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纪梵希品牌(Givenchy)的“纪梵希”,无论是对于品牌本身还是其设计师或继承人来说,前路确实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1. "品牌定位调整":纪梵希作为一个高端时尚品牌,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定位,可能需要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整。
2. "设计风格转型":新设计师或团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市场反馈,为品牌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同时保持纪梵希一贯的优雅和独特性。
3. "市场营销策略":如何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吸引和维持忠实客户群,同时吸引新客户,是品牌面临的重要问题。
4. "产品线拓展":纪梵希可以探索新的产品线,如美妆、配饰等,以拓宽市场覆盖面。
5. "国际化战略":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6. "社会责任":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品牌也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如环保、公平贸易等,以提升品牌形象。
具体走向何方,还需根据以下因素来决定:
- "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需求,紧跟时尚潮流。
- "设计师或团队的能力":新设计师或团队是否能够胜任并带领品牌走向新的高度。
- "品牌文化":如何在保持品牌传统的同时,创新和发展。
- "竞争对手":观察竞争对手的策略,从中学习并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总之,离开纪
相关内容:
来源:文汇报



小羊皮唇膏、夸张的数码印花图案,纪梵希被戏称为“爆款风格”。事实上,在纪梵希执掌该品牌的年代,只推出过香水线。而赫本为其免费代言的“禁忌”香水,曾在彼时的时尚产业轰动一时。
纪梵希时代的“纪梵希”,曾是法式优雅的代名词。纪梵希的品牌图案,就是由四个字母G组成,代表四种含义,分别是:古典 (Genteel )、优雅(Grace)、愉悦 (Gai ety) 以及纪梵希创始人纪梵希 (Gi venchy)。然而,对于纪梵希现在的主要客群来说,这样的风格可能未必是他们熟悉的。
小羊皮唇膏、小鹿斑比、圣母、狗头、五角星、数码印花,纪梵希近些年夸张的图案和醒目的花纹,被戏称为“爆款风格”。
而明星们身着纪梵希服饰在机场、街头留下的照片,是纪梵希品牌最近10年留给人们的印象———硬朗的、酷酷的、街头元素十足。
事实上,1988年,61岁的纪梵希已将同名品牌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全球最大的奢侈 品集团LVMH。而他本人在1995年还卸下了品牌首席设计师的职务,正式退休。
而纪梵希进军彩妆与护肤品业也发生在纪梵希卖掉品牌之后。在纪梵希执掌该品牌的年代,只推出过香水线。赫本为其免费代言的“禁忌”香水,曾在彼时的时尚产业轰动一时。
1988年之后,纪梵希品牌陷入了长达10年的混乱。10年中,分别有三位风格迥异、个人特色突出的英国设计师执掌纪梵希。最先上任的是约翰·加利亚诺。约翰·加利亚诺仅任职不到一年即离去,接替他的是另一位以鬼才著称的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上任时的亚历山大·麦昆仅27岁,不过他的怪异风格没能革新纪梵希。直至2005年里卡多·堤西上任,纪梵希才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品牌规模增长了六倍以上。他的秘诀是放弃华贵,加入街头元素印花。也正是他的设计,形成了现在消费者对纪梵希品牌的认识。
目前,纪梵希的创意总监是曾供职蔻依 (Chl oé) 的克莱尔·怀特·凯勒。除了推出“小猪包”,她还将蔻依送上了新高度。凯勒是纪梵希历史上首位女性创意总监。
在经历多年磨难后,纪梵希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风格不够持续、市场定位不够明确。品牌方想打造更现代感、更酷、更年轻化的形象,老牌时尚纪梵希品牌再度陷入茫然。
尽管在退休以后,纪梵希本人很少就这个品牌的设计风格发表评论。不过在2007年接受时装杂志采访时,他再也忍不住了:“(看到现在的设计) 我并不开心。毕竟,我应该以这个品牌感到自豪。”
高级定制已死,昔日的隆重、矜贵,被眼下的荒谬所取代。这是圣罗兰阔别时尚界时发表的感叹。
此前,与纪梵希同时代活跃在二战后巴黎的设计师基本都已凋敝:香奈儿、迪奥、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亚加都早早去世;最近10年,YSL创始人伊夫·圣罗兰亦已离开。
有人说,大牌设计落入凡尘,经典只能用来怀念。不过,也有人说,这也不是坏事。
孰是孰非,多说无益。纪梵希的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离开纪梵希的“纪梵希”,是继续风雨飘摇,还是重树辉煌? 也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