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烟海遗珠,揭秘那些消失的香烟品牌传奇

辽宁省曾经有过一些本土的香烟品牌,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烟草行业的整合,其中许多品牌已经消失或不再生产。以下是一些曾经存在于辽宁省但现已消失的香烟品牌:
1. "沈阳卷烟厂品牌": - "红山":沈阳卷烟厂曾生产的一款知名香烟,以其独特的包装和口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已停产。 - "浑河":同样是沈阳卷烟厂的产品,曾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受到消费者喜爱,但目前已不再生产。
2. "大连卷烟厂品牌": - "大连":大连卷烟厂的同名品牌,曾是大连地区的畅销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品牌已逐渐淡出市场。 - "辽河":这款香烟曾以其适中的价格和不错的口感在辽宁地区有一定市场,但现已停产。
3. "鞍山卷烟厂品牌": - "鞍山":鞍山卷烟厂生产的一款香烟,曾在鞍山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但现已不再生产。
4. "营口卷烟厂品牌": - "营口":营口卷烟厂的同名品牌,曾在当地市场有一定份额,但现已停产。
5. "盘锦卷烟厂品牌": - "盘锦":盘锦卷烟厂生产的一款香烟,曾以其独特的口感在盘锦及周边地区有一定市场,但

相关内容:

序言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烟草工业的底子很厚实。从1907年外资在这里开烟厂开始,经历了殖民时期的竞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营化转型,沈阳、营口这两大有上百年历史的烟厂,成了当地烟草业的支柱。

万里则因时代变迁逐渐退出市场

1948年“大生产”香烟诞生,紧跟当时的时代需求;到了1960年,“人民大会堂”品牌也创立了。计划经济那阵子,还出了蓝翎、红大刀这些有特色的牌子,一位有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民回忆:“好多老牌子只在父辈嘴里听过,自己根本没见过实物,年头实在太久远了。”

营口卷烟厂

这些品牌不光见证了民族工业从艰难起步到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也成了辽宁经济活力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记忆里很鲜活的一部分。

一、沈阳卷烟厂系列(核心生产基地)

1. 大生产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主要生产)、营口卷烟厂(1957年到1984年帮着代工)

大生产

生产时间段:1948年(最早叫“新生产”)到2006年

大生产

退出原因:利润低,市场竞争力也不够,2006年红塔集团重组后就停产了,曾经是辽宁家家户户都知道的大众品牌。

2. 蓝翎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90年代末

蓝翎

退出原因:企业重组加上要精简品牌,1990年代末因为定位模糊、没什么创新,慢慢就退出市场了。

3. 古瓷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0年代到1990年代

古瓷

退出原因:品牌太老了,市场认可度越来越低,它曾经是国内最早做混合型卷烟的,还和红塔山一起拿过行业奖项。

4. 沈阳牌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2年到1999年

退出原因:1999年正式停产,后来跟着沈阳卷烟厂一起被红塔集团重组,现在归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管。之前最贵的硬包装款,一盒卖20元,一条就是200元。

沈阳牌

5. 红古瓷、蓝古瓷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0年代到1990年代

红古瓷

退出原因:本来是出口的,后来转内销,但市场反应一般,1990年代末因为销量不行就停产了。

蓝古瓷

6. 光明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80年代

光明

退出原因:要整合品牌,1980年代末因为定位低端、没什么利润,就被淘汰了。

7. 红玫瑰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90年代

参考图

退出原因:和营口卷烟厂的同名产品竞争没赢,1990年代末因为客户被分流,就停产了。

8. 飞雪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60年代到1990年代

飞雪

退出原因:市场需求越来越少,1990年代末因为原料成本涨了,性价比变低,就停产了。

9. 农丰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80年代

农丰

退出原因:1980年代末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了,低端定位不适应需求,就停产了。

  1. 白猫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80年代

白猫

退出原因:1980年代因为商标使用权有纠纷,没法再用“白猫”这个名字,就停产了。

11、红灯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90年代

红灯

退出原因:1990年代和其他品牌重名了,整合商标后就不用这个名字了。

12. 握手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及东北

生产时间段: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握手

退出原因:1980年代末全国开始整合烟草商标,这种通用品牌就被取消了。

13. 白鸽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辽阳分厂

生产时间段:1970年代到1990年代

白鸽

退出原因:1990年代品牌形象太旧,没什么市场吸引力,就退出了。

二、营口卷烟厂系列(重要分支,含辽阳分厂)

1. 团结牌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90年代

团结牌

退出原因:1990年代品牌太老,虽然价格便宜(90年代初一盒才0.5元),但还是扛不住市场竞争,就停产了。

2. 海军牌

生产单位:营口制烟厂(后来改名叫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49年到1960年代

海军

退出原因:1960年代因为政策调整,这种有纪念意义的品牌不批量生产了。它的烟盒上印着军舰图案,是为了庆祝东海舰队成立才推出的。

3. 红大刀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1年到1983年

红大刀

退出原因:1983年因为抗日主题不再符合当时的市场主流需求,烟标上有大刀图案,还印着《大刀进行曲》的歌词,时代特点特别明显。

4. 花鼓牌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1年到1980年代

花鼓牌

退出原因:1980年代初民俗题材不火了,它的烟标以朱红色为底色,正面画着打鼓的女演员,背面是牡丹和彩蝶,融入了传统元素。

5. 混叶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1年到1990年代

混叶

退出原因:1990年代大家不太接受混合型卷烟,销量下滑,就停产了。

6. 清凉烟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60年代到1970年代

清凉烟

退出原因:1978年代调整配方没成功,清凉的口感没达到预期,市场反馈不好,就停产了。

7. 鞍山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辽阳分厂

生产时间段:1974年到1990年代

鞍山

退出原因:1990年代地方保护政策取消了,区域品牌没法和全国性品牌竞争,就停产了。

8、营口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1年-2005年

营口

停产原因:同档次香烟竞争激烈,为保其他品牌,营口品牌被放弃。

9. 千山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辽阳分厂

生产时间段:1970年代到1990年代

千山

退出原因:1990年代末市场份额被一线品牌抢走,客户慢慢流失,就停产了。

10. 棒棰岛

生产日期:1985年-1995年,停产时间段:可追溯至1995年。

棒棰岛

退出原因:主要因市场变化及品牌更新需求。

11、水产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80年代

水产

退出原因:1982年因为品牌老化,缺少个性停产了。

12、 钢都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7年到1983年(1996年短暂恢复生产过)

钢都

退出原因:1983年因为和其他品牌的市场定位重复,整合资源后就停产了。

13、辽塔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60年代到1990年代

辽塔

退出原因:1990年代末因为品牌形象太老,没做年轻化设计,就退出市场了。

三、抚顺及其他地区系列(地方特色品牌)

1. 永陵

生产单位:抚顺新宾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80年代

永陵

退出原因:1980年代国家开始整顿小型烟厂,地方小厂被整合,就停止生产了。

四、特殊背景品牌(小众或特定属性)

1. 辽叶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80年代

辽叶

退出原因:本来是特供烟,后来特供政策调整,不再对外流通,慢慢就淡出市场了。

2. 劲松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0年代到1990年代

劲松

退出原因:原本是出口的,后来转内销,但国际市场需求变少了,在国内也没什么竞争力,就停产了。

3. 迎春

生产单位:沈阳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50年代到1990年代

迎春

退出原因:销量受季节影响太大,长期下来盈利不稳定,就退出市场了。

4. 大凤蝶

生产单位: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段:1970年代

大凤蝶

退出原因:烟标上的图案有版权问题,只生产了一小段时间就停产了。

5.向阳牌香烟

生产单位 ‌:营口卷烟厂

生产时间:1960年代至1980

向阳

停产时间:1982年

因时代变迁迁退出市场

6、万里牌香烟

生产单位 ‌:营口卷烟厂经

产时间:1960年代

万里牌香烟

停产时间:1982年停产

退出原因:因时代变迁逐渐退出市场

五、历史背景与行业变迁

1. 计划经济的痕迹:大部分品牌都是1950到1970年代诞生的,生产受国家计划管控,更看重贴合时代(比如红大刀、海军牌),但没什么市场竞争力。

计划经济凭票购买

2. 品牌整合的浪潮:2000年以后,红塔集团这些全国性的烟草企业开始重组辽宁烟草,最后只留下了“人民大会堂”这个品牌,其他地方品牌慢慢都没了。

烟草重组

3. 消费升级的冲击:像团结牌这种一盒才0.5元的低价烟,满足不了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1990年代后就逐渐被中高端品牌取代了。

消费升级

4. 政策调整的影响:1980年代整顿地方小烟厂(比如永陵所在的新宾卷烟厂),2003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出台后,高焦油的品牌也得退市,这些都加速了部分品牌的消失。

结束语

这些消失的香烟品牌,就像辽宁烟草工业兴衰的“活档案”。从有抗日主题的红大刀,到带民俗风的花鼓牌;从特供的辽叶,到便宜亲民的团结牌,它们既装着计划经济的记忆,也经历了消费升级的阵痛。

参考图

就像一位老烟民说的:“不少牌子只听过名儿,连烟标都没见过,只知道是爸妈那辈的稀罕物,真是太远的事儿了。”

现在虽然见不到这些烟了,但它们的烟标和背后的故事还在收藏界传着,成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也见证着辽宁从工业辉煌走向转型发展的时代变化。

创作不易,本文已尽量收集更多的辽宁省内已经消失的香烟品牌,如您有很多的相关信息,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章中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