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电商品牌运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市场调研与分析":
- 了解目标市场,包括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市场趋势等。
- 分析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
2. "产品定位":
-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明确产品定位,包括产品类型、功能、价格等。
- 确保产品具有竞争力,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供应链管理":
-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确保产品质量和供货及时性。
-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快的物流服务。
4. "品牌建设":
- 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口号等。
- 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5. "营销策略":
- 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包括搜索引擎优化(SEO)、搜索引擎营销(SEM)、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等。
- 开展促销活动,如优惠券、限时折扣、买赠等,吸引消费者购买。
6. "客户服务":
- 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包括售前咨询、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
-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7. "数据分析":
- 利用
相关内容:
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元器件电商市场中,品牌运营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文从品牌打造、定位、形象特性、营销策略、宣传方式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电子元器件电商品牌运营的8个要点。

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元器件电商市场中,品牌运营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文从品牌打造、定位、形象特性、营销策略、宣传方式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电子元器件电商品牌运营的8个要点。
1、品牌的打造
品牌不是一蹴而就
估计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人员都逃不了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品牌运营。所有人都知道品牌的重要性,都想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做运营的本分。
品牌运营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在社会上或者行业中广泛传播,最终转化为商品的交易。品牌的打造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句很响亮的口号就能轻易造就的,它是以一个企业最底层的文化、行事准则的为基础的,以其某种特性在行业内逐渐扩散,在人群中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特定印象。
当然除了那些有大把钞票疯狂砸广告的财主,记得有一年足球世界杯,一个招聘企业花了重金在转播上做了广告,一键三连“找工作上BOSS直聘”、“找工作上BOSS直聘”、“找工作上BOSS直聘”,非常粗暴的方式快速让人给记住了,后来的几年这个平台就成了行业的佼佼者了。我个人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但是他确实找到了广告的精髓,但这个是需要有足够资金支持的,我们这个行业的玩电商的小企业还玩不起。而且我没记错的话当年某C端头部电商也玩电子元器件商城,想要插足进来捞一杯羹,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既然这样,我们大部分友商都是赚点钱,就花点钱在运营上,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品牌运营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式在前进的,是需要在细节上搞事情的品牌营销,不要想着不花大钱,搞些大动作就能把品牌营销做好,还是要现实一些。
我们曾经想要做一些大事去提升品牌知名度,但是后来发现这件事本身很快就会变成了历史事件,被人遗忘。后来才发现其实品牌营销应该是长久持续的,一点点小事情做好了累加起来的,而且这需要以公司本身确实在做这样一件事为基础的,是以企业本身具备了某些优秀的特质为前提的,至于无中生有的设计情节,我在这里先给一个否定。
品牌定位
品牌运营的根本这个企业本身就有着某种正向的特性,这是基础。注意我说的是正向的,不是歪门邪道,如果一个企业本身就想通过这些歪门邪道来获取利益,它靠着铺天盖地的广告砸出来的品牌效应,这种品牌效应也是难以经得住市场考验的。
品牌运营的基础自然是品牌定位,一个企业的品牌定位决定了它的运作模式,甚至在定位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这家企业能达到的高度。其实这跟一个企业领导的理想有很大的关系,这取决于他创立企业的目的。有些创始人只是为了赚钱,但往往赚不到钱,有些创始人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但最后不但达到了目的,还得到了不错的回报 。还是那句话“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在这里也一样非常适用。
品牌定位往往是创始人或者领导层的一种本身特征的企业化,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是一群怎么样的人,才能做出相应的品牌印象,这是刻意演不出来的。我常一句话叫我们本来就是如此,做好我们坚持的东西,有时候成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
2、也是可以设计的
刚才说品牌打造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但并不是顺其自然,其实也是可以设计的,还是那个观点,可以设计的但不是无中生有的杜撰。
设计这个词我觉得还是挺合适,其实这就是一整套品牌策划的集合,我们把它拉的时间长一些,把在时间节点上策划一些活动,对外形成一套整体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对客户的认知进行重复冲击,已达到品牌效应呈现的目的。
我的朋友圈里面有人把红楼梦一个一个章节的总结介绍出来,关联上自己的企业名称或者微信头像;也有人把打击某个不良商家,联合受害者一起对抗的事情始末从头展现出来;还有人经常发自己从事的行业案例。其实这些都是对他人在做重复的刺激,形成某种印象,用在品牌上就是品牌效应。
有些企业善于讲故事,就把企业故事讲的很好,然后在日常对外宣传中有意或者无意的把这个故事宣传或者,让故事在圈子里面形成某种印象。
有些企业会把公司发展方向,或者特性写成一句很有标志意义的Slogan,作为这一套品牌扩张方案的核心,这其实也跟企业发展的方向一致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里设计到一个广告的意义,广告或者时间其实是很容易被人遗忘的,只有在重复出现刺激人的时候才容易形成一定的认知。所以不管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品牌推广方案,重复性和稳定性很重要,忌经常更换对外宣传输出的口号或者形象内容。
3、形象特性
如果我们看到一家企业看到某某企业的模式发展的不错,一开始定位就是想着模仿别人,那结果可想而知那是很难有能成功的,因为每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基因,这个基因也是难以模仿的。即便真的完全复刻了别人的模式,还有另外一道关卡横梗在前,那就是有些人对复制者或模仿者是一些情绪的,在这些人眼中模仿者永远是某某第二。
在传统行业模仿者当中也许可能有很多个也活的不错的企业,但是在互联网行业,模仿者被冠名模仿者之后,就很难普遍的被其他人认可,似乎互联网企业在一个维度空间里只能有一个领导者存活。
这样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自身企业的某些特性显露出来,而且作为一个标志去运营。我们企业自身的特性什么,这个需要企业家们或者企业领导去制定或规划,必须让企业有一个明显的标签,不要指望成为某某第二,也不要期望着前面的大山犯错倒下了,你能分到一杯羹或者取代它的位置。这世界那么多人而你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话放在企业上也同样适用。
4、营销策略
我说了很多关于品牌的内容了,可能有人还是不知道要如何营造自己的品牌,其实这个很正常,毕竟看书跟写书的人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有时候也无法感同身受,也有可能是我本身就没有太成功的案例,所以没有办法给大家呈现出很清晰的路径。
但是我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想法出来,比如大家都是做直播,现在市场上的人都是千篇一律的品牌宣传,广告的味道很重,把我们自己当做观众,你愿意看这样的直播吗?我想不愿意吧,谁愿意花时间去看一些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这是很多同行企业做直播都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直播都是没有起到明显作用的,只能看着还算可以的数字在自我进行安慰。
那客户想要看什么?广告如何植入?
我曾试图用最简洁的话来总结什么样的直播或者短视频被人接受:有用、有趣。很简单的总结,但是却又很真实,能做到这两点的就很不容易了。我们做电子元器件分销的,自己去生产对客户有用的视频内容好像又有些无处着力,这应该是原厂做更合适一些。至于有趣的内容似乎又容易让人忽略了是谁在做的视频,他的目的是什么?
后来我又想到一点,客户可能想要看的是热闹。看热闹可能是人性使然,既然如此我做直播的话是不是可以找一个话题,再找几个不同阵营的工程师来争论,这是不是比单纯的介绍自己公司是什么的,如何强大如何了不起的要好一些。一场直播不能形成效应,那就多几场好了,让直播也有一个特立独行的标签,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路子 。
说道这里我又想起24年有一个“国车致敬国门”打卡活动,十家主流中国汽车企业及代表车型,致敬中国十大国门,用车轮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用行动助力中国品牌向上,共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个活动创意我是挺喜欢的,感觉总比一场车展来的有意思吧。
所以,如何在所有人都已经玩遍了花样的时候,去找一条新的路子就很有意义,至少感觉上是让人兴奋的。
我们看得到很多企业都在玩直播、短视频、公众,那这些以前看来是新鲜的事现在是不是又已经成为了过时的产物呢,当然不见得。我们看现在的电视广告、公交地铁广告也依然还是重要的宣传手段,这些短视频等也自然不会那么快被淘汰,我们日常所见的的宣传手段很可能就是千锤百炼之后留下来的,不要急着抛弃。只要有好的内容匹配这些手段,才能展现出这些渠道的能量。
5、品牌宣传
说道内容,那就在这里继续聊一下。往往我们很容易在产生内容的时候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去输出内容,有时候看起来很盛大热闹的事情,最终也没有多少人浏览观看。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的公众号上都有体现,如果要究其原因那可能是你客户根本没有被带入,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你家的事情,所以要怎么样才能使客户愿意去看,愿意去了解你的企业呢?
这个还是逃离不了有用、有趣和看热闹这三个词,让客户愿意花时间在你的身上本就是要花费很大心思的,更需要从客户的视角出发,客户真正想要看的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留住客户。所以不是你想要表达什么,而是客户想要什么,我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去迎合客户,是的,就是“迎合”这个词,姿态就是这样低。
不要沉寂在自我的世界中,跳出自己现在的工作,跳出自己现在所在的企业,把自己当做一个门外人,一个跟公司跟岗位完全没有关系的人,尝试这样去产生内容可能更能贴近你的客户。当然一个人工作的习惯很难改变,特别是已经在职很久的员工更难以改变,但也许这才是突破自己的那个点,让自己没那么舒服也是一种改变。
看了很多人企业的宣传介绍、展会、短视频、直播,问我发现很多企业都逃不掉上述的那种思维,很多情况下也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在阐述自己,直播的时候一个劲的推广自己,也就是所谓的硬广告,真的,客户没那么多时间,也不想花那么多情绪在这上面,一旦对企业的某些宣传渠道形成一种特定的不太好的印象,那以后看到这个渠道出来的内容,那就是一撇就过去了,不会再有想要看的心情了。
如何让客户愿意看到自身企业的亮点?我觉得应该是让客户看到你再做什么,而不是让客户听到你在说什么,这时候真的是无声胜有声。不要给客户的提示什么,在细节的地方显露出企业的亮点,让客户自己去体会可能会更有力量。
我曾经去过一家公司拜访,我走进他们公司的会议室的时候,一个员工给我递上了一块眼镜布,示意我可以把眼镜擦擦,我当时就感觉很暖。这就是别人企业的温度,后来我是认认真真的听完了他们公司的介绍,不由得感到别人企业做得大确实是很用心了。那块眼镜布我后来带走了,在一次使用的时候才发现那块眼镜布上也是有LOGO的,很小很淡,完全不会侵占你的视野,反倒是这样让我更加想看清楚它上面的内容。
低调不张扬,从点点细节上体现自己的企业的亮点,这才是更有效的品牌宣传,注意让别人看到你在做什么比让别人听到你说什么更有意义。
6、忌:消耗品牌
我们都说要经营品牌,一步步把品牌建设搞上去,但是可能很少有人在谈论什么是消耗品牌,这个概念我之前也是没有的,直到2024年上海慕尼黑展会上,我看到两个现象。第一,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头戴着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展馆里面溜达,一个展位一个展位的溜。见人到熟人也直言,今年太难了,为了流量形象也不顾了。我理解这时候大家都不好过,都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自己,能带来一些客户。只是觉得这样带来的流量未必就真的有效,甚至我觉得这更加的是在给企业蒙上纱布,这时候我想到了网红这个词,网红这个词现在看来未必是一个褒义词。
另外一个现象是同一个管内的展台上有一家企业打出去一个宣传语 “行业倒数第一”,到现在我也没有记住他家的公司名字,只记得了这句话,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这样的感觉吧。在当时可能很多人确实对他们企业有所耳闻了,但这种耳闻在我看来未必是什么好事。但是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剑走偏锋的路子,至少在让人知晓上有了一点成就,至于后来如何那我就不知道了,可能已经收获满满,可能在弥补之前挖的坑。
当时我就有了这个消耗品牌的一个概念,我们做运营的应该把握一个限度,什么是出奇制胜一招制敌,什么是规规矩矩扎实落脚,什么是剑走偏锋哗众取宠。不管什么方式我想应该有一个度,就是忌:品牌消耗。
刚才第一个案例我也想再拿出来说一下,关于企业领导人形象的问题,我们往往会把一个公司的领导人跟公司品牌形象挂钩起来,特别是对于一些大企业,往往他们的某个领导就代表着他们的公司形象。因此作为企业领导人,特别是有IP效应的领导人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或者说更要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一旦这些人有了不良行为会被社会不断放大,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形象,自然也就会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所谓德不厚不足以纳财就是这个道理。
7、忌:夸大宣传
首先要对这个夸大做一个说明,这里主要指吹嘘的意思,是自己没有的说成有,数量少的无限夸大,适当的夸大我认为也是可以的。
品牌对外宣传的大都不会把自家的丑事/确定暴露出来,都是在宣扬自己的好,所以单看宣传的内容,对外界来说会感觉这个公司总还是不错的,只有真正深入了解才会知道实际情况,而绝大多数情况是我们的客户并没有什么机会深入去了解,只能通过对外宣传的形象了解一家企业,所以认知和实际不对性的情况就是普遍的情况。
品牌宣传我认为是应该与企业当前的综合实力相匹配的,略微超前一些是非常又必要的。我也见过一些企业十分的低调,低调到连它的客户都不是很了解它,对外完全就给人一个小公司的感觉,而其本身却已经在细分领域内属于比较靠前的存在了,这种低调可能很符合老板的意愿。但是从运营的角度上讲,它是应该有必要被放大的,至少符合它当前的市场地位,这对于后续的客户获取是十分有帮助的,除非这家企业就只想做好当前的这些客户,太多客户了它觉得忙不过来,或者懒得去忙,那这样的话,这老板可就真的很超然了。
夸大宣传,比较不靠谱的夸大宣传应该是很多公司都在做的事情,毕竟把自己描述得越高大上,越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也就越容易从中获利。可是如果看起来高大上的背后却有很多务虚的,不实际的问题,那这种虚假也是十分容易被人戳破的。几个客户的反馈倒也还好,但是这种非正向的反馈一旦传开了,企业估计也是吃不消的,最后还是要为了这个虚假夸大的宣传买单。
8、关键点
企业本身优秀匹配相适应的品牌宣传,能够起到强强联合的促进作用,我们做企业最根本的还是要脚踏实地,踏实干实事,品牌宣传只能是辅助不能是主角。
虚假宣传出来的高大上,最后也要为这个虚假所买单,是难以为继的,切记别太把品牌宣传当做企业运营的重心,吃牛可以但是别不打草稿。
本文由 @青山郭员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