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老了,别再被这些“高级”男装品牌误导,3大品牌坑你不止智商税

“等你老了,这3个男装品牌最好‘别买’,听着高级,实际是智商税”——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观,也是很多人在选择服装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确实,市面上存在一些品牌,它们利用品牌溢价、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品牌文化来吸引消费者,让产品看起来比实际价值更高。对于预算有限或者追求实用性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觉得购买这些品牌是“智商税”。
然而,是否“高级”和是否“智商税”往往带有主观性,并且受到个人价值观、消费能力和审美偏好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被部分人认为是“听着高级,实际是智商税”的男装品牌,以及一些思考的角度:
"可能被部分人认为是“智商税”的男装品牌(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1. "某些奢侈品牌的基础款或轻奢品牌:" "例子:" 某些奢侈品牌推出的纯色T恤、衬衫、休闲裤等基础款,价格可能远高于普通快时尚或专业品牌。 "原因:" 这些品牌利用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设计理念,将基础款产品包装成具有投资价值的单品。对于追求时尚潮流和品牌象征意义的消费者来说,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对于只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觉得价格过高。
2. "某些设计师品牌或小众品牌:" "例子:"

相关内容:

“亮丝”两个字,曾经像一张通行证,把穿它的人直接送进九十年代县城最体面的包厢。

如今再听到,第一反应不是怀旧,是皱眉头——上海消保委三月刚把梦特娇新款POLO衫拎出来示众,色牢度连国标都没摸到,水一冲就掉色,像把中年男人最后一点体面冲进下水道。

专柜数量四年腰斩四成,前Armani设计师空降救场,35到45岁目标客群却只剩两成买账,复古成了“复旧”,亮丝成了“晾丝”,挂在那里随风飘,飘不动钱包。

同一座商场,海澜之家把“大师系列”挂到1500块,价签翻三倍,代工厂还是老熟人。

前Dior男装设计师操刀,结果衣服像忘了年龄:20岁嫌老,50岁嫌嫩,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像中年人的微信昵称,改也不是,删也不是。

后台砸五个亿建智能仓储,承诺2025年扫码能追到棉花出生地,现在只覆盖三成货品,扫码多半跳出“抱歉,该商品不在追溯范围”,像劝人别追根究底,糊里糊涂买走最好。

更魔幻的是南极人。

保暖内衣同一张模特图,拼多多七家店卖七个价,价差能买三杯酱香拿铁。399元的“金标”羽绒服,绒子含量68%,离国标90%差出一个小羽绒被。

加盟商排队起诉,2024才过半年,法院案号已经排到13号,活成连续剧。

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刷手机,越看越懵:当年靠一个logo就能撑场子,如今logo成了原罪。

天猫数据说,“无logo基础款”搜索量一年翻两倍,不是审美突变,是大家终于承认:把品牌当护身符,不如把布料当女朋友——得摸得着、靠得住、洗不烂。

麦肯锡刚出的白皮书给了一个新词:“易打理科技面料”,45到55岁男人对它的关注度一年飙了27%,翻译成人话:最好洗衣机里滚一圈,晾一晚就能穿,别让我去干洗店听老板报价时心里咯噔。

国际羊毛局也补刀:中国成熟男性第一次把“原料可追溯”排在品牌logo前面。

意思是,只要你能证明这根羊毛来自哪座牧场,比胸口绣只小马更让我放心。

七匹狼趁机推出3D量体,门店里站三秒,40个数据传云端,成衣合体度提高四成,省得导购嘴上说“您穿L刚好”,回家照镜子像裹粽子。

技术听起来炫,核心就一句:别让我买完再折腾。

有人算过账:一件标价800块的“纯羊毛”夹克,如果每次护理费80,穿十次实际成本1600,翻倍的速度比基金快。

中年男人的衣柜开始执行“7+3+2”极简军规——七件核心、三件季节、两件场合,多一件都算智商税。

不是突然变精,是市场把学费收得太狠:亮丝掉色、大师撞衫、金标跑绒,每一次都在提醒,再有钱也经不起连环踩坑。

所以现在的体面变得很小:不追logo,追掉毛率;不问设计师名号,问代工厂编号;不晒购物小票,晒水洗标。

中年男人终于明白,衣服和人一样,扛得住洗衣机,才扛得住日子。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