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作为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入驻。近日,我国知名鞋业品牌富贵鸟正式加入“晋江系”,为晋江的品牌矩阵再添新军。
据悉,富贵鸟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专注于鞋业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富贵鸟已成为国内鞋业领域的领军品牌之一,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加入“晋江系”,富贵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晋江其他知名品牌共同推动晋江鞋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晋江系”是指以晋江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鞋业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拥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如安踏、特步、361°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晋江鞋业产业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鞋业产业的重要基地。
富贵鸟加入“晋江系”后,将有助于提升晋江鞋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首先,富贵鸟的品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有助于提升晋江鞋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富贵鸟的加入将为晋江鞋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富贵鸟与晋江其他知名品牌的合作,将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对于富贵鸟而言,加入“晋江系”也有诸多利好。首先,富贵鸟将享受到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配套资源,如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富贵鸟可以
相关内容:
驰名几十载的中国驰名商标富贵鸟,终于入列品牌之都晋江。
5月28日,富贵鸟全新品牌发布会举行。历经退市、破产重组等一系列风波之后的老牌中国驰名商标“富贵鸟”,由晋江企业家在公开拍卖中竞得。
从辉煌到沉寂再到“重启”,曾经的福建一代“鞋王”富贵鸟的发展历程值得业界,特别是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相近的晋江企业深思。
此番,晋江企业家洪顶超接盘富贵鸟,在众多品牌找寻新路径的时候,或许有望为这些品牌的复兴提供更多方向,实现“老树开新枝”。

在富贵鸟“复出”后的“启腾”订货会上,不少代理商在现场订货。
01 晋江企业家接盘
5月28日,万众瞩目下,富贵鸟以“启腾”新姿归来。由晋江企业家洪顶超入主后,历经坎坷的富贵鸟以全新面貌重启。
易主的故事,要从2019年10月29日说起。
2019年10月29日上午,富贵鸟公司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开启第三次破产拍卖,起拍价为1.82亿元。当天上午9:50,虽然有6000多人围观富贵鸟公司的“三拍”,但9:53才相继有两人报名拍卖。
互不相让的两人不断竞价,最终,这场拍卖在中午12:31敲定,竞买号为“B9332”者以2.340808亿元拍得富贵鸟公司破产财产,其中包括约1.2亿的应收预付类债权,5268.12万元的原材料产品等存货,2697.59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121.34万元的机器设备等,以及8214.11万元的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这个竞买号为“B9332”的买家就是晋江企业家洪顶超。
事实上,富贵鸟第三次破产拍卖的起拍价已是“折上折”。2019年10月8日,富贵鸟公司进行了首次破产拍卖,起拍价为2.84亿元,24小时后,首场拍卖以“流拍”告终。
2019年10月17日,富贵鸟公司重启拍卖,这一次的起拍价下调至2.27亿元,相较第一次相当于打了“8折”,但仍以流拍告终。
第三次拍卖的价格则是第二次起拍价的“8折”,因此,第三次起拍价相当于在第一次起拍价的基础上打了“6.4折”。历经三拍,富贵鸟终于迎来了接盘方,正式入列晋江系。
对于富贵鸟的“新东家”洪顶超来说,其最为看中的是“富贵鸟”这个品牌。公开资料显示,富贵鸟主要商标使用权292个(富贵鸟系列154个、富贵小鸟系列88个、安尼沃克系列20个、其他系列30个),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
02 曾市值百
富贵鸟作为一代“鞋王”,其相关消息总能引发媒体、公众关注。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富贵鸟,当真“富贵”过。
1984年,家境贫寒的泉州人林和平借了4万块钱,拉上19个堂兄弟一起在石狮创立了一家旅游纪念品厂,成为富贵鸟的前身。1989年,4人组建董事会,注册“富贵鸟”商标,开始转向真皮皮鞋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也许是名字带来了好运。1990年,富贵鸟接到了一笔一万多双鞋子的外贸订单,当年销量大开,卖出了10万多双休闲皮鞋。1995年,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六大品牌鞋产品制造商。同年,富贵鸟的生产线从男鞋拓展至女鞋,品类还扩展至皮具、男装等。1998年-2012年间,富贵鸟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鞋王”“中国真皮鞋王”“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等称号和奖项。
彼时,“踏上富贵鸟,超越豪华人”的广告语传遍大街小巷。时任中国国家队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明星陆毅都曾担任富贵鸟品牌形象大使。巅峰时期,富贵鸟一度跻身国内第三大品牌商务休闲鞋产品制造商、第六大品牌鞋产品制造商及女鞋制造商,分别占据4.1%、2.3%的市场份额。截至2013年6月30日,富贵鸟在中国大陆的经销网点高达3195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
2013年12月20日,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迎来了高光时刻,上市第一天,其股价一度冲到了8.9港元/股,市值达百亿港元。
03 业绩一路下跌
美誉加身,增长稳定,做到了品类第一,以物美价廉著称的富贵鸟如果一直照着这个态势往下发展,在鞋类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或许不是大问题。
然而事与愿违,上市成了富贵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014年开始,富贵鸟突然结束了上市前的高速增长,营收增速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仅增长了1.25%,净利润增速下降35.44个百分点,仅增长了1.69%。2015年,富贵鸟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了下滑,3.9亿元的净利润相比2014年的4.51亿元,下滑了13.09%。与此同时,富贵鸟的股价也在2015年达到7.4港元/股的阶段性高位后,一路下跌。对此,富贵鸟表示,主要在于2015年前后鞋服行业本身受到发展周期影响,加上电子商务的线上销售对传统线下销售造成一定挤压。
到了2016年,富贵鸟的零售门店也大幅削减,新开零售门店263家,关闭976家,线下销售渠道也遭受挑战,3000家门店的盛景不复存在。2016年9月1日,富贵鸟宣布停牌,理由是需要额外时间完成编制供载入中期业绩的若干资料。
这一停,就去了近三年。在富贵鸟六年的港股生涯中,业绩“跌跌不休”,从年营收超20亿下跌至2017年上半年的不足5亿。2017年上半年首次出现亏损1088.73万元。而自2017年中期财报后,富贵鸟就再无财报披露。
2017年6月,富贵鸟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林国强去世。令人唏嘘的是,当年12月,其子女在法院当庭宣布,放弃继承父亲所有财产,更引发了外界对富贵鸟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诸多猜测。
04 巨额债务压顶
从高处跌落至此,富贵鸟到底经历了什么?
有业内人士认为,富贵鸟的衰落始于对时代的误判。富贵鸟遇到的问题许多企业都遇到过,尤其是明星企业,即主业遇到市场变化以后创新不力。主业鞋业市场变化以后,富贵鸟没有及时坚守主业,进行研发和创新,导致鞋业销售困难。2013年电商的迅速发展对富贵鸟传统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剧烈冲击。富贵鸟在看到消费者喜好变化和电商给传统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压力时,并没有全力以赴去拥抱新潮流、新模式。虽然它在2011年就介入电商,并曾在2014年的财报中表示,电商销售额达1个多亿,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为挽回昔日风光,富贵鸟曾尝试跨界转型进行“自救”,但却“病急乱投医”。
在主业下行的情况下,富贵鸟为寻找新的增长点,将眼光投向金融领域。因为董事会相信,利润相比鞋业,金融领域显然投资收益高且快。
2015年初,富贵鸟以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P2P平台“共赢社”。2015年10月,富贵鸟再次入主理财平台“叮咚钱包”,成为其大股东。此外,富贵鸟还投资石狮市富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然而这些都以失败告终。2017年4月,“共赢社”在发布最后一次还款公告后再无消息,而“叮咚钱包”也在2019年8月22日被厦门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投资的两大互金平台先后爆雷,对于资金高度紧张的富贵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解决债务危机,2014年至2016年,富贵鸟共计发行21亿元的公司债和私募债券。但在2018年4月,规模为8亿元的“14富贵鸟”债券违约,成为揭开富贵鸟债务迷局的冰山一角。作为这只债券的主承销商,国泰君安曾在2018年2月发布风险性提示,富贵鸟至少存在49.09亿元的资产可能无法收回,包括货币资金1.65亿元、应收账款2亿元、存货2亿元、其他应收款42.29亿元、固定资产1.15亿元。
主业不振,投资失当,富贵鸟最终走向了破产深渊。其间,富贵鸟曾两度提交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草案第一稿为:重整投资人出资2.25亿元(其中1.65亿元为现金,6000万元为购物券);重整计划草案第二稿的重整模式基本不变,清偿方式变更为全部现金清偿。由于两次草案均未获得表决通过,泉州中院裁定驳回富贵鸟管理人关于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申请,并终止重整程序。无奈之下,“一代鞋王”宣布破产,沦为“资本弃儿”。2019年8月26日上午9时,富贵鸟被取消上市地位。
富贵鸟“重生路”
1991年,富贵鸟品牌创立。
1995年,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整合成为集鞋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同年,夺得“1995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被授予“中国真皮鞋王”称号。
2013年,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2016年9月1日,富贵鸟股票停牌。
2018年,因为“14富贵鸟”违约,爆出债务黑洞。同年,泉州中院依法裁定受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富贵鸟重整一案。
2019年4月25日,管理人将重整计划草案提交至泉州中院。
2019年7月31日,富贵鸟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破产重整,将根据破产重整的进度安排复牌计划。
2019年8月24日,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2019年8月26日,富贵鸟股份上市地位被取消。
2019年10月29日,历经两次流拍后,富贵鸟终于迎来接盘方,以2.34亿元易主。
(记者_施珊妹 陈巧玲 文图)
来源:晋江新闻网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