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发出的不平凡的光芒。它强调的是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普通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散发出温暖和希望,照亮他人,甚至影响社会。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这种精神被广泛提倡。它鼓励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以下是一些与“凡人微光”相关的例子:
1. "志愿服务":许多志愿者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地方提供帮助,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是“凡人微光”的体现。
2. "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默默耕耘,他们的创新成果对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3. "教育工作者":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学生的未来,他们的工作也是“凡人微光”的体现。
4. "基层工作者":如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凡人微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社会正能量的肯定。它激励着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内容:
编者的话
小事见真情,平凡亦闪光。邻里间互助互爱、校园保安无私奉献、废品回收员舍己救人……一件件凡人善举,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些好人好事就像一道光,温暖了孩子们的心,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他哭了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五(1)班 吴雨桐
去年暑假,我去姥姥家小住。姥姥家楼下的李大爷,开着一间小小的杂货店。平时我总爱去那里买零食,李大爷每次都笑眯眯地招呼我,一来二去,我和李大爷就熟悉起来。
一天夜里,狂风呼啸,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睡梦中的我被一阵嘈杂声惊醒,隐约听到李大爷焦急的呼喊声。我赶紧跑到窗边查看,只见李大爷的杂货店门口已经积满了水,浑浊的雨水正不断地往店里灌。我心急如焚,赶忙披上外套,飞奔下楼,姥姥也匆匆跟在后面。
到了杂货店,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店里的货物东倒西歪,泡在水中,李大爷在齐脚踝深的积水中手忙脚乱地抢救。他双眼圆睁,紧皱着眉毛,双手颤抖着把还没浸湿的货物抱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可怎么办啊,全完了……”他的眼眶红了,大颗大颗的泪珠不受控制地滚落,和雨水混在一起。他的肩膀剧烈地抖动,压抑的哭声在风雨声中显得格外无助,那是生活突然被摧毁的恐惧与绝望。我心里也酸酸的,特别不是滋味。
就在李大爷孤立无援的时候,邻居们纷纷打着伞赶来了。隔壁的张叔叔第一个冲进店里,大声说:“李大爷,别慌,大伙都来帮你啦!”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有的拿着水桶排水,有的把沉重的货物搬到高处;小朋友们也懂事地帮忙收拾散落的小物件。在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下,积水慢慢退去,店里也逐渐恢复了些许秩序。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楼下的热闹声吵醒。下楼一看,原来是邻居们自发为李大爷捐赠货物,帮他重新开业。张奶奶抱着一捆生活用品,王叔叔搬来一箱文具,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希望能帮上忙。李大爷站在店门口,看着这一切,嘴唇抖动着,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这一次,他哭得毫无顾忌,肩膀剧烈地耸动,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双手捂着脸,似乎想要把这份感动都藏进心里。
李大爷绝望无助与喜极而泣的眼泪,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原来,在困境中,人会被现实压垮落泪,也会因他人的援手、因这世间的善意而泪洒当场。这让我真切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是能抵御任何风雨的坚固屏障。
指导教师 刘华

校园“守护神”
清华附小六(2)班 夏东宸
他们目光犀利,身手矫健,威武里透着精干;他们身着深蓝色制服和洁白的手套,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他们就是我们可敬又可爱的校园“守护神”。
每当放学的时候,学校东门外都有家长们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当我们欢快地扑向家长怀抱的那一刻,旁边身着制服的保安叔叔却个个神情严肃,机警的目光时刻扫视着四周。
而门口的保安室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没有被家长准时接走的同学,就像一群闹喳喳的喜鹊,声音大得简直要把小小保安室的屋顶都给掀起来啦。可是保安叔叔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温柔地看着眼前这群“小魔王”。
叮铃铃——刺耳的电话铃声在一片吵闹声中响起。“是保安室吗?我家孩子怎么还没到家呀?”电话那头传来一位奶奶急促的询问声。“您放心,孩子在保安室等爷爷过来接呢。”保安叔叔耐心地解释。
我家住在清华园的家属楼里,那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在清华校园里悠闲地散步。路过我们学校门口时,看到保安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保安队长正在布置明天的任务,保安叔叔们一个个认真聆听。夜深了,空荡荡的保安室里,值班的保安叔叔才吃上他们的晚餐——早已凉透的快餐盒饭。
风停了,树上的鸟儿也困倦了,保安叔叔就趴在保安室的桌子上轮流休息,因为他们还要站好夜晚这班岗!直到东方微微发亮,他们又赶紧洗一把脸,提前打开学校的大门,披着早晨的霞光迎接同学们到校。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保护神”。他们每天都以平凡之力,守护校园的一片安宁。
指导教师 孟然
橙色背影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七(7)班 李汩玥
清晨,太阳徐徐升起,静默的马路上响起扫把“唰——唰——”的声音。这声音唤醒了睡梦中的我。才六点半不到,环卫工人就已开启了新的一天。朝阳照射在环卫工人橙色的马甲上,那橙色的光和橙色的马甲相呼应,构成了一日中特有的橙色画卷。
我总是七点左右出门,步行到学校,这时的路面有早晨别样的清新:没有干树叶和纸屑,没有浓烈的汽油味和灰尘,只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和学生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这一尘不染的路面正是“橙色身影”们辛辛苦苦打扫出来的。“唰——唰——”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暑严寒,他们总在马路上演奏这与众不同的音乐。他们的手已被竹扫帚磨出老茧,脸被阳光晒得黝黑,却依旧尽职尽责地“奏乐”。他们的腿和手好像不知疲倦,而我的手指和脑袋才学习一会儿就耷拉下来,垂头丧气,目光呆滞。与他们相比,我的恒心和毅力实在是太微小了。
又是一个清晨,“橙色背影”们仍在努力打扫着马路。他们做着最朴实的工作,为更多的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带来了美好的心情。他们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他们自己也成为城市中一道美丽的橙色风景。
指导教师 刘晴

一道暖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六(2)班 王鹏述
烈日当空,暑气蒸腾。在灼人的热浪中,一个瘦削的身影始终在忙碌着。他佝偻着脊背,皮肤黝黑。每天无论我多早出门,都能在楼门口看见他。他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浅蓝色短袖衬衫,搭配一条松松垮垮的灰色短裤,脚上蹬着一双旧布鞋,有时还会戴一顶草编的遮阳帽。
遇到小区里的熟人,他总是热情地打招呼聊几句;遇到出来扔废品的人,他总是笑盈盈地迎上去,礼貌地询问,有时还会帮助时间来不及的人们扔垃圾。日子久了,大家都习惯了,从楼里出来就会朝他那儿走去,把废品直接送给他。他总是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地跟每一个人说“谢谢”。
那些废品被他陆续搬到三轮车上,码放得整整齐齐。然后,他就费力地蹬着三轮车,拉着一人多高的“纸盒山”去卖掉。他的三轮车后面还总是跟着三五只花色各异的猫咪,那场面绝对是我们小区里最特别的一道风景。
那天,我正在小区中玩耍,只听一辆自行车突然从我身边急速掠过,带起一阵风。我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只听“嘭”的一声巨响,自行车连人带车撞到了墙上!车后座上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被震得离了座位,飞出一道抛物线。我吓得瞪大了双眼,发出一声惊呼。千钧一发之际,那个熟悉的瘦削身影如离弦之箭冲了出来,把快要摔在地上的小男孩一把搂进怀里。强大的冲击力让他重重摔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蜷缩着身体半天无法动弹,却将孩子护得个严严实实。他怀里的男孩安然无恙,只是吓得哇哇大哭。孩子的妈妈扔下自行车跑过来,十分感谢他。他揉着腰,龇牙咧嘴地站起来,脸上依然带着笑容。那一刻,我觉得他皮肤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散发着光芒,他佝偻的身影也仿佛高大起来。那温暖的光亮,永远留在每个被他温暖过的生命里。
指导教师 刘紫昀

忘带钥匙之后
首钢矿业职工子弟学校六(8)班 王瑞熙
隔壁家的阿姨是一位卖水果的小贩。她个子不高,一张微胖的脸上长着一双温柔的大眼睛。我认识她时,她已经搬来这儿三年了。我并不主动跟她打招呼,因为我觉得她的生活跟我不会有任何交集,直到那一天。
那天放学走到家门口,我习惯性地把手往兜里一掏,却没有摸到家门钥匙。我只好蹲在家门口,正琢磨要不要借部手机给妈妈打电话,这时,隔壁家的门“咔哒”一声开了,一缕灯光照在我身上。邻居阿姨站在温暖的鹅黄色灯光里,笑着问我:“你没带钥匙吗?”“嗯。”“要不要先来我家?等你妈妈来了再回去?”“不用了,谢谢。”我想起妈妈叮嘱过的,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就一口回绝了她。
“外面凉,你这么蹲着会感冒的。”在阿姨的劝说下,我迟疑地站起身,进了她的家,但依旧保持着警惕。她家不大,但布置得非常温馨。我刚在沙发上坐下来,忽然一只小花猫噌的一下跳上我的膝盖,用亮晶晶的大眼睛瞅着我喵喵叫,还用尾巴蹭了蹭我的手。我吓得一动不敢动,阿姨连忙走过来,把它抱起说:“对不起啊,它有点儿好动。”那只小猫被抱走时转过头来瞅我,举起爪子摇了摇,我忽然觉得它还挺可爱的。
阿姨给我拿了些水果和面包,让我边吃边等。我慢慢拿起一个梨,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咬了一小口。真甜啊!我两眼放光地问她:“阿姨,这梨您从哪儿买的?真好吃!”阿姨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说:“不是买的,是我种的。”瞬间,我就对她有了一种敬佩之情。吃完梨,妈妈也回来了。我高兴地背起书包,谢过她就回家了。
后来,我们慢慢熟悉了起来。阿姨善良又幽默,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吃过很多梨,但都不如邻居阿姨家的那个梨清脆、香甜,因为那不仅是梨子的滋味,更是邻里友善的滋味。
指导教师 章慧文
近期征稿主题:
照片中的故事
美好的旅行瞬间、精彩的班级活动、亲友相聚的快乐、难忘的毕业典礼……总有那么一张照片,记录着一段难忘的回忆。欢迎来稿分享镜头背后的故事。
截稿日期:2025年7月17日
夏天的味道
冰粉、冰棍、汽水、绿豆汤、酸梅汤、凉面……炎炎夏日,哪个消暑美食是你的最爱?写一写喜爱它的原因和故事吧!
截稿日期:2025年7月24日
永远的铭记
你是否参观过抗战纪念馆、烈士公墓、烈士陵园、重大战役纪念地或其他与抗战有关的爱国主义基地?听过哪些抗战英雄的光荣事迹?有没有亲耳聆听过抗战老兵讲述那段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岁月?请写一写你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抗战历史和感受到的抗战精神。
截稿日期:2025年8月6日
欢乐暑假
夏令营的意外收获、住在长辈家的快乐时光、天南海北的尽情玩耍……每个悠长暑假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你在暑假中经历了哪些开心的事情?快来说说吧。
截稿日期:2025年8月14日
与AI共舞
从学习机到智能玩具,人工智能已经全方位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你在使用AI工具时发生过什么故事?由此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欢迎与我们分享。
截稿日期:2025年8月14日
身边的风景
上学路上的美景、家中精心布置的角落、邻居亲切和蔼的微笑……生活中总有一些风景,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小确幸”。留心观察,总能发现身边的风景。
截稿日期:2025年8月21日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6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