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充满诗意和力量,描绘了广州在复兴之路上展现出的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景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
1. "复兴之路 (Fùxīng zhī lù):" 指的是中国,特别是广州,在新时代背景下,致力于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宏大而充满希望的目标。
2. "广州 (Guǎngzhōu):" 作为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中心,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活力。
3. "文艺 (Wényì):" 指文学艺术,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文学、设计、非遗传承等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
4. "壮丽 (Zhuànglì):" 形容文艺发展声势浩大、成就辉煌、气势恢宏。这不仅仅指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也指文化事业的规模和影响力。
5. "多姿 (Duōzī):" 形容文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充满生机与活力。它展现了广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性。
"综合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
在广州这条复兴的道路上,其文化艺术领域正呈现出"规模宏大、成就辉煌"的"壮丽"景象,并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姿"色彩交相辉映
相关内容:
读懂广州
指导: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广青融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
策划:符国章 刘兰
“文艺新力量”专版执行:郑巧蓉 陈天旭
编者按:“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陈列展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是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的常设展。
展览以时间为轴线,以事件、人物和作品为顺序,通过近代以来的千余件文艺精品、历史文献、报纸期刊、名人信札、音像实物等珍贵藏品,以纪实性、史料性、艺术性,全景式呈现了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百余年来的文艺发展历程和灿烂辉煌的文艺创作成就,致敬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创作的初心与使命。
序篇 上云梯·心向光明(1840年—1921年)
1840年,鸦片战争在广州海面上爆发,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自此开启,“民族复兴”的理论构建也在这片大地上初步形成。
思想先声,推动时代的变革;文艺实践,通达古今之变化。在黑暗的前夜,广州广大思想家、文艺家心向光明、以笔为枪,用思想舆论和文学艺术的力量,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第一篇章 旱天雷·赤胆忠心(1921年—1949年)
在中国文艺从传统转向现代、吸纳外来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广州文艺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岭南艺术风格,对近代以来的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把文艺工作作为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新青年》在广州发声、《国际歌》从广州开始传唱……无数进步文艺工作者追随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坚持人民至上,听从时代召唤,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赓续中华优秀文化血脉。
第二篇章 得胜令·红棉璀璨(1949年—1978年)
迎着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广州文艺翻开崭新一页。广州文艺界组织于1950年建立,不同艺术门类千帆竞发、争奇斗艳,不仅涌现出《三家巷》《香飘四季》《虾球传》《山乡风云录》等一大批彪炳时代的红色文艺经典,也在中国文艺的璀璨星河中留下欧阳山、陈残云、红线女、关山月等熠熠生辉的名字。
第三篇章 风云会·南国春早(1978年—2012年)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广州文艺得风气之先,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意气风发、精神振奋,谱写“涛声依旧”的“春天的故事”,奏响“情满珠江”的改革开放文艺最强音,成为中国文艺的风向标。《猛士》《白门柳》《雅马哈鱼档》等文艺作品荟萃,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画卷。
第四篇章 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年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广州文艺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广州文艺工作者奋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深切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以广州“文艺样板”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展厅实景
imgarr
imgarr展厅实景
imgarr展厅实景
imgarr展厅实景
imgarr展厅实景
imgarr展厅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