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逆袭记,从代工巨头跃升至全球第二,收购布局本土化引领运动风潮

安踏的逆袭史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代工厂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体育用品公司,其成功之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起步:从代工厂到自有品牌 - "早期发展":安踏最初成立于1991年,最初是一家为其他品牌代工的工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安踏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 "品牌建设":1997年,安踏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产品线和品牌形象。
### 2. 收购战略 - "多元化发展":安踏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合作,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品牌阵容。例如,收购了FILA在中国的经营权,使得安踏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市场。 - "国际品牌整合":安踏还收购了始祖鸟(Arc'teryx)、Descente等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 3. 本土化策略 - "市场洞察":安踏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符合本土市场口味的产品。 - "文化融合":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安踏也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和文化内涵。
### 4. 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安踏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如“安踏科技”系列,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相关内容:


最近体育新闻里总能看到安踏的消息,说他们快超过阿迪达斯了。2025年他们跟收购的Amer公司加起来能赚35亿利润,比阿迪多一倍不止。关键他们赚钱还特别轻松,利润率比耐克高一倍,自己搞面料研发,开直营店,成本控制得好。

安踏早年买过FILA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当时FILA在中国一年就卖几百万,亏钱。他们把FILA改成轻奢运动风,在一二线城市开店,现在一年能赚百亿。2012年整个行业库存积压,其他品牌关店,FILA却趁机开店扩张,成了安踏最重要的钱袋子。

他们2016年和日本公司合资搞迪桑特,那时候迪桑特在中国就六家店,一年卖不了几个亿。安踏后来三年开了几百家店,2023年迪桑特在中国做到五十亿销售额,占全球一半生意。

2018年安踏花了56亿欧元买Amer集团,这家公司旗下有始祖鸟、萨洛蒙这些户外品牌。借钱买的,当时负债率很高。但后来他们把始祖鸟衣服改小一点,更适合亚洲人身材,2024年始祖鸟全球卖了二十亿美元,中国占三成。萨洛蒙靠越野跑装备火起来,2024年卖得比始祖鸟还好。

收购后安踏没直接控股Amer,但掌握经营权。比如郑钦文拿的Wilson网球拍奥运夺冠,两天内四万人问在哪买。他们先把公司现金囤够,再借钱收购,后来让Amer上市还债,风险控制住了。

安踏自己不做国际品牌控股股东,但通过本土化运营说了算。比如始祖鸟在中国市场调整设计,开体验店,2024年上海开的第一家旗舰店就是他们操盘的。Salomon针对骑行、徒步人群做细分市场,销量涨得快。

现在他们手上有FILA、迪桑特、始祖鸟几个不同价位的品牌,覆盖从高端到大众市场。迪桑特接替始祖鸟成为更低调的奢侈选择,避免单一品牌太火影响形象。

以前运动品牌全球化都是收购加加盟,安踏反着来。自己做面料省成本,直营店直接赚差价,不用分给中间商。他们的模式证明有钱不够,还得懂中国市场需求。

比如FILA复刻1983年的网球鞋,结合复古潮流卖得挺好。始祖鸟参加攀岩活动推广,2024年在阳朔搞培训班拉新用户。这些动作都是根据国内消费习惯改的。

现在安踏账上还有五十亿美元现金,可能继续找新品牌收购。不过他们选的都是有技术底子但在中国没做起来的牌子,接手后改产品、开店,像做 FILA那样复制成功。

运动品牌竞争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安踏现在掌握了多个国际品牌的中国运营权,等于拿捏了这些品牌最赚钱的市场。耐克、阿迪还在依赖经销商,反应慢了半拍。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