续的全球扩张造势和“背书”。
3. "产业链主导与生态构建:" 本土车企深度参与甚至主导了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化的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它们包馆展示的不仅是整车,也常常包括核心零部件和解决方案,旨在强化
相关内容:
![]()
an style="font-size: 17px;">
今年成都车展8月29日开幕,规模和去年差不多,但参展品牌少了十多个,像保时捷、劳斯莱斯这些大牌居然没来。现场最夸张的是比亚迪、长安、奇瑞三家本土车企直接包下单独展馆,比亚迪还搞了两个额外展区,展示自动驾驶系统和应急浮水功能。我逛了他们的展台,人挤得不行,卖车的吆喝声比过菜市场。另一边,豪华品牌集体退场。宾利、劳斯莱斯这些名字在展馆里找不着,连捷豹路虎都只在室外摆了个体验区。听说他们销量跌得厉害,保时捷CEO说现在在中国的业务不到两年前的三分之一。反倒是合资品牌开始发力新能源,丰田直接开辟了纯电展区,看得出都在着急转型。奇瑞这次玩得最大,不仅包馆还带着威麟复出。这个2009年就有的品牌之前卖得不好,现在改成做皮卡,瞄准国际市场。展台员工说奇瑞最近在港股搞上市,但申请材料差点超时,得重新提交。他们董事长尹同跃说要把公司所有资源往智界品牌倾斜,连员工都得给智界“让道”。华为这边更热闹。鸿蒙智行带了五个子品牌一起亮相,最便宜的尚界H5预售价才16万多,首日订单就冲到5万台。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说这车“价格炸裂”,连上汽总裁都被他调侃“出血本”。但奇瑞的智界品牌现在归华为和奇瑞合开的公司管了,感觉以后华为在车圈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现场也能看出市场变化。老百姓更看重性价比了,像尚界这种低价智能车卖疯了,而豪车展厅冷冷清清。连吉利、长城这些国产大厂都把展区扩到4000平,明显在抢豪华品牌掉的坑。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奇瑞今年在上海车展了5000多个海外客户,工作人员说他们当时在搞上市前的融资路演,成都车展可能是继续拉投资。不过现在他们上市材料刚过审核,得赶紧更新数据重新提交,不然又要拖了。还有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智界品牌在华为展区出现,但在奇瑞自己的包馆里消失了。问了展台的人,说是战略调整,要把资源都往华为那边倾斜。这操作有点像结婚前两家分财产,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更多内幕。总之这次车展像场大戏,本土车企使劲造势,豪华品牌退居二线,华为和奇瑞搅局,整个行业格局正在变天。老百姓买便宜智能车越来越方便,但车企们为了钱和资源打得不可开交,接下来还有多少大动作真不好说。#城都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