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近期食品安全事件和品牌回应的概述:
"事件背景:"
近期,一份关于食品安全抽检结果的通报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登上了热搜榜。根据通报内容,知名乳制品品牌“小布丁”、“大布丁”以及“雪糕”的相关产品被检出不合格。这些品牌都属于伊利集团(Yili Group)旗下。
"事件发酵与热度:"
1. "产品检出问题:" 抽检结果显示,涉及的产品可能存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具体不合格项目需要查看官方通报(通常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超标)。
2. "登上热搜:" 由于伊利集团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此次涉及旗下多个知名子品牌的不合格抽检结果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这直接点燃了公众的担忧和讨论。
3. "消费者担忧:" 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伊利的产品安全产生了疑虑,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关于产品是否安全的讨论、质疑甚至抵制声音。
"伊利的回应:"
面对汹涌的舆情,伊利集团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回应声明。
"回应的核心内容通常可能包括:"
1. "表达重视与歉意:" 首先对此次抽检发现的问题表示高度重视,并向所有受到影响的消费者表示诚挚的歉意。
2. "说明情况:
相关内容:
天气越来越热
关于雪糕的话题不断

市场监管总局16日发布消息
15批次雪糕样品
因抽检不合格被曝光
其中
#小布丁大布丁雪糕抽检不合格#上热搜
据初步统计,2022年上半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监督抽检3137批次雪糕产品,检验项目包括蛋白质、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其中,检出不合格样品15批次,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单增李斯特菌和蛋白质。
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加工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或者产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环节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对发现问题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均已依法处置。
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

不合格产品信息显示,其中,标识生产企业名称为东莞市新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2022年4月9日生产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其蛋白质检测值为0.46g/100g,但按标准应大于等于0.8g/100g;
而标识生产企业名称为义乌市乐久冷冻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1月16日生产的大布丁雪糕,其蛋白质检测值为0.36g/100g,但按标准应大于等于0.8g/100g。
伊利最新回应
涉事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是否是市面上普遍见到的伊利牌子的产品呢?@伊小利冰淇淋 当晚发布微博回应称,“小布丁”并非品牌名,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不是“伊利小布丁”和“伊利大布丁”,只不过都叫“小布丁”和“大布丁”而已,伊利冰淇淋各项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涉事两家公司此前
均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罚
启信宝数据显示,东莞新凯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尹少禧。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东莞新凯曾两次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累计被处罚1.35万元。产品涉及凯丽维斯;北欧蔓越莓芝士味雪糕,缘由是由于蛋白质项目不合格。
义乌乐久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仅为3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彭强,也曾因产品质量问题一次性被处罚6000元。产品涉及大布丁雪糕。
16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分别致电小布丁和大布丁涉事批次的生产企业,其中,小布丁回应称此次检测仅是标签不合格,大布丁回应称企业已按照相关要求召回相关产品。两家生产企业都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涉事产品是企业自己的牌子。
不少网友觉得
“不是为了补充蛋白质吃雪糕”
“问题不大”

也有网友认为
不符合国标就是不合格品

对此,
你怎么看?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