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确实是全智贤近期经历的重大事件。
概括来说:
1. "拒绝道歉:" 针对她在2022年因不当言论引发的争议,全智贤始终没有公开道歉。
2. "失去中国市场:" 由于不道歉以及争议影响,众多中国品牌解除了与她的代言合约,导致她在中国市场的商业价值大幅缩水,几乎“消失”。
3. "步入张娜拉后尘:" 这被广泛认为是韩国艺人,特别是女星,在中国市场遭遇的类似“封杀”或严重负面影响的案例,与早前同样因争议而在中国市场声誉受损、商业活动受限的张娜拉(Jang Na-ra)情况相似,因此被称为“张娜拉后尘”。
这一系列事件对全智贤的职业生涯,尤其是在高度依赖东亚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演艺事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她目前主要在韩国本土活动,并开始拓展其他地区市场。
相关内容:
全智贤这次真的“翻车”了,而且翻得比我们想象得还彻底——连韩国本土品牌都开始“割席”,雪花秀14号直接官宣终止合作,连句“感谢多年陪伴”都懒得客套。

你以为只是丢几个代言?

她的Netflix新剧《北极星》也被制作方拎出来“重新评估”,600亿韩元的盘子,说换人就换人,连预告片都白拍。
我扒了下韩国金融监督院的最新披露,赔偿金已经飙到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65亿,差不多够在首尔买十栋楼的级别。
更惨的是她经纪公司CultureDepot,股价两周跌掉23%,投资人用脚投票,比键盘侠狠多了。
说白了,品牌、平台、资本三方同时踩刹车的场面,在韩娱史上也算头一回。
有人问我:中国观众真有这么大能量?

数据摆这儿——韩国文化内容研究院刚发的7月报表,全智贤作品在中国平台的点击量直接膝盖斩,跌幅76%,连累整个韩国影视大盘下滑42%。
横店那边干脆成立“历史审核专家组”,故宫退休研究员坐镇,以后想借中国题材拍韩剧,先过五关斩六将,等于给文化挪用上了紧箍。
别以为只有我们这边动真格,韩国也慌了。
KOCCA11号连夜成立“韩中纠纷调解委员会”,找前外交官和汉学家坐镇,明面上说“缓解紧张”,翻译过来就是“赶紧灭火,别让中国金主真撤资”。
毕竟去年中韩合拍项目总金额超过2兆韩元,谁跟钱过不去?

最魔幻的是替代效应。
倪妮三天拿下三个原本属于全智贤的顶奢代言,金高银的广告邀约接到手软,连《蓝色大海的传说》都被平台悄悄下架,4K修复版《来自星星的你》直接“技术原因”无限期雪藏。
观众的记忆比鱼短,但平台的算法比刀快,今天你是“韩流女王”,明天就能让你连词条都搜不到。
全智贤的社交账号停更一个月,团队选择当鸵鸟。
可沉默在资本市场里等于默认,品牌方可没时间等你“整理思绪”。

当年她靠《来自星星的你》一飞冲天,如今同一部剧成了烫手山芋,只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娱乐圈最残忍的地方在于:观众可以陪你演爱情神话,但绝不会替你买单历史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