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全国!汕头潮南区两英镇“禾皋麻叶”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
近日,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的“禾皋麻叶”项目在国家级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殊荣。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实力,也提升了“禾皋麻叶”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禾皋麻叶”是潮南区两英镇的一种传统特色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积极推动“禾皋麻叶”项目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使其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此次“禾皋麻叶”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是对其品质和特色的肯定,也是对当地农业发展成果的认可。这一荣誉将进一步提升“禾皋麻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未来,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禾皋麻叶”等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
我还记得第一次捧起一碗白粥,上面搭着热气腾腾的豆酱炒麻叶,香气像潮汕的风,把人一阵阵吹回童年。那味道里有盐、有烟火、更多的是记忆的褶皱。听到潮南的一群人把“禾皋麻叶”搬进数字平台,我的心里既暖又紧张。暖,是看着老味道被更多人看见;紧张,是怕一旦走得太快,手艺的温度会被算法冷掉。

前些天有个好消息传来:汕头市的镇域治理数字化项目,带着禾皋麻叶的专题,拿了个国家级的奖。我看着这条新闻,想像田埂上那些弯腰的背影,想像传承人抚摸麻叶的手指,那一刻我懂了——这份荣誉不只是光环,是真刀真枪把传统与现代接上的一根线。把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城里的数据平台连成网,看似技术的事,骨子里还是关于人、关于乡愁的事。
其实,禾皋的麻叶并非只有风光。土地曾富得能养活一片村庄,如今有了退化、有了老龄化、有了经验传承的断层。田里多数是六十多岁的老农,习惯了凭眼看、凭手感做事,这些年连续的减产,像一根根看不到的针,把味道慢慢扎薄。听他们讲:有时雨后发黄,一个批次的叶子就失了味;有时灌溉水换了源头,不知不觉里盐分上去了,口感就变了。那种担忧太直白:怕技艺没了,怕味道被忘了。

于是,潮南的人做了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把田间的感官经验,交给了传感器和平台。泥土里的水分、灌溉的电导率、氨氮、pH,通通被实时抓取;超出阈值会有短信提醒农技人员,机制把“靠经验的决策”变成了“有数据支撑的判断”。听着这些术语,可能有人会觉得冷冰冰,但我看到的是田间三代人的眉眼慢慢松开——老农不再孤军奋战,管理者能提前干预,污染风险被及时发现,而麻叶的生长有了更稳的底座。
别误会,我不是在夸硬件能替代手艺。恰恰相反,科技的价值就在于让手艺活得更久、更有尊严。禾皋的熨制技艺被列进区级非遗,不是盖章的仪式感,而是对那份手工细腻的认可。数字化干预把“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采叶”“什么时候熨制”这些节点变得可追溯,这样加工车间才能按最合理的节奏去接单,产品才有资格拿到食品生产许可,才能上预制菜的货架,走进城市人的餐桌。

走过禾皋的冷链车间,看到那条集清洗、漂烫、脱水、速冻于一体的生产线,我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的灶火。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忘本,而是把烟火的规则整理得更规范。更重要的是组织形式的创新:把“企业+经联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成一个圈,让小农户有稳定的订单,有品牌背书,有市场通道,有技术培训。这不是把农民留在工厂里当机器,而是把他们的价值链条拉得更长、利润留得更实。
但凡事有两面。数据把风险监测做得更细,却有可能把文化理解成一串指标——品质被数字描述,手艺的微妙差别可能被简化。年轻人进厂、进平台做运营、做质检,是好事;可谁来学那把熨斗的温度、那一套手法的节奏?没有年轻一代的主动承接,非遗就成了展柜里的标本。我在村里和孩子们聊过天:有的说想留乡创业,有的说要去城里学设计。要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流,除了工作和收入,还需要让他们看到技术和文化结合的成就感,看到田地可以有尊严地“现代化”。
站在这条变革的路口,我有几句掷地有声的期待:一,要把数字平台做得更接地气,给农户的是可读懂的提示,而不是工程师的报表;二,要把培训常态化,把非遗师傅和年轻技术人员放在同一条线上,做师徒式的传承;三,要把品牌做深做透,不光卖的是麻叶,更多的是一段关于潮汕风味的故事,好让市场为手艺买单。若能把这些事做到位,禾皋不止是一个产地名,还是一个味道复兴的样板。
有人会问:这套打法,是不是只适合禾皋?我觉得并不局限。乡愁味道散落在无数角落,那些小而美的地方产业,都可以用“数+文+产”来串联。关键是尊重:尊重手艺,尊重农人的节奏,尊重土地本身的脆弱性。把这些放在首位,技术不过是放大镜,能看到更多细节,能让保护变成有章可循的行动。
我愿把这次潮南的尝试,称作一次温柔的实验。一边是老味道的守望者,一边是按下开关的工程师,两股力量并行,产生火花。有些火花是耀眼的,有些则是烟雾,但只要不把火扑灭,我们还有机会把麻叶的味道留给更多人。望着那碗白粥上的一抹绿色,我心里想:走吧,下次回潮汕,我想带一些“带着数字的麻叶”回城,让味道带着故事,温暖每一个外乡人归家的胃。你愿意来一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