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这家低调但实力雄厚的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SRI)"。
正如您提到的,它确实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但相比一些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它在大众视野中可能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这正体现了其“低调”的特点。
以下是关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的一些关键信息,契合您描述的要点:
1. "年营收规模巨大":
住友橡胶是全球领先的轮胎制造商之一,同时也生产多种其他橡胶制品和化学品。
根据其近年来的财报,其年营收确实常年稳定在"数千亿日元"的级别(例如,2023财年营收约为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0多亿)。虽然您提到1700亿(可能是人民币单位或特定年份的数据),但其营收规模无疑是巨大的,稳居全球轮胎行业前列。
2. "深耕中国市场四十余年":
住友橡胶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这使得它在中国市场拥有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并贴近客户,住友橡胶在中国"投资设立了多家生产基地",包括轮胎工厂以及其他相关研发或销售机构。
这些工厂不仅满足中国国内庞大的汽车市场需求,也部分出口到海外。例如,其在天津、青岛等地都设有
相关内容:

日本是汽车生产大国,除了有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等知名品牌,在零部件领域同样实力不俗。根据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2全球汽车零部件品牌价值20强”榜单显示,日本共有5个品牌上榜,价值占比34.07%,均排名第一。
其中,前十名占据四席。电装、住友电工、丰田自动织机、爱信分别排在第一、第四、第六和第七名,品牌价值分别为42.35亿美元、24.29亿美元、22.16亿美元、21.17亿美元。小糸(5亿美元)首次上榜,排在第十九位。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住友电工(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这是一家有着125年历史的企业,总部位于日本大阪,在全球约40个国家设有416家公司,员工28.7万人。主要从事电线电缆业务,经营范围包括汽车、信息通信、电子、环境能源、产业原材料等五大领域,其光纤光缆产品产销量多年来一直名列世界前茅。
住友的发迹是从炼铜开始的。400多年前,从中国明朝来了一位叫作“白水”的先生,把冶炼铜的技术传授给了苏我理右卫门和住友小次郎政友。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由此大大提升,获得丰厚的利润,为住友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为了纪念白水先生,如今住友集团各上市公司社长有一个联谊会,名称就叫作“白水会”。

时间回到1897年,彼时的日本,包括电缆在内的所有高端产品都只能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形之下,住友伸铜厂(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就此诞生。从铜线、硅铜线制造起步,逐渐延伸至电力电缆、通讯电缆,成功制造出日本第一根国产高压地下输电线电缆(11000V)。
上世纪30年代末,公司更名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业务范围扩大到电线以外,包括橡胶产品、烧结产品等。与此同时,他们继续以铜线为原料,制造出硬合金工具、特殊金属丝、光纤光缆等产品,向NHK(日本广播公司)交付了最早国产的电视播放天线。
60年代初,住友电工首次交付了汽车线束产品,正式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简单来说,线束就像一辆汽车的“血管”,用于信号传输,按照功能可划分为电力线(负责运载驱动履行元件电力)和信号线(负责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随着汽车电气化水平提升,功能、传感器数量快速增多,线束会越来越长,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1977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算起,住友电工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5年。目前有90余家关联公司,员工超过4万名,在长春、天津、重庆、武汉、苏州、无锡等城市投资建厂。旗下品牌配套客户除了丰田、本田等,还包括一汽、长安、东风、大众等。
在2021《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住友电工位列第442名,年营收达到275.3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55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上半财年,净销售额15704.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3亿元),净利润323.9亿日元。其中,汽车业务8163.85亿日元,占比超过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住友电工还是5G基站半导体制造商,在全球拥有该产品70%的份额。他们使用氮化镓作为材料,与硅相比,可提供更高的通信容量和更低的功耗。华为曾经是第一大客户,占比高达90%。不过由于美国的阻扰,这家日本供应商不得不寻求欧美客户,以减少对华为的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