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似乎在描述一个特定的现象或故事。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断以下信息:
1. "山东人租用品牌":这可能意味着山东的某个人或企业通过租用知名品牌的商标或使用权,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并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
2. "福建广东人山寨":这里的“山寨”一词通常指模仿、复制他人的产品或品牌,但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福建和广东地区在中国以制造业和模仿创新而闻名。这里的描述可能指的是福建和广东的某个人或企业通过模仿成功品牌,实现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3. "都成为百亿富豪":这句话表明无论是通过租用品牌还是通过山寨,这些个人或企业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商业成就,财富积累达到了百亿级别。
具体到这个故事或现象,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品牌授权与租用":在某些情况下,品牌所有者可能会将品牌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以扩大其市场影响力。租用品牌的企业可能通过有效的营销和运营,实现了快速增长。
- "山寨文化":在中国,山寨文化曾经非常盛行,一些企业通过模仿知名品牌的产品,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并迅速获得市场份额。
- "商业成功":无论是通过租用品牌还是山寨,这些企业或个人都成功地抓住了市场机遇,实现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或现象可能只是一个例子,并不代表所有类似情况。此外,商业成功
相关内容:
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1990年,一个从泰国回国的山东籍汉子,在北京设立了驻京办事处。随后,他们做过旅游,在第二故乡河南搞过房地产开发,1993年还成为当时世界电脑6大品牌之一的AST电脑的中国区总代理。
但这一切,都不是他发家的根源,真正让他后来成为财富超过1000亿元的富豪的,是1995年将一种饮料引进国内,这个“租借”来的品牌饮料,到2019年,在中国生产了100亿罐。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2人“山寨”他们, 日后也会成为百亿富豪。
这是一款什么样的神奇的饮料?
1、山东汉子成为中国功能饮料大王
这个山东汉子叫严彬,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可能也不知道他的企业,但一定知道一款曾火遍中国的饮料——红牛。
严彬1954年出生在山东,很小的时候,母亲被选派支援筹建当时的平原省,他跟随母亲来到如今的河南新乡,16岁中学毕业,被安排到林县插队。

那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常年以红薯为主粮,基本见不到白面,所以,1971年河南话剧团招工,17岁的严彬去应聘,动机竟然是“管饭”。
进入河南话剧团后,非专业出身的他,只是干一些杂活,但他骨子里有山东人的仗义,好交朋友,加上话剧团不仅“管饭”,还发16.5元的工资,后来涨到38元,他混得不错,1978年改革开放后,还带着一帮小弟从广东倒磁带、墨镜等时尚的东西到河南卖。
中国和泰国建交后,严彬动起了到国外闯荡的想法,也抓住了机会。
刚到泰国的时候,他遇到的艰难,不亚于年轻的时候在老家,给人打工,唯一的要求是管饭,一度靠卖血糊口。机缘巧合,严彬发了家。这段经历,外界一直不是很清楚,一种说法是,他是通过房地产发家,更具体的说法是,接下了一个烂尾楼。
总之,1984年,他在泰国成立了华彬集团。
泰国有一种叫“Kratingdaeng”的饮料,加有牛磺酸、维生素等成分,创始人是泰国天丝创始人许书标,许也是华人。这个品牌在欧美市场开始渐露尖角,品牌叫“Red Bull”。1993年时,许书标想在海南建厂,但因拿不到生产许可批文和注册商标而作罢。
那几年,中国饮料行业正被“水淹七军”, 国产饮料企业纷被可口、百事收购, 几乎全国覆没,全国只有“可乐”等几种。
这让严彬看到了机会,决定与许书标合作,引进这款饮料,1995年12月25日,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并迅速建立了加工厂,将中文品牌定名为“红牛”。这就是日后火遍中国的红牛。

毫无知名度的红牛,采取广告轰炸的方式打开市场。1996年7月1日,深圳罗湖海关树起一块巨大的宣传牌——“香港明天会更好”,严彬赞助了100万元。1996年央视春晚,他们投入了1多亿元,严彬甚至抵押华彬集团的资产,通过贷款来筹集开拓市场的费用。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红牛”成为中国第一饮料,到2019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00亿罐。近年,他们与泰国方面因为品牌等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官司大战, 但“红牛”2020年的销售额仍达228.15亿元。在中国,一款饮料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严彬日后被称为“中国红牛”之父,也成为中国的顶级富豪,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达1150亿元,前几年更是跻身中国富豪榜前10位左右。
当然,他的产业不仅仅来自于“红牛”,还有房地产等,但“红牛”无疑是他的起家之作。
2、福建“山寨之王”,模仿“红牛”
随着“红牛”火遍中国,很多人也盯上了功能饮料,包括中国的饮料巨头娃哈哈、农夫山泉等,都没有眼着严彬一个人赚钱,先后推出了激活、脉动等功能饮料。
相比而言,他们是比较“节制”的, 除了主打功能饮料的旗号外,其他方面也明显看出差异。
一个福建人,则更进一步。

他叫许世辉,泉州人, 出生于1957年,1989年创立了一家达利的食品企业。
这是一家以“山寨”而闻名,这里的“山寨”,不是贬义词,不存在好或者不好,而是指模仿之意。
当年,看到来自韩国的好丽友蛋黄派在中国大受欢迎,他们就推出了“达利园”蛋黄派,迅速取得相当不错的销售;看到乐事薯片热卖,就推出可比克薯片,并请来周董做广告,一炮打响;王老吉凉茶火爆的时候,他们推出和其正凉茶,同样分得凉茶的一杯羹。
模仿必须有过人之处,他们一是价格远低于“原产”厂家,二是疯狂打广告。如“达利园”蛋黄派只有好丽的1/3左右,请来许晴广告,可比克薯片请周董代言,和其正请陈道明代言,这些人都与产品的调性相当吻合。
一方面,老百姓吃上了便宜的食品,另一方面,模仿者也赚得真金白银。

2013年,达利食品推出了功能饮料。从名字就能看出,他们对“红牛”的模仿——乐虎,你叫“牛”,我就叫虎。主打广告语也相近,“红牛”是“累了、困了喝红牛”,乐虎是“喝乐虎,提神抗疲劳”、“喝乐虎,激发正能量”,有时候前面还加上“繁忙工作,加班熬夜”、“”开车出行,运动健身”,和红牛广告中的场景相当相似。包装也很相似。
乐虎取得相当不错的销售。近年来,年销售额都在30亿元左右,2021年达32.22亿元。
同样, 许世辉也成为了顶级富豪,去年财富下跌了约20%,仍达445元,曾多年蝉联泉州首富。
联系到此前多次类似的做法,被称“山寨之王”的达利此举似乎并不让人意外,而广东一家企业,把“山寨”做得更加极致,甚至把广告语直接拿过来用。
3、广东企业,直接“山寨”广告语
他叫林木勤,广东人,出生于1964年。
林木勤本来与饮料没有多少关系,20岁的时候,就到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当技术员,4年之后,他到一家名为深圳奥林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的企业,从部门经理一直干到副总。

这只是一家饮料小厂,主要做茶饮料,到2003年,日子已经举步维艰,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众所周知,从19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饮料行业已经杀成红海,大批国产饮料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天府可乐、崂山可乐、北冰洋等就是这阶段被收购的,史称“水淹七军”。当时,这家小厂也面临破产。
接过小厂后,林木勤仍做茶饮料,日子过得不温不火,到2009年,看到功能饮料十分红火 ,林木勤决定也转做功能饮料。东鹏特饮才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他们可以说“山寨”到了极致,不仅功能、包装等很相似,而且把广告语也定为“累了、困了,东鹏特饮”。同样,他们通过广告轰炸,迅速打开了市场。

2021年5月,东鹏饮料在上交所上市,曾创造连续14个涨停板的纪录。随后有所滑落,目前股价仍达146元/股,相比46元的发行价,上涨了2倍多。
2021年,东鹏股份的营业收入达69.78亿元,净利润接近12亿元。如今总市值超过580亿元,林木勤持股比例超过50%,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林木勤、林煜鹏父子的财富达360亿元,此外公司还有3人也榜上有名。

估计连严彬也没想到,27多年前,他引进的一罐饮料,“租借”来的品牌,成就了自己千亿财富,还引来一群模仿者,其中2人的财富分别达到445亿元和36亿元。其实,两位中国首富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和娃哈哈的宗庆后,也或多或少得益于红牛开启的功能饮料。
不得不说,这是一罐神奇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