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TikTok欧洲月活破2亿,这无疑为中国卖家带来了巨大的新机遇。面对“跨境入驻免经验”的利好政策,中国卖家应该如何抓住这波红利呢?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和建议:
"一、 理解核心红利与机遇"
1. "庞大的蓝海市场:" 欧洲市场(尤其是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主流市场)消费能力强,用户活跃度高,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有持续的需求。破2亿的月活意味着巨大的潜在触达量。
2. "降低门槛,降低试错成本:" “免经验”入驻政策意味着流程简化,降低了对卖家前期运营经验、团队建设的要求,让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人有机会试水欧洲市场。
3. "平台红利期:" 新市场往往意味着平台流量相对分散,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早期进入者更容易获得曝光和增长。
"二、 如何抓住机遇?关键步骤与策略"
1. "快速行动,抢占先机:"
"立即研究:" 不要犹豫,立刻研究TikTok Shop欧洲各国的平台规则、政策、流行趋势、用户画像、热门品类等。
"选择目标市场:" 根据自身产品特性、供应链优势、目标客户群体,优先选择1-2个最匹配的主流欧洲市场进行突破。
2. "利用“免经验
相关内容:



流量是“天时”,政策是“地利”
先得想明白一个事儿:TikTok欧洲这2亿用户,跟传统电商的流量不是一回事。亚马逊、速卖通那些平台,流量是“买”来的——你砸钱做广告,排名才能往前挤,小卖家想跟大品牌抢位置,简直是拿鸡蛋碰石头。但TikTok的逻辑完全反过来,内容就是流量钥匙,一条爆火的短视频能直接把货卖断货。有个叫Lubluelu的吸尘器品牌,就靠一条“一镜到底”展示清洁效果的视频,在德国刷出220万播放量,直接冲进平台热销榜前三。
这种“谁内容好谁就有流量”的玩法,等于给中小卖家开了扇跟大品牌平起平坐的门。更关键的是,欧洲人的购物习惯正在变。以前买东西,大多打开亚马逊搜关键词,比来比去挑便宜的;现在刷TikTok刷着刷着,看达人演示个好用的东西,脑子一热就下单了。有个法国消费者刷到中国产的跑步机,看直播里价格合适,当场就买了,没过几天货就送到家了。这种“先种草再下单”的模式,正好踩中了TikTok的优势。如果说2亿用户是“天时”,那政策放宽就是“地利”。TikTok这步棋打得很明白:平台要快速填满商品池,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以前要“第三方经验”,其实是怕新卖家不懂规矩,现在放开口子,又保留了VAT税号、本地发货这些硬要求,就是想筛掉浑水摸鱼的,留下真能供货的优质卖家。

英国卷疯了,德法意才刚开门
但千万别以为欧洲是个统一的大市场,其实每个国家的脾气都不一样,TikTokShop的站点情况更是差得远。想挣钱,得先搞懂每个地方的“脾气”。最成熟的当属英国站,算是TikTokShop在欧洲的“试验田”。到2024年12月,这里已经挤了20万以上的活跃商家,过去一年销售额同比涨了180%,购物用户也多了130%。热销的品类很明确:时尚单品、美妆护肤。彩妆品牌P.Louise就靠一场直播卖了百万美金,这在英国站不算新鲜事。

卖什么、怎么拍?
不管在哪个站点,想把货卖出去,核心就两件事:选对品,拍好内容。选品不能瞎猜,得踩中当地的需求点。德国消费者买厨房电器,先看耐不耐用,再看是不是环保材料;法国人选首饰,就怕跟别人撞款,越个性化越好;英国姑娘护肤,刚需就是保湿抗衰的性价比单品。广东有家叫友昌科技的企业,看准欧洲人爱喝坚果奶但嫌麻烦的痛点,推了款3分钟就能做好的坚果奶机,短视频里反复演示操作过程,结果在德法意卖爆了,月销直接破万件。更重要的是,选的品得“能讲故事”。TikTok上的爆款从来不是靠参数堆出来的,而是靠场景打动人。比如卖不粘锅,别光说“不粘涂层多好”,不如拍个“新手煎蛋不翻车”的视频;卖收纳盒,别说“容量多大”,拍个“乱糟糟的厨房变整齐”的对比,效果立竿见影。泉州夏乐服饰在欧美卖连体裤,不硬推款式,而是拍达人日常穿搭的场景,一款裤子日均能卖5000件。内容这块,最忌讳的就是把国内的视频直接翻译字幕就上线——文化差异能让你栽大跟头。最好的办法是找本地达人合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产品。头部达人适合做品牌曝光,比如跟法国时尚博主合作拍“法式穿搭”;中腰部达人擅长测评,意大利美妆博主用“跟我一起化妆”的形式展示唇釉,比硬广管用多了。还有个小技巧:抓住平台的流量工具。TikTok给新卖家提供AIGC工具,能免费生成多语言脚本,还能参加“品牌挑战赛”造热度。有品牌在意大利搞了个“#MyLuxuryLook”话题,让用户晒穿搭,曝光量直接破5000万次,带货效果自然差不了。合规和物流是两大生死关
TikTok放宽入驻门槛,不代表能随便乱来。欧洲市场的规矩多如牛毛,尤其是合规和物流,踩错一步就可能血本无归。先说说合规这道坎,最基础的就是VAT税号,只要你用了当地仓库,或者远程销售额超了1万欧元,就必须注册,德国19%、法国20%,税率还不一样,漏报瞒报不仅要补税,还得交罚款,严重的直接封店。

便宜的快消品,比如20欧元以下的美妆工具,走平台合作的专线物流,成本能控制在8-12欧元一单。有个卖家就吃过亏,刚进德国市场时图省事走直邮,结果因为没贴“税务申报标签”,一批货全被扣了,不仅赔了货款,还错过了销售旺季。所以说,合规和物流是入场门票,没这两样,再大的流量也跟你没关系。
窗口期就1年?
很多卖家问,这个窗口期能持续多久?依我看,顶多一年。等大量卖家涌进来,流量成本涨了,竞争白热化了,红利自然就没了。现在最该做的,不是观望,而是先跑起来。新手卖家可以采取“单点突破”策略,别一上来就铺五个国家,先选一个最适合的站点试水。比如懂美妆的先攻英国,做小家电的先闯德国,成本低,试错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