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路咸鱼翻身,中期业绩上涨17.6%,积极布局扩张,计划新增店铺数量

班尼路咸鱼翻身,中期业绩上涨17.6%,积极布局扩张,计划新增店铺数量"/

班尼路,作为一家知名的服装品牌,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中期业绩上涨17.6%,这一喜人的成绩表明了公司近年来在市场策略和运营管理上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以下是对这一消息的分析:
1. "业绩上涨原因":班尼路业绩上涨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产品创新":可能推出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 "营销策略":有效的营销活动可能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 "成本控制":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成本等方面可能进行了优化,降低了运营成本。
2. "增加开店数量":班尼路计划增加开店数量,这可能是基于以下考虑: - "市场扩张":随着业绩的上涨,公司可能看到了更大的市场潜力,希望通过增加门店数量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品牌影响力":更多的门店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 "销售增长":门店数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销售额,进一步推动业绩增长。
3. "未来展望":班尼路在业绩上涨和开店计划的双重利好下,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以下是一些建议: - "持续创新":保持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 "优化供应链":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 "关注消费者体验":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提高顾客满意度

相关内容:

日前,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团发布了截至2018年9月的中期业绩报,集团总营业额增长6.48%至43.46亿港元,毛利同比增长8.76%至13.43亿港元,净利润1.95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4%。

在整个集团业务中,零售及分销业务的营业额占比39.6%,这当中班尼路的销售占比接近90%,其余由S&K、I.P.Zone、ebase等集团其他服饰品牌贡献。在今年截至9月30日的6个月内,班尼路收入15.2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7.6%,但同店销售出现5.3%的跌幅。

而纵观班尼路自2015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品牌销售增长几近停滞。自2015-2017年的三年间,该品牌的收入分别为32.6亿港元、31.44亿港元、32.74亿元。

班尼路(BALENO)原本是意大利品牌,上世纪80年代开始被引入香港市场,当时的品牌被译为“宾奴”。1992年德永佳集团取得了宾奴(BALENO)商标所有权,并聘任周润发为品牌代言人做全线推广。1995年,广州市友谊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代理了宾奴休闲系列服饰系列,为与宾奴(BALENO)经典男装产品及其风格区隔,正式更名中文商标为“班尼路”,此后请来刘德华和王菲代言做品牌代言。由于抓住了当时国内休闲类服饰还处于空白的机遇,到2001年,班尼路门店规模超过当时的知名休闲品牌佐丹奴、达到600家。此后10年间,班尼路借助中国大卖场、百货业态的发展,门店数量一路走高,巅峰时期的2012年旗下共开出门店4044家。

但在电商兴起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双重夹击下,服装设计、产品更新速度仍然遵循传统生产流程的班尼路被甩在了后面。如今,主流商圈里已经很难再看见班尼路的门店。今年8月的公开报道显示,班尼路门店缩减至1000多家,六年间关店约3000家。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班尼路大多只能在一些大卖场、或者百货店流量并不好的区域开店,且多数处于持续打折中。

因班尼路业绩长期处于下滑阶段,德永佳集团的关店策略也一直在继续。截至目前,德永佳在中国内地共拥有2232家门店,同比减少800多家。不过,受班尼路业绩回升鼓励,德永佳在财报中称,未来要增加在超级市场的开店数量并继续投资电商业务。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