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梳理一下关于人人乐超市退市的信息。
确实,近日(2023年11月),“一代超市王”人人乐(股票代码:002336)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终止上市,股票摘牌。这标志着这家曾经在中国零售业,特别是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连锁超市巨头,走完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公开交易历程。
"核心要点:"
1. "退市事实:" 人人乐股票已于2023年11月正式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摘牌。
2. "市场地位:" 人人乐曾是中国零售业的佼佼者,尤其以广东省内市场为根基,规模庞大,被称为“一代超市王”。
3. "历史战绩:" 正如你所说,人人乐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表现出色,成功在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市场上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大型外企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取得过显著的成绩,证明了其强大的经营能力和市场适应力。
4. "退市原因:" 这次退市主要是基于公司股票连续多年低于1元人民币,触发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规则。具体来说,根据相关规定,当上市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人民币时,将被强制退市。这反映了公司近年来面临的严峻经营困境,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市值持续低迷。
5. "未来展望:" 退市后,人人
相关内容:
7月3日,人人乐的股票完成最后一笔交易。
第二天,这家在A股坚守了14年的超市公司,正式被摘牌。
没什么悬念,连续四年亏损、资不抵债,净资产负4亿,账上全是欠款。
它曾是民营超市的老大,也曾在沃尔玛、家乐福的夹击下杀出血路。
上市那年,全国有上百家门店,营收超百亿。
但到了2025年,门店只剩30来家,卖子公司只卖了13块钱一套,最后只能退市收场。
人人乐的故事,说穿了就是一个老牌企业没跟上时代变化,把自己做死了。

01
1996年,人人乐创始人何金明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
门店不大,日销售大约6万元,算不上惊艳,但起步还算顺利。
没多久,家乐福就在2.5公里外设店,强势入场把人人乐的日销售压到只剩2万。
换作别人可能认命了,但何金明没放弃。
他守在家乐福门口附近的米粉店整整37天,蹲点调研,观察顾客路径、价格策略、动线布置,每天写笔记,最后竟写了400多页。
回店之后,人人乐开始系统性调整:重新定价、调整货架、压缩利润打价格战。
短短一年半时间,门店业绩从谷底反弹到日销60万,不仅反超,还让家乐福主动撤店。
这还没完,两年后,沃尔玛也来了,在人人乐附近开出当时亚洲最大的门店。人人乐没有硬抗,而是突然宣布闭店装修改造,同时启动“突击促销+低价埋伏”组合拳,迫使沃尔玛大幅降价应战,最后在装完修强势回归时,反把沃尔玛压得喘不过气。
这些经历让它赢得“唯一能在正面战场和沃尔玛较量的本土超市”的称号,也真正奠定了它的行业地位。

靠这种贴身肉搏,人人乐活了下来,还活得不错。
2010年上市,成了“民营超市第一股”,也把创始人送上了江西首富的位置。
那时它确实风光,是少有的本土超市能跟外资正面杠的角色。
问题就出在上市以后。
02
人人乐手里有了钱,立马开始疯狂扩张。
何金明喊出五年万店目标,在西南、西北疯狂圈地,仅西安一地就开出23家门店。
但是西部区域消费能力有限,供应链不完善,物流、仓储、冷链系统尚不成熟。
人人乐照搬南方的运营模式,在这些区域屡屡水土不服。新开的门店毛利率比深圳本地低出15%以上。
短短几年间,大批门店亏损,2014年仅西北区就亏了3.2亿元。
人人乐不得不一次性关掉18家店。
但即便如此,它没有收手,仍旧在搞新项目、买新地、投物流园。
2015年,人人乐负债总额超过50亿元,仅利息支出就足够开两家新门店。
问题是,这些门店大多处于“新开亏钱、老店吃力”的状态,营收增速从最高时30%一路滑落到-11%,库存积压、商品动销慢、现金流全面紧张,年年靠卖资产续命。

扩张本身不是错,但在没有能力消化的情况下,它变成了人人乐最大的沉没成本。
门店越多、亏得越快,人人乐就这么被自己膨胀的胃口给拖下了水。
03
更麻烦的是,它内部也出了问题。
人人乐上市后并没有引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控股权牢牢掌握在何金明和宋琦夫妻手中,两人合计持股超过75%。
而新上任的高层管理者,大多是家族成员或关系密切的“自己人”。
比如CEO离职后,由宋琦的亲弟弟接手公司核心业务线;多个部门主管也来自“熟人圈”,而非从市场上选拔的职业经理人。
这种用人方式,结果就是派系斗、效率低。有员工直接说:“升职看你站哪边,不看你做得咋样。”
管理混乱带来的后果极其直接。
2015年,公司主动披露,天津一家分店财务人员私吞资金达3500万元。
而据内部人士透露,这种情况并非孤例,只是这次实在太夸张,不报都不行。
更离谱的是门店运营。
一些店长甚至会强迫供应商承担损耗,或要求额外返点,盘点数据也有“人为调节”空间。
这导致人人乐对供应商吸引力大减,很多品牌宁愿进盒马、永辉,也不想与人人乐打交道。
企业文化一旦走向失控,不论市场怎么调整,内部都已经无法跟上。

04
面对亏损,人人乐不是没想过转型。
它做过精品超市、社区生鲜店,还想搞会员制门店,全都搞过一轮。
但问题是,没一样能落地,试点没做完就急着换方向。
原因很简单,钱不够,人不齐,战略没定清楚。
等到2024年,公司开始甩卖子公司,13个门店打包只卖13元,光是账面好看点,实际亏了5亿。
市场已经等不了它慢慢试错,它也没了再赌一把的资本。
面对市场变化,人人乐不是没有察觉。
电商冲击、消费方式变化、社区店、会员制、线上化……它都看到了,也尝试做了。
人人乐曾推出过Le Super精品超市,试图复制盒马模式,也尝试过开设会员制门店和社区生鲜门店。但这些新业务基本都处于“试试看”的阶段,既没有重金投入,也没有明确战略方向。
每次新业务启动,都是“小打小闹”,做了一年没成果就草草收场,下一轮再换新的概念。
2016年起,它进入“卖资产—保壳—再亏损”的循环。

长沙门店卖出、物流园拆分、物业转让……但这些都只是临时性输血,并没有缓解经营主线的亏损状态。
2024年,人人乐将13家子公司门店打包只卖了13元,这已不再是“优化资产”,而是典型的甩锅式清仓。
财报显示,其2024年期末净资产为-4.04亿元,负债12.7亿元,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退市红线全面触发。
到了这一步,它已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它的失败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提醒,告诉所有还在混日子的传统商超,不转型,就是等死。
人人乐这个名字可能很快被忘记。但它留给行业的教训,还得记住。