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童童携手,共谋大动作,究竟要搞什么惊天计划?

“浙江‘童童’联手”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浙江省内各级、各部门、各地区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联合开展一系列宣传、服务和关爱活动"。
这里的“童童”可以理解为象征性的“小童”形象,代表着孩子们,也寓意着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关爱。
他们“联手”要搞的,主要是围绕"“护苗”行动(保护幼苗,呵护成长)",具体可能包括:
1. "主题宣传活动":比如“护苗·清朗”、“护苗·网络安全”、“护苗·拒绝有害出版物和信息”等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向家长、学校、社会普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抵制不良信息、防范网络风险等知识。 2. "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安全教育活动":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4. "关爱服务行动":组织志愿者、社会组织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提供关爱帮扶,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 5. "清理整治行动":联合文化、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清理网上有害信息、查处非法出版物、打击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总而言之,浙江“童童”联手,核心目的

相关内容:

潮新闻 记者 郑亚丽 孟琳

最近,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中国童装城内,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在童装城入口处的黄金位置,开了一家来自温岭的童鞋选品中心,200平方米的展厅里,汇集了当地7家龙头童鞋企业的近百款拳头产品,引得织里镇的童装外商心里直痒痒,嚷嚷着要到300公里外的温岭去看看,让童装和童鞋成套出口。

潮新闻记者 孟琳 摄

织里镇是有名的“中国童装之都”,有各类童装企业1.4万家,年产童装20亿件,产销量占全国市场2/3。温岭市素有“中国童鞋之乡”的美誉,有童鞋企业1200余家,约占全国童鞋产量的18%,其中城北街道是主要集聚区。

“在童装城设立童鞋选品中心,可以接洽更多童装的设计、销售资源。”温岭市城北街道发展服务办公室发展服务岗主任林杰说。

“童装之都”牵手“童鞋之都”,是市场使然。吴兴区童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姚靖介绍,近两年,织里童装纷纷尝试走出国门,可小商品出海往往需要“组货拼箱”,考虑到两地不光产业适配度高,海外市场的重合度也高,便为两地牵线搭桥。

政府搭台,企业之间的联动越发频繁紧密。“我们的童装直播间偶尔也会插播童鞋专场,丰富商品选购品类,能增加客户黏性。”织里镇“丸子家”品牌童装经营者周琦辉说,当地童装直播间内,搭配温岭童鞋一起售卖的情况不在少数。

织里镇童装直播间。吴兴区童装产业发展中心供图

今年9月,温岭市城北街道的工作人员带上辖区内4家企业到湖州“中国童装城”参加“中国织里妈妈购go”展销活动,收获不少人气。浙江几米熊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正与织里镇童装知名品牌“男生女生”洽谈开发全套系列产品。

从童鞋和童装蔓延开来,一个跨区域联动创新的全品类鞋服产业生态圈正在建成。

眼下,丽水云和的木玩选品中心已在织里中国童装城进驻营业,接下来当地还将与绍兴诸暨童袜、安徽安庆市的望江童装强强联手,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方面拓展合作渠道,互相嫁接设计资源、共享海外贸易渠道、品牌合作联名、电商直播联合销售……

位于织里中国童装城的云和木玩选品中心。织里镇政府供图

这些强强联手,在省经信厅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本质是产业链的分工协作。该负责人分析,块状经济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多重效应,但也容易造成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极易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儿童产业的跨区域联动,正是当地顺应发展大势,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跨区域延链强群,整合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持续巩固产业竞争优势。”该负责人表示。

当下,浙江正全面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系统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布局建设“核心区+协同区”,推动县域融合集群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已布局建设35个核心区和53个协同区,覆盖51个县(市、区)和8个功能区,基本形成全省集群发展“一盘棋”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