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热衷于搞“联名”(Collaboration)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已经成为现代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
1. "创造新鲜感和话题性 (Creating Novelty and Buzz):"
联名可以打破品牌固有的形象,为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调性或粉丝群体的品牌结合,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交媒体传播潜力。
好的联名能够迅速引发讨论和关注,提高品牌在市场上的曝光度和声量。
2. "触达新受众和拓展市场 (Reaching New Audiences and Expanding Markets):"
通过与目标消费者群体不同的品牌的联名,可以吸引对方的粉丝群体,从而拓展品牌的潜在客户基础。
例如,时尚品牌与游戏IP联名,可以吸引大量年轻游戏玩家;汽车品牌与科技品牌联名,可以吸引科技爱好者。
3. "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 (Enhancing Brand Image and Value):"
与知名、有口碑的合作伙伴联名,可以互相借力,提升自身品牌的形象和感知价值。
联名可以传递品牌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让消费者觉得品牌是活跃、与时俱进且具有合作眼光的。
4. "产生协同效应,实现 1+1 > 2 (Creating Synergy, Achieving 1+1>2):
相关内容:
想充QQ音乐会员时,发现购买QQ音乐与B站的联合会员更划算;连带发现,QQ音乐与爱奇艺、QQ音乐与百度网盘、优酷与百度文库等也都推出了联合会员……越来越多“捆绑制”的联合会员模式出现了,商家大搞联名还降低总价——真是商家良心发现、回馈消费者吗?
要解释这个疑问,先理解两个概念——理性人、外部性。“理性人”是指经济学假设人是充满理智、精于计算的,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不会感情用事。换句话说,经济学鼓励人们“自私自利”。可人一旦只顾利己,很多问题也会产生。比如,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向河流排放污水;你想聆听音乐,于是开启手机外放,造成环境吵闹……这个过程中,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就是“外部性”。上面的例子里,“外部性”显然都是负向的。这种“外部性”看似让“自私自利”的目标得到了实现,但也充满危机。比如,违规排污企业被政府部门查处了,罚款不说,可能还会“关门大吉”;你在公共场合听了不到两首歌,管理人员就来到你身边……有没有办法真正消除这种危机呢?方法很简单——把外部性“内部化”!以“企业排污”为例,你要偷偷排放污水是吧?好,允许你排,但你厂区外的这条河归你管!所谓的“负外部性”也就成了“负内部性”。当河流处于“外部”的时候,河流是公共的、社会的,造成的污染也由社会大众来承担,企业当然没有动力去净化污染物。可一旦河流被“划入”企业内,就成为企业的资产,企业自然就有了保护资产、净化污染的动力。
换句话说,经济学遵循的依然是“理性人”的前提,只不过通过“划线游戏”把公共财产变成私人财产,从而增强私人主体消除负外部性的动力。这种确定财产权属的做法,也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叫“制度经济学”。明白了这个逻辑,联合会员的模式就很好理解了。QQ音乐是音乐软件,B站是视频软件,看似彼此独立,但在现实中,音乐和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互相替代,导致有些用户不舍得同时充值。在艰难抉择中,两个软件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这种其实就是负外部性。长此以往,双方即便没有当面竞争,也都会失去一部分潜在用户。一旦联名合作,就可以把它们想象为同一家公司推出的两款软件,“两家”成了“一家”,负外部性实现了“内部化”。总价之所以更便宜,正是因为把原先负外部性导致的“竞争费用”消除了。就好比两家店的大门合并了,顾客进来后,可以同时光顾两家店,而两家店无须为了抢夺同一个客人分别声嘶力竭地吆喝。利己就是利他,利他终能利己——这正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恭喜你,用购买联合会员的时间,离伟人又近了一步!摘自 | 《领导文萃》2025年4月下
稿件来源 | 《青年文摘》
本文作者 | 胡姚雨
责任编辑 | 少时
微信编辑 | 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