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新动向,双方“士气高涨”共迎变革时刻

相关内容:

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加剧让许多在华外企不安,但英国葡萄酒俱乐部运营商“67帕尔默尔”却毫不退缩。

这家公司准备在上海一座由英国商人百年前建造的老洋房,开设其在中国大陆的首家俱乐部。该公司计划吸引多达1500名会员,会员年费为5万元人民币。创始人格兰特·阿什顿说:“我在上海看了约20个场地,我真心认为中国对商业持开放态度。”

阿什顿的乐观绝非孤例。当美欧企业在中美、中欧贸易纠纷阴影下努力寻求增长时,英国企业却因中英外交关系迅速回暖而士气高涨。

在中英关系经历数年紧张之后,英国工党政府把重启对华关系列为优先事项,重点放在贸易与投资领域。从折叠自行车专业品牌布朗普顿,到消费品巨头利洁时公司,英国企业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投资公告接连不断。

与美国和欧盟不同,英国尚未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新关税,也未启动紧急贸易调查。今年1月,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访华后,伦敦表示“重新接触中国”将为英国经济“带来最高达10亿英镑的价值”。

英国政府欢迎中方给予汇丰银行、施罗德、安本投资、宽立资本等英资金融机构新的牌照与额度,并指出曾因新冠疫情受阻的英国猪肉加工商已于去年12月获准恢复对华销售产品。

苏格兰羊绒品牌Kiltane创始人马克·基恩正考虑在华开设首家实体店。他说:“里夫斯的中国之行,加上双方对合作的更多表态,从商业角度看,给了我们更多信心。”

中英外交回暖仍处于早期阶段,而这只是快速演变的中国商业格局中对英国企业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些英国金融巨头与大型企业早已深耕中国市场。例如,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中国市场占重要份额,英国默林娱乐集团上个月在上海揭幕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服饰品牌巴伯也不断在中国开设新门店。

折叠自行车品牌布朗普顿的首席商务官克里斯托弗·塞林说:“中国目前是我们最大的市场。”该公司已在北京、上海设店,计划明年拓展到深圳。

许多与英国“传统”“经典”相关联、深受中国游客喜爱的品牌,正把目光投向规模为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商市场。英国高端食品零售商福特纳姆-梅森百货公司今年年初在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线新店。与其合作的一家中国电商营销公司创始人姬蒂·王(音)说,今年以来,他们已接到10家英国企业咨询,创下历年之最。“市场温度真的变了。”她说。

外企进入中国大陆仍需面对价格战、增长放缓、陌生的线上生态及市场准入等难题。

苏格兰皮革集团已在为中国大陆客户生产汽车内饰。该公司首席商务官詹姆斯·缪尔黑德今年早些时候到访上海,希望拓展汽车及航空领域的新客户。缪尔黑德说,“中国汽车的价格竞争极其残酷”,他的公司“无法与部分本土皮革企业的价格抗衡”,但在“豪华内饰”领域仍有优势。

部分英国企业正寻求更加深度融入已是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消费品巨头利洁时公司在上海建设的研发中心将于明年启用,呼应了外企“在中国,为中国”的普遍转向。

今年9月,英国将成为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主宾国。这让外界产生期待。英国企业或有机会签下新一批订单。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赵汤说:“一长串市场准入问题正在讨论中,有望进一步开放商业活动。”

本文由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3日发表,原题为《在华英国企业受中英外交回暖鼓舞》,作者是托马斯·黑尔。

原标题:《中英关系起变化,他们“士气高涨”》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参考消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