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萍教授谈品牌发展,北京服装学院视角下传承创新与审美文化支撑

这段话出自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郭瑞萍的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的核心观点。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1. "品牌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变化 (Brand is innovation and change based on inheritance):" "传承 (Inheritance):" 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并非无源之水。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积淀、核心价值、文化基因或独特传统之上。这种传承可以是历史故事、家族技艺、行业规范、或是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信誉和形象。它是品牌的根基和灵魂所在,提供了品牌的辨识度和信任基础。 "创新和变化 (Innovation and Change):" 品牌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守传统。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持竞争力,品牌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如设计、技术、服务)和调整(如定位、营销、战略)。这种创新和变化是品牌保持活力、实现增长和与时俱进的必要手段。关键在于,这种创新和变化不是割裂传统,而是在理解并尊重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传承精神的延续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
2. "产品本质是文化支撑的审美 (The essence of a product is aesthetics supported by culture):" "文化支撑 (Cultural Support):" 产品不仅仅是功能和物质的载体,它更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价值观和情感。这种文化可以是地域文化、

相关内容:

9月25日下午,2021东莞纺织服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大朗分论坛在东莞大朗顺利召开。论坛以“赋能产业、链接价值”为主题,业界精英、行内翘楚共同分享和讨论,聚焦变局之中毛织产业面临的全新机遇,探索新发展阶段下大朗毛织产业集群的蝶变之路。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中国针织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主任郭瑞萍围绕“针织产品策划与设计”议题发表演讲,结合中国文化全面分享了品牌策划的边界,趋势的使用及产品研发的壁垒。

谈及品牌策划的边界,郭瑞萍指出,设计师的视野和边界决定了策划的深度和广度,在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总会不断区分事物的有用与无用,“我个人觉得,行业发展不要过分急功近利,随意去用所谓的‘有用’的东西,其实很多看似关系不紧密的事物,才是‘大用’。”

论坛上,郭瑞萍现场分享了二十四节气“白鹭为霜”系列服饰的设计策划心得。她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传承千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指导着中国人的四时农耕,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衣食住行,形成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气质风度。

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的服装设计努力探索属于当下的中国气质,以中国气质与创新精神整合包涵哲学、审美、材质以及技艺的文化精髓。“白鹭为霜”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选取白露时节,“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吉祥话是喜鹊登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借景抒情,并且白鹭在传统文化当中,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选它比选仙鹤更加理想。我们要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属于当下的,可以去时尚化、日常化以及产业化的一种中国风的表达方式。”

她强调,人类非遗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我觉得现在企业管理非常优秀,但硬件内容需要不断填充和发展,正如‘白露’和‘白鹭’代表着平凡和卓越,这与二十四节气设计表达的意向暗合,特别希望行业和产业去关注非遗和中国各种丰富的传统文化。”

她认为,国潮和汉服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民族自信心的回归,产品创作要积极挖掘中国本土文化,这将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利好。

郭瑞萍指出,物质是精神的承载,微观具象的设计产品也可以别有洞天,风光无限。设计是一个可以大到无限庞杂的系统,从理念的探究梳理到草图的设计,再到所有细节的调整和确认,每一步都涉及到理念、色彩、风格、廓形、材质、工艺、秩序、节奏......各种因素在不同层面和维度上的整合与平衡。

“我们努力探究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探寻属于当下的、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设计的方法与尺度。这也是我们心中的白鹭-伊人,对我们来说,白鹭是‘梦想之鸟’。”郭瑞萍表示。

优秀的产品设计不能只流于形式,更要与中国元素、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融含蓄内敛的气韵于其中,良好的企业品牌也应用心打造。对于一些孪生产品,郭瑞萍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品牌稳定性,没有独家风格所在的产品,下游往往流于拼盘,而真正的原创是源于上游的。

“具体而言,我觉得企业可以将产品生产线延伸到上游更长的位置,加大技术创新,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及营销策略,这些是咨询和产品取舍的准绳。”

郭瑞萍指出,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做趋势研发,其实变化当中,存在着不变的东西,趋势如历史,企业要掌握发展规律。她认为品牌变量是恒常,品牌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变化,变化是有所依托的,若今年和去年面目全非,那就失去了品牌的意义。

同时,品牌产品要向好的研发空间和产能过剩竞争升级,企业要变劣势为优势壁垒,积极打造变化快、难抄袭、系统完整、具有独家消费理念的产品。“针织是一种技术,产品的背后是企业的积累、研发的逻辑、方法和系统,而其本质是文化支撑的审美。”郭瑞萍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