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畔烟火记忆,探寻凤凰卷烟厂深藏岁月的老牌传奇

这是一篇关于沱江边凤凰卷烟厂老牌子的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回望沱江边的烟火:凤凰卷烟厂那些藏着故事的老牌子"
沱江,这条流淌着巴蜀儿女血脉的河流,不仅孕育了富饶的土地,也见证了许多企业的兴衰。在成都的东郊,沿沱江岸边,曾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工业地标——四川凤凰卷烟厂。如今,机器的轰鸣或许已远去,厂区或许已换了面貌,但那些印刻着时代记忆的老“凤凰”香烟牌子,却依然在许多人的心中,燃起一簇温暖的烟火。
凤凰,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力量。它不仅仅是沱江边的一个工厂代号,更是一代代烟民口中的熟悉符号,一段段尘封岁月里的个人故事。回望那段时光,沱江边的凤凰烟厂,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生产着无数承载着情感与记忆的“老牌子”。
"老牌子的符号与记忆"
说起凤凰牌香烟,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凤凰”牌过滤嘴香烟。那经典的包装,通常是绿色或蓝色的基调,上面印着 stylized 的凤凰图案,简洁而庄重。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支烟,更是一种习惯,一种情感的寄托。
除了“凤凰”这个主品牌,凤凰烟厂旗下还衍生

相关内容:

(提醒:吸烟有害健康,以上只是对历史产品的回顾哦。)

凤凰卷烟厂,就坐落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古城里。1970年,县供销社带着大家建起了这个厂,1984年成了国家认可的地方烟厂。最热闹的时候,一年能产5万多箱烟,30多个牌子养活了古城近三分之一的城镇人口。2003年,因为烟草行业要“关小厂、并大厂”,它没能留住,那些曾经随处可见的香烟,也跟着慢慢消失了。

一、印着古城地标的“当家牌子”

1. 南华门

用凤凰古城最核心的城门命名,是甲级烤烟。烟标上画着青砖城楼的水墨画,看着就很有古城的厚重感。在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卖得特别好,1996年的时候,厂里60%的烟都是它,算是“顶梁柱”了。

2. 风雨桥

一开始烟标用的是凤凰虹桥风雨楼的图案,有人觉得“用古城景点做烟标太商业”,后来就改名叫“沱江桥”。烟丝里加了云南、贵州的晾晒烟,抽起来有点辛辣冲劲,口味很特别。

3. 奇梁洞

1986年凤凰奇梁洞景区开放,厂里就跟着出了这款烟。乙级混合型,包装上印着溶洞的样子,算是早期“景区联名款”,挺有地方特色的。

二、带着苗族风情的“特色款”

1. 苗王

烟标上印着苗族的牛角银饰,1988年湘西州庆的时候专门生产的,算是高档烟,一盒的价钱比当时工人一天的工资还高。现在收藏市场上很难见到,成了稀罕物。

2. 傩面

灵感来自苗族傩戏的面具,是雪茄型的。每盒烟里还夹着一张小卡片,介绍面具的故事。不过知道的人不多,算是小众里的小众。

3. 吊脚楼

烟标上画的是沱江边的吊脚楼,有意思的是,每包烟的图案都不一样,凑齐了能看出“凤凰民居十二景”,像一套小画册。

三、没火多久就消失的“试验品”

1. 边城

蹭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名气,1985年刚出来就因为版权问题被叫停了,只卖了不到两年。厂里还想过改名叫“翠翠”(小说里的女主角),也没批下来。

2. 蜡染

烟盒用了蓝印花布的花纹,里面的锡纸还印着苗绣图案,看着挺精致,但成本太高,三年就停产了。

3. 血粑鸭

1993年想跟凤凰名菜“血粑鸭”联动,搞了款香辣口味的烟,听着就怪,卖得特别差,成了大家调侃的笑话。

从正经的古城地标到搞笑的“血粑鸭烟”,凤凰烟厂的这些牌子,就像一幅湘西生活画——既有想把家乡文化做出来的努力,也能看出小厂在市场里的不容易。2003年最后一批烟标被打成纸浆的时候,消失的不只是几个牌子,更是小城自己搞工业的一场尝试。现在凤凰古城游客很多,只是没人再记得,曾经有股烟香,养活了一代人的青春。

(提醒:吸烟有害健康,以上只是对历史产品的回顾哦。)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