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牌,假产品"指的是虽然产品的品牌名称是真实的,但产品本身却并非该品牌所生产,而是假冒伪劣的产品。这种现象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是关于这一问题的几个方面:
1. "消费者权益受损":消费者购买到假产品后,不仅无法享受到正品的质量保障,还可能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 "品牌形象受损":真品牌被假产品冒用,会损害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3. "市场竞争不公平":假产品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秩序,对正规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4. "法律法规缺失":我国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提高消费者识别真伪的能力。
3.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4. "企业自律":企业要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自身品牌形象。
5. "技术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如防伪标签、溯源系统等,提高产品防伪能力。
总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关内容:
天一冷,保暖内衣就大火,像红豆、南极人、恒源祥、浪莎、北极绒、俞兆林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品牌。
南极人:我不只卖内衣

但是如今,其中的一些品牌又改变了我们对它的认知。
比如南极人,它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内衣企业之一,首创保暖内衣产品,曾风靡全国,几乎成为人手一套的冬季必需品。它的广告语“南极人不怕冷”也传遍大江南北,南极人品牌家喻户晓。
但是如果你对南极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卖保暖内衣上,那就显得孤陋寡闻了。因为现在南极人的标签已经出现在内衣、母婴、服装、厨品、鞋类、床品、家电等9大品类的55大类目产品线中。
南极电商诞生

一开始,南极人公司拥有自己的工厂和渠道,自产自销。但是2008年,南极人开始转型,自家的生产线停产,经营10多年的工厂也全部被卖掉。并且在2015年的时候,完全放弃了实体零售和直销。
转型后的南极人开始做“南极电商”,也就开启了“卖吊牌”这种模式。
可能很多人会问,好好的实体生意不做了,就只卖吊牌,这能赚钱吗?说了你可能不信,它不仅能赚钱,而且赚得还不少。
在同行业领域来讲,南极人转型算是比较成功的。据数据显示,2018年南极电商的营收达到33.53亿元,净利润达到8.87亿元。也就是说,光靠卖吊牌,南极人一年就赚了8个亿。在它2019年的半年报中,公司营收达到16.34亿元,预计2019年的营收能突破30亿。
而且品牌授权生产商的数量,也从2012年的70家增长到2018年的866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很多领域都能看到南极人标签的原因。
真吊牌,不一定是真货

值得一提的是,南极人只管授权吊牌,不管授权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拥有南极人的标签。并且如果遇到调查,还会给你提供证明规避处罚。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当消费者在购买南极人旗下产品时,还需要自己去斟酌质量问题,因为现在南极人的产品只能保证是真吊牌,而不能保证产品是真货。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情。不过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退货的量在增加,南极人口碑也在变差。2018年开始,南极人就已经频繁的出现在了国家质检不合格产品的黑名单上。
当然,像南极人这样卖吊牌的企业也不少,很多都属于一时盈利一时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品牌盈利,是在消耗品牌价值,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品牌的价值会耗尽,那时便回天无力了。
一个品牌的树立,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但一个品牌的倒塌,可能就是顷刻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